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丹 《同学少年》2011,(9):38-39
我把现在的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知识的阅读,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在这个时代,有用的阅读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见得给你一个直接的文凭,不一定给你专业的技能,但是它让你的心灵辽阔,给你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2.
1.激发阅读兴趣,生存阅读与诗意阅读并举 现在的阅读可以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有用的阅读就是为知识的阅读,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社会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在这个时代,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见得给你一个直接的文凭,不一定给你专业的技能,但是它给你心灵的辽阔,给你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3.
1.激发阅读兴趣,生存阅读与诗意阅读并举现在的阅读可以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有用的阅读就是为知识的阅读,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社会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23日是第十四个世界读书日。不少地方纷纷推出“全民阅读月”活动,打造“阅读之城”。与此同时,也有一种声音和情绪在悄悄蔓延,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少大学毕业生感慨“书读得越多越没用”。今天这个时代,读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知名学者于丹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把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社会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  相似文献   

5.
如果仅仅是为了拿文凭,为何不去参加成人高考?上函授?上夜大?同样是国家承认学历,相对自学考试来说可容易得多了。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人依旧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呢?我想不仅仅是为了一张“所谓有用其实无用的自学考试文凭”吧?众所周知,自学考试是宽进严出,没有参加过的朋友也许不一定能体会到其中的苦与乐。自学考试不仅仅是一张文凭,更  相似文献   

6.
【主题导语】有一种智慧叫选择。交"有用的人不如读"无用"的书,是智慧的选择;城市绿化多些乡土草木,是智慧的选择;网络直播突破"颜值模式",同样是智慧的选择。阅读这三篇体现选择的智慧的文章,或许会给你带来更多的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 《课外阅读》2013,(17):30-31
<正>有时候,我会庆幸自己是一个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我想假如我不能阅读,生活将是多么凄惨啊!受教育也许就是这样,使得人生变得有趣一些,不那么无聊。在今天这送别的时候,我,想对你们说些浅显的嘱咐。首先,我建议你们不要尽想着有用,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这个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经太多了,所有的因果逻辑都是循着用途连接和推动,那些边缘的次要的性质从链上碎裂下来,被淘汰出局,生  相似文献   

8.
<正>人们似乎总是过于追求事物背后的意义,一定要仔细考量每一件事有用或无用,有用的得到推崇,无用的遭到批驳。但我想,有时我们需要将目光从有用无用身上移开,剥离意义地生活。有用和无用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地带,它们往往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发生转换,是不断变化、不断流动的。正如梁文道所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们总是需要接触一些认知或者需求之外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往往因为暂时没有显现出可供利用的实际价值而被判定为“无用”,但这些“无用”之物有时又会在人生的某个岔路口发挥作用。比如学生时代培养的某种爱好,未必会对他的学业产生促进作用,却有可能在他未来的职业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微语文     
阅读改变命运,此话可有两种含义。一是读所谓有用的书,获取专业知识,可以改变外在的命运,即你在社会上的地位。二是读所谓无用的书,那些哲学人文书籍,未必能改变外在命运,但能改变内心世界,使你拥有智慧、信仰、丰富的心灵,从而改变了你与外在命运的关系。我认为后一种改变更可靠也更重要。——周国平  相似文献   

10.
上大学 学什么润木上大学学什么?学知识。学什么知识?学有用的知识?有用的标准是什么?哪些知识是有用的?后两个问题就不好回答。目前,大多数人以实际行动做的回答是:为就业方便,为找到好工作,这就是有用无用的标准;热门专业就是有用的知识,当下就是金融、会计...  相似文献   

11.
教育在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背景的转换,教育却在有用与无用之间徘徊。教育无用的观念给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带来了严重影响。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扭转教育无用论。本文通过分析教育有用与无用价值观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提出了教育由无用向有用理性转换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陈文新 《语文教学之友》2010,(1):F0004-F0004
每月作文题 用铅笔画一个苹果,它不过是几条线而已,引不起人们的味觉感想。如果给它着上青色,便是一个生涩的苹果;若是着上红色,那就是一个熟甜的苹果了。但是,如果开始画出来的是一个辣椒的轮廓,则随你怎么着色都不会是甜的了。线画对了,着色才有用。  相似文献   

13.
孩子和电视     
海西 《山东教育》2009,(3):63-63
你不可能时刻监视你的孩子。除了从小时候就制定规则之外,做出每周规划也很有用,但是首先要向孩子建议其他更有益的活动,比如阅读,或者游戏。孩子们最为关心的事情就是确定一种亲情关系。因此,成年人对他们的关注比看电视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无用"知识的有用性这个命题并不是我最先想出来的。1939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弗来克斯纳在《哈泼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无用知识的有用性》。在这篇文章中,弗来克斯纳对柯达公司创始人柯达先生认为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收音机是最有用  相似文献   

15.
身为一个学生,什么最重要?肯定是学习。学习的好坏如何来检验?那就是考试。考出一个好成绩来有什么用?能保证你在学生时代的最后一站进入一所好大学。从好大学毕业你能得到什么?能拿到一张好文凭。好文凭是个什么东西?能帮你找到一份好工作。至此,你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学生,你得开始去工作了,像你的父母一样,  相似文献   

16.
时常听家长这样训斥孩子:不干正经事,做这有什么用?玩这有什么用?那么在家长眼里,什么是正经事?什么是有用的呢?一项调查显示:有八成的家长认为:正经事就是学习,有用的当然就是和学习有关的。"无用"的东西改变人生有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70年代,韩国一个小女孩,某日忽发奇想,跟爸爸说:我想学中国话。爸爸问为  相似文献   

17.
有感于"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与历史上贤臣功成而被杀、急流勇退得身安的经验教训,庄子郑重指明有用而被用作工具之患,深刻地提出无用之大用的话题。然而,庄子也认识到,身处一个毫无正义可言的无道社会,即便保持无用状态或者处于有用与无用之间,也难免患累。庄子指出,人们只有超越有用与无用之争,从有用与无用的算计中超脱出来,"乘物以游心"、"虚己以游世",遵循自然大道而自由遨游于天地之间,人们才有可能真正摆脱患累的困扰。在急功近利、普遍过于讲究实用的今天,庄子关于超越有用与无用之争、"乘道德而浮游"的思想,仍然具有某种纠偏、矫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无用     
正功利的时代让我们将一切据此划分为有用和无用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却有一些人选择去做那些带不来当下利益的无用之事她们无意于功利却收获了更多一个童话般的仙境一段轻松满足的下午时光一屋温馨甜美的幸福心情且看看她们是如何在无用之中得到让只求有用的我们所艳羡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2007,(23)
虚心的人用文凭来鞭策自己,心虚的人用文凭来炫耀自己。——陈茂强文凭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的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一爱因斯坦拥有大学文凭的真正含义是好找工作,而找工作的真正含义是给别  相似文献   

20.
<正>我出生在四川内江的一个偏远小村庄,小时候,会给地里耕作的父亲送饭;稍大一点,学着给玉米地施肥,给花生地除草;读师范后,假期也会回去挑土边……干农活,我俨然是一把好手。在语文园地耕耘多年,像农人一样躬耕务实,像农人一样顺天务本,像农人一样应命求真,已成为印刻在我身上的气质。一、躬耕养“术”——作有用的语文教育父母常说:农民就要把庄稼种好,教书匠就要把书读好。中师毕业,我用两年时间自考专科,三年时间自考本科。一开始,我是为了拿文凭而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