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课堂”的概念,是针对长期以来盛行的“优质课”式的“非生态课”而言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优质课”、“汇报课”、“观摩课”等课堂教学比赛机制和评价标准的不断完善,一批批“讲课明星”应运而生,但在“优质课”效应的背景下,也形成了偏离生态学习的课堂评价标准——所谓标准的“优质课”,就是课堂上要师生互动激情澎湃,行云流水般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程序,热热闹闹地解决所有预设的各种问题;成功的语文“优质课”,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与课堂环节之间的衔接,师生间情绪变化的转换,需要得体自如.自然而有机的课堂“过渡”,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犹如行云流水,一气  相似文献   

3.
听特级教师魏星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墨梅》和《石灰吟》),能清晰地感觉到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上跳跃、舞动,课堂不是行云流水的快节奏,却让人鲜明地感受到了师生的智慧在流淌,真正感觉到了“丰富的安静”;课堂里没有教师刻意为之的预设,但却感受到了教师个人解读的深刻,引领学生一步步地走向最远的终点……看似不经意,看似不精致,细品起来却韵味十足,这也就是我们追求的本真课堂了。  相似文献   

4.
放手的精彩     
你的课堂轻松吗?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轻松的?相信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标准。我觉得,最起码的一点,应该是师生双方都感到身心愉悦、轻松。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如行云流水一样,在不觉间“轻舟已过万重山”,师生都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很多同行都在质疑: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课堂轻松而精彩?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与快乐呢?不久前的一堂公开课,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轻松放手的课堂也能有精彩!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一个生机勃勃、师生互动、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身处一线的教师所渴求并为之奋斗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事与愿违,甚至会出现“冷场”现象。  相似文献   

6.
“生态”一词原是自然学科的一个概念,如果要拿到语文课堂上来说,应指课堂的环境、语文课的特性和师生在课堂中的生成状态。公开课上,执教者求新、求异、求胜心切,汪洋恣肆地“表演”,朗诵、书写、体态、才情、智慧似乎一览无余,课堂看似行云流水般的流畅。然而,笔者以为,这恰是老师们急功近利、浮躁的隐性表现,这样的课堂,已经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7.
评价是一缕春风,学生是一池春水,风吹水起。在素质教育的天地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激越的浪花,翻卷成一幅壮丽的美景,教师要驾驭好这股“风”,既不能“风平浪静”,让课堂死水一潭,又不能如“狂风暴雨”,让课堂失控,而是要“润物细无声”、“百舸争流忙”。为此,笔者在实施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中尝试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营造课堂氛围,让师生沐浴在身心愉悦的学习过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时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已经少见,多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活动景象。师生问答、小组讨论、创作表演……学生有了很多说话的机会,再也不是等待填食的鸭子了。但课程改革倡导的“对话”不只是“让学生说话”这么简单,它更强调师生交流中彼此心灵的敞开与接纳。这样看来,很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似乎仍潜伏着严重的话语霸权。[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幽默之页     
漫画欣赏老师对自己安插在班里的眼线唱:“这一辈子,你是我的人,我是你的人。”师生情歌大对唱熬夜赶作业的学生第二天对老师唱:“几乎在镜子里,认不出我自己,短短的时间里,竟然爱得精疲力竭。”师生情歌大对唱师生情歌大对唱老师对尖子生唱:“我的眼里只有你。”师生情歌大对唱被老师提问——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暂未被提问——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多少次●做作业●发现·发明·发展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西班牙在十五世纪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六次。”一个学生很快就答出来了。“哪六次?”老师又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相似文献   

10.
杨学刚 《天津教育》2013,(12):33-34
“往魏老师的课堂上,你永远不会感觉枯燥,联系生活的实例、变幻无穷的脱象、风趣幽默的解释,让人感叹生活中‘处处是化学’,感慨魏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所付出的那份辛苦。正因为这样,大家都对化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每次的化学课充满了期待。精彩的化学澡堂就像是师生倾情投入的舞台,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秀”出精彩的课堂已再不是新鲜事了。在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执教者为了“营造”一个完美的课堂,把十八般武艺样样搬上,“精彩”的音像资料、“到位”的组织能力、“默契”的师生配合、“极佳”的教学效果、“活跃”的课堂气氛、“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分秒不差”的时间把握……所有的一切简直无懈可击。更有甚者,授课者对上课学生还要精心挑选,预习时全面铺垫,提问对象课前预约……课堂上看不到“冷场”,看到的只是教师那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技艺,听到的是教师那富有哲理的优美语言。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真正的师生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师生互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还远远不够,因而在具体操作和评价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困惑:什么是“师生互动”?有何现实意义?有何基本模式?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一些认识。什么是“师生互动”?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  相似文献   

13.
郭蕾 《今日教育》2013,(5):46-48
“卓越课堂”强调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相信从字面理解这些要求。对于每一位教师并不难。但是不同学科、不同学段、面对不一样的教育对象,如何将“卓越课堂”行动计划推进“落户”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让“卓越课堂”建设变得真实具体。成为当前最棘手的问题。办法有多种。但无论哪种方法。首先要学会观察课堂。观察他人的课堂,思考示范课上行云流水一般的教学背后有着什么智慧。研讨课上矛盾冲突源于何处,磨课中如何一步一步解决存在问题。观察自己的课堂。审视习以为常教学中隐藏的误区,反思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差距,琢磨传道授业中引导与主导把握的度。学会微观课堂。做一名“卓越课堂”建设的研发教师。  相似文献   

14.
一串茉莉花     
<正>今天是星期三,作为校长,我照例来到一间教室听课。我之所以选择周三听随堂课,是因为它在一周的中间位置,师生的情绪一般都不太高。这节课的课堂氛围很不错,小旭老师神采飞扬,学生发言精彩,我被师生的充分互动深深吸引了。在孩子们做作业时,小旭老师拿着一支红笔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时而驻足欣赏“行云流水”作业的精彩,时而指点“抓耳挠腮”的困惑。  相似文献   

15.
当下课堂提倡师生、生生间的合作,接下来顺理成章的问题自然是:如何合作?合作的结果如何?我以为:“合作”应该是可操作的.创设情境就是师生“合作”的主要方式,而师生互相之间所创设的具体的课堂情境就是“合作”的主要成果。可以说。“情境”是语课堂教学的磁力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龚咚梅 《广西教育》2010,(28):63-63
目前,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一些中小学的音乐课教学常常是按照“导语—范唱—学谱—学唱—情感处理”模式进行的,课堂大半时间里,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唱谱、读词和唱词。有部分农村中小学的音乐课,学生“喊唱”现象普遍,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成了没有情感的曲子。部分教学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学校,音乐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工具,而忽略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今天,聆听了五年级的一堂音乐课——学唱“凤阳花鼓”。上课伊始,老师就以倾注强烈情感的“范唱”将学生带入以往民不聊生的安徽凤阳;临近下课.老师又在师生互唱的过程中,以声情并茂的“范唱”诠释了新时代“凤阳花鼓”的内涵,激起了学生对今日美好凤阳的无限向往。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的纽带。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可以增进师生交流,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要重视四个方面的“问题设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话”理念正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并深入实践,课堂已成为师生心灵交流的天地。但深入研究课堂,我们不难发现,阅读教学巾的“对话”还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对话”的主体不平等,教师仍-与据着话语权;缺乏互动性、多重性,难见师生共鸣、生生合作。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对话”的质量。怎样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20.
柯鹏 《农村教育》2007,(7):93-93
上课仪式是课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上课仪式具有三大功能,一是明确师生间的社会关系和地位。在互致问好的仪式中.教师和学生有明确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反映了师生不同的身份地位,体现了“师道尊严”。如果上课仪式不够严整.学生不够认真.教师会感到这是学生对自己的不尊重.是对课堂规范和教师权威的一种挑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