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华 《考试周刊》2012,(60):28-29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这是由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决定的。然而,就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只是认识语言,掌握操作语言的一般技能。但是专讲语言规律是不能代替语文教育的,尤其是母语,因此,这种语文教学只是浅层次的.这种语文教学为语言而语言,为训练而训练.为运用而运用.与人们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进行社会交际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种语文教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限制.另一方面受到课堂语文的制约,因而总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效率也因此而受到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教学中。创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当的进行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只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智慧的火花。一旦点燃,便犹如一江春水,源源不断。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的广泛推进,语文老师更感语文难教,学生也觉语文难学了。是不是语文这门学科的内容加深了,使教与学的难度加大了呢?我认为并非如此,只是现在语文教学的理念在发生着较大的转变,可我们的观念却没有随之更新、转变,难以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从而感到无所适从罢了。  相似文献   

4.
“作文难,作文教学更难。”这是吕淑湘先生在“如何改进作文教学”讨论会上所发的感慨。面对作文教学的困难,不少同仁不辍努力,寻求变革,但有些改革多囿于作文本身,就作文,谈作文,没有从作文内容入手,解决“米”的问题。学生阅读所获甚少,生活积累贫乏,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几年来,我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措施,实施了读、背、记、访的课外积累计划,找米开源,丰富积累,引来了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现就具体做法略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巧妙地、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现在,我们的语教学改革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作教学现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审视我们的作教学就不难发现,这种状况与我们教师施教不当有直接的关系。如让学生写不熟悉或感受不深的内容,导致学生作思路不畅,作应付了事,语言干瘪等情况。怎样解决这个矛盾?治标要治本,我的方法就是疏导和引发,打开作思路,把作变成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作训练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让他们能够按照言为心声,情动辞发的规律写作,最终达到提高作教学效果的目的。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方法就是训练学生从写日记开始,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树刚 《教育艺术》2008,(10):67-6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难写,令无数学子谈之色变;作文难教,让多少教师苦无良策。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生活和语言积累的基础之上。那种以急功近利之念,收立竿见影之效的做法,最终只能是欲速而不达。企图通过大量的技法讲解和强化训练也非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陆建国 《上海教育》2013,(33):87-87
离开山东很多天了,在杜朗口中学的时间也仅仅是一个上午,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却是那些孩子鲜活的笑脸——阳光、质朴、自信、专注,还有那超出同龄人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那溢于言表的生机和活力。这样的孩子,无论今后走到哪里,都会成为一颗种子,进发出生命的绿色,象一团火,燃烧出创造的激情。崔其升校长和他的同伴们,似乎找到了教育改革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9.
未来社会需要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创造心理学认为:每一位正常的人从儿童开始,都具有创造力。而我们作为教师只会埋怨学生的作文缺乏灵气,死板,千篇一律,殊不知是我们对学生创新“视而不见”。针对如此令人心寒的现实,我进行了“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的研究。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一、细致观察。激活源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为习作是用来表达思想、与人交流的,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一种交际工具,所以必须回归自然。生活处处皆文章,我们学生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相似文献   

11.
张二军 《教师》2011,(27):46-46
不少语文教师在一起研讨时,总会谈到教学中一个共性的问题:高年级语文课堂远没有低年级时的气氛活泼、参与度高。其实,高中语文课堂的“沉闷”,不仅与学生的生理和心智有关。还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语文课堂的“沉闷”现象,就必须从源头下手,源头问题解决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有“活水”,才能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2.
宋代理学家朱熹有首七言绝句《观书有感》,其中有这么一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这里把它化用而来,引申开去——前一句指语文素质、语文的考试成绩,后一句指语文学习中的阅读。即要想提高语文素质,取得“清如许”的好成绩.必须有来自于“活水”的“源头”——阅读。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写作,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训练中,我们除了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丰富自己见闻、积累妙词佳句等个人素养外,还应充分开发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利用它来为学生开凿一个能使其文如泉涌的“泉眼”,使之能有所思、有所抒,并能写其所想,轻松落笔。  相似文献   

14.
参加工作十几年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我,一路走来,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15.
李森 《现代语文》2013,(10):80-8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朱熹的名句,他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笔者认为语文课堂也要引入"活水"。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诱发其创新欲望的目的。那么,怎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重读轻写,读写割裂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端,阅读费时费力,写作举步维艰,结果使写作成了学生头痛、老师棘手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办法是开“源”畅“流”。也就是在阅读训练中教给学生观察、认识、反映生活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写作训练中让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提高观察、认识、反映生活的能力,并逐步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的习惯。这样循序渐进,就能达到“源头活水奔涌”的境界。一、开直接生活之“源”,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要使生活成为写作素材,就必须观察。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借鉴课文有意观察…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此,我创造了多种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作文,体验写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阅读教学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相对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更能弘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从实际情况看,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