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凌 《科教文汇》2007,(12S):193-194
本文旨在通过对意识及其结构,意向性的分析与理解,对塞尔心灵本质的思想作梳理。心灵的本质为意识一系列的特征所标明,心灵的运作则由意向性所揭示。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哲学中的观念论是一种意向性还原理论,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里德系统地反驳了观念论的意向性还原,他积极地描述心灵的意向性特征,并承认心灵的非意向性活动,尽管里德并没有提出一种理论来说明心灵的意向性特征,但他使意向性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3.
意向性的自然化是意向性问题在当代心灵哲学自然主义命题之下的一个理论要旨。当代心灵哲学对意向性自然化难题的求解可谓观点杂陈、方案林立,各种流派、理论之间的纷争更是渐趋激烈。其中,在生物学意义上的目的论自然化进路在当前日益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这一理路的提出展现了一种新的认识视角和方法特征,从而为意向性的自然化解释提供了一种较优的可能性选择与尝试。  相似文献   

4.
意向性理论是现当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认知科学、人工智能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论题。当代心灵哲学在构建意向性理论之时,不仅充分汲取了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两大研究传统的重要思想基础,而且进一步借鉴、吸纳了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现代科学研究领域的新近成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研究视域和方法以及独特的逻辑发展主线,即物理主义的自然主义纲领。由此,意向性的本体论地位、意向内容的自然化、意向解释的方法论地位等问题,就成为意向性问题在当代自然主义心灵哲学背景之下最集中和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人工机器所表现出的智能在许多方面已远胜于人类智能,但它只能按形式规则进行形式转换,缺失了人类智能所具有的意向性。摆在人工智能研究面前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研究如何让智能机器具有意向性。围绕这一课题已诞生了许多新的方案,美国著名心灵哲学家麦金的“意向性建筑术”无疑是其中一朵耀眼的奇葩。麦金认为,要想建构真正类似于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就得弄清人是怎样获得他的意向性的。因此,首先必须研究大自然是怎样设计和缔造了它。当务之急是向大自然学习,研究它缔造人类智能的过程和“建筑术”。  相似文献   

6.
塞尔通过“中文屋”思想实验对图灵的智能定义进行了反驳,认为通过了图灵测试的计算机并不具有智能,人与计算机的根本区别在于意向性,而意向性来自于人类大脑特有的生物结构——神经蛋白。但是,塞尔并没有明确指出导致意向性的根源性力量究竟是什么,大脑是如何具有意向性的,这是他的“中文屋”思想实验留给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也是图灵测试需要我们认真审视的问题——智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中,人们对计算机智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的应用也将会和人类的实际需求融合得更加紧密,如何让计算机具有像人类的大脑一样的意向性成为人工智能专家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意向状态由于能与非存在事物发生关系因而是宇宙中最奇特的一种关系属性,同时也成了爱生惊诧的哲人智者的探索课题。20世纪以降,各种理论竞相争妍,最终形成了分析哲学和现象学两大传统。前者从自然主义出发,试图揭示意向性的本体论地位,说明它的基本特点和成立条件,建立关于意向性、意义、表征和内容的统一理论。后者站在自然主义的对立面,把意向性作为意识的基本属性和结构,着力探讨意识和意向性所以具有超越性的根源和条件。两种走向也有一致之处。这种一致最终导致了将它们统一起来的种种尝试。  相似文献   

8.
现代哲学关于心理意向性的研究始于布伦塔诺。而其最新研究成果则是语言哲学传统所建立的意向性理论。文章概括论述了语言哲学意向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然后从指称、意义、真理、知识和科学等方面探讨了其对开拓哲学研究新局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时代的人工智能由于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停留在功能操作层面,而没有人所特有的意向状态。文章在总结现当代意向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意向性理论可以为今后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意向性和因果性一直以来都是哲学中的重要议题,但是将两者联系起来讨论的话,通常认为意向性不能具有因果性,因果性中的解释项也不能是意向性。但是,意向实在论者仍然坚持意向性是因果有效的,并且意向性本身在本体论上不可还原。塞尔所提出的意向因果性理论是意向实在论的自然主义进路的代表,他的理论若能成功,则一方面为意向性和外部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意向性不再是先验的、高于自然的概念,另一方面因果性的概念也得到了拓展,意向性不再被因果性拒之门外。然而,他的这一理论仍然遇到了三个困境。而这三个困境的解决都有赖于一种更为精致的因果理论——干预主义的因果理论。  相似文献   

11.
麦金认为,意识产生问题源于我们的空间概念未能反映空间的真正本质。真正的空间包含有大爆炸之前就存在的非空间结构,它是意识与空间之间的桥梁,但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这种结构是我们认识不到的。麦金的理论作为一种自然主义二元论,代表着当代心灵哲学中自然主义与二元论相融合的新走向,它对大爆炸理论所作的新颖解释也具有重要的本体论意义,但它并未消解意识产生之谜,而只是将意识之谜还原成了宇宙之谜,同时,它也未能摆脱心身二元论与心身交感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克里普克对规则遵循悖论及其相关问题的解读引起广泛争议.文章结合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来分析克里普克解读中谈到的意向性问题,并且尝试运用哥德尔对数学中语言约定论的批判思想来解读克里普克的阐释,进而对克里普克以加法例子入手来理解规则与行动的关系、语言表达和意义的关系的合理性提出质疑.最后表明,规则遵循问题需要被置于具体的动态的语境中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的四大哲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西方哲学中的认知转向是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协调发展的,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已不再是人工智能的本质问题,而是关于人的意向性问题,概念框架问题,语境问题以及日常化认识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人工智能科学的基础性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易丽 《大众科技》2005,(10):138-138,137
儿童画与民间美术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如风格稚拙,构图主观,色彩鲜艳大胆.文章从现象入手,分析其本质,结论是纯净的心灵是他们存在共同之处的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15.
技术功能失常是技术人工物功能和结构之间关系的一个普遍现象。技术功能失常在哲学理论上是指附着一定意向性的人工物的结构不能使意向性实现;在工程实践中是指人工物在声称能满足功能要求的时候(已经交付给客户使用的情况下)或被期待能满足功能要求的时候(例如在测试阶段),没有满足其已经列出的功能要求。工程实践中,技术功能失常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建构,技术设计、判定是否存在技术功能失常、判定技术功能失常的原因都带有社会性、协商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健美操作为一个运动项目,轻松活泼而充满活力,快速多变而舒展大方,姿态优美而富有韵律,简单易学而不庸俗,融音乐、舞蹈、运动为一体,即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陶冶人的心灵,是一项多功能的运动项目.高校健美操以自我锻炼,自我塑造,追求健与美的全面协调统一发展而为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一支鲜艳之花,给大学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健美操在高校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其自身功能与价值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张唯诚 《百科知识》2012,(10):19-20
正1641年,笛卡尔出版了他的重要哲学著作《第一哲学沉思录》,它被视为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作。笛卡尔认为,心灵和身体在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实体,从理论上说,它们之间是独立和分离的。这本书启动了一场有关心灵和身体关系的哲学大讨论,其争论的硝烟一直弥漫到今天。笛卡尔的思想被大多数人所认同,即身体只是一个被动的实体,它并不参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本质上的不同在于对语义的理解上。人工智能尚不完全具备人类智能对语义理解的意向性或语义性,更欠缺人类理解语义时的思维推理能力。本文从讨论语义Web的运作机制入手,探讨其运作机制的认知语义学基础,旨在阐释人类对语义理解的认知过程,以期能将此认知过程应用到人工智能语义Web的运作设计中,最终使其更加具有人类的意向性。  相似文献   

19.
意向性一直是西方哲学的固有领地,国内现有关注多集中在评介之上。文章试图直接切入有关问题的前沿研究,阐述一种解答的策略,认为,意向性研究的第一步不应是直接提出新的理论,而应是祛魅,是意向习语的语言发生学研究。在揭示意向性的本体论地位,科学再现意向性的地形学、结构论和运动学的过程中,应着力抛弃拟人论和隐喻式模型,既通过本体论的“元问题”的研究澄清意向性的存在特点,又根据脑科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科学成果具体说明它的物质基础与发生过程及机制。  相似文献   

20.
苏艳 《科教文汇》2012,(5):174-175
学校、家庭、课堂教学相结合打破完美,直面人生缺憾;通过激活角色意识,开展关注活动,构建文化氛围,垒起支点,消解人生虚无,帮助学生实现飞渡,延展个体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