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2006,(1):76-76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士、“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透露,“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初样设计,各项专业武验正在进行。我国今年将研制1-2颗正样飞行星,计划2007年发射。  相似文献   

2.
庞泽欣 《留学生》2014,(2):12-13
叶培建,中科院院士,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1985年在瑞士纳沙泰尔大学获科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目前正按计划进行研制。卫星各关键技术已获得突破性进展,将力争2006年12月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即发射首颗探月卫星,围绕月球进行探测;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展开巡视探测;采回月壤样品。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迈出了探月计划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宁夏教育》2007,(12):40
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叶培建说,“嫦娥一号”卫星与地球卫星有很大的不同,研制的技术难度大大增加。首先,过去的卫星与地面的距离最远没有超过8万公里的,而嫦娥一号卫星离地面的平均距离达38万公里,因此轨道设计和控制也是全新的。其次,过去的卫星对地球是两体定向,即太阳帆板对太阳定向,观察设备和测控通讯设备定向地球观察和传输信息。  相似文献   

6.
2007年月10月24日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日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中国“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成周期为127min、轨道高度200km的环月圆形轨道!11月7日,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完成第三次近月制动,  相似文献   

7.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后,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东方。一次次的成功,把默默奉献的中国航天人从幕后推到了公众的面前。中国航天的下一步——探月工程更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嫦娥工程月球探测卫星的总设计师、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带领的航天人已经完成月球探测卫星的方案设计,关键技术攻关已经有了突破,初样工作也已结束。在可以预测的最近几年,中国嫦娥奔月的神话必将成为现实。良缘巧遇航天路1945年1月,叶培建出生于长江之滨的著名银杏之乡——江苏省泰兴县(现为泰兴市)。高中毕业时,叶培建的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在填写大学志…  相似文献   

8.
张东 《教育与职业》2008,(4):117-117
2007年12月21日,“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访问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南航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夏初代表全校师生对孙泽洲百忙之中访问母校表示衷心感谢并发言说:‘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南航的骄傲;正是有孙泽洲这样杰出校友对航空航天事业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教育》2007,(11S):7-7
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送入太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孙家栋,1929年出生,辽宁人。我国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中科院院士,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发起人之一、该工程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执著的追求,铸就我国天文学发展史上一道道里程碑;"三部曲"般的传奇研究历程,诞生了具有创新的折轴光学系统的2.16米天文望远镜。1994年与王(王受)琯院士共同提出了世界闻名的我国自主创新的大视场大口径光学望远镜LAMOST方案——他便是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苏定强教授。  相似文献   

12.
孙秋玲 《新高考》2008,(1):13-15
2007年10月24日晚6时零5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奔月之旅。  相似文献   

13.
一个梦、一张图、一种能力、无数激情,在2007年11月26日9时41分这一个特殊时刻,完美融合成了一个难忘的现实。26日9时41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北京天文馆内展出了中国绕月探测"嫦娥一号"卫星模型。别看是模型,这可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体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为万户。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名字。600多年前,明朝一位名叫万户的官员,将自己绑在椅子上,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椅背上绑着47枚自制的火箭,点燃后冲天而起……这个中国人虽然未能如愿,被摔得粉身碎骨,但他谱写了人类开天辟地的壮举——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次飞天尝  相似文献   

16.
近日在《市场报》读到这样一则消息:今年40出头的尚志被称为军中“虎将”、“霹雳手”,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老兵”了。他走路虎虎生风,说话掷地有声,做事雷厉风行。(2005年10月14日{-e大总指挥、总设计师保驾“神六”》)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导读》2009,(7):1-1
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经过一年多飞行后,完成使命的“嫦娥一号”于2009年3月1日成功撞向月球。  相似文献   

18.
一、"嫦娥"绕月工作一年"嫦娥"探月,要飞行38万公里.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萧耐园说,"嫦娥一号"将通过三个轨道——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环月轨道,完成"三级跳".这个过程中,发动机将点火9~10次,每一次点火,都是为了使卫星保持和提升速度,同时调整或变化飞行轨道.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第三级火箭与卫星实现星箭分离,当到达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24日,"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正在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开始了近200万公里的奔月之旅。托举她的是著名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20.
邵俊峰  沈国明 《新高考》2007,(12):60-61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成功点火发射,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