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电报是涉外企业日常公务和经济交往中经常使用的迅速传递文字的通讯工具。国际电报有普通电报(ORPNARY TE LEGRAM)、加急电报(URGENT TELERAM)和用户电报(TELFX,也可译“电传”)以及传真电报(FAX)。  相似文献   

2.
这篇关于沈从文的短文.写在1988年5月9日。本来是准备给沈从文看了逗他取乐的。想不到沈从文在第二天就去世.没有能看到。现在沈从文去世已经四个年头了。我把这篇短文找出来,略作修改,予以发表。这样,一篇取乐的短文,竟变成了祭文。  相似文献   

3.
大溪档案,世所注目。原先估计,其中应该有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的有关材料。殊不料检阅之下,可以说是一无所获。在此前后的材料,居然少有涉及这一大事件的。至于是当时没有形成什么材料,抑或事后没有保存,甚至有意在整理时另行处理,当然还有待进一步查核。说到底,档案,以及档案的整理公布,都不可能背离档案所有者的意愿和根本利益。明白这一点,对于大溪档案中没有四一二的材料,并不会感到惊讶。但是,在翻阅这一时期的材料时,看到几份涉及蒋介石、白崇禧关系的电报,倒也不无意思。两人间纠葛不少,恩恩怨怨,很是为人注目。大…  相似文献   

4.
清宫电报     
雁旭  霍华 《历史档案》2006,(2):F0003-F0003
电报是1845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的。1871年即清同治十年,英、俄等国在中国上海秘密开通电报。1879年,格林威治时间得到国际认同,最先用于电报通讯,以便统一世界各国时间。同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中国内陆修建了第一条军用电报线路,接着又开通了津沪电报线路,并在天津设  相似文献   

5.
刘磊 《传媒》2002,(4):45-46
“电讯”的出现 综观中外新闻史,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等每一种先进通讯技术的出现,新闻界总是最积极的使用者之一。当1844年莫尔斯发出世界上第一封电报后不久,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爆发,美国各报纸就将刚刚诞生的有线电报运用到战争的报道之中,以至于当时美国总统都是通过《巴尔的摩太阳报》的电讯  相似文献   

6.
雁旭 《历史档案》2005,(3):123-126
清代自光绪五年(1879年)开设电报至宣统三年(1911年)覆灭,使用电报达32年,期问形成了大量的电报档案。这些档案绝大部分由清政府的中枢机构军机处立档。电报档案是鸦片战争以后新出现的文书种类,记录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过程,本文拟从档案特点和现状、主要内容以及史料价值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电报的发明说起,着重描述了电报在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已经初步建立了联络内外的电报系统.在战争期间,盛宣怀为保证电报通讯系统的畅通,作了很大努力,为迅速传递军情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当时电报系统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电报的传递速度.  相似文献   

9.
10.
李强 《兰台世界》2011,(11):24-25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已经初步建立了联络内外的电报系统。在战争期间,盛宣怀为保证电报通讯系统的畅通,作了很大努力,为迅速传递军情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当时电报系统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电报的传递速度。  相似文献   

11.
技术发展带来媒介突变.美国学者德弗勒认为,从进化论范例角度看,最有助于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将发展成为新媒介系统.[1]我国新闻通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肇始自晚清电报技术的传入,其加速了新闻信息的传递速度,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同时对于近代中国的新闻事业和民主化进程的发展有着极大作用,客观上加速了清政府的瓦解和崩溃.电报的传入与应用,使中国的新闻事业向现代新闻业方向走去.文章以介绍电报传入我国的历程为宏观背景,着眼点在于电报的传入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采用史料分析、对比等方法,进行归纳并总结.  相似文献   

12.
在21世纪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可能没有人还会想起曾经有一个媒介对我们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是它确是存在的,它叫电报。它的问世对于世界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迅速取代了古老的通讯方式,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它的问世与其近缘媒体的关系密不可分,对其做出重要贡献。其中包括人类以电报技术为基础,实现了广播电台的大发展;电报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世界通讯事业的发展;电报被广泛应用于报业,大大促进了报纸的发展。作为通讯手段的电报,它对人们日常生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基于此,立足上述三方面,着重对作为媒体的电报进行探析研究,以提高人们对电报的认识,以及凸显它在我们媒介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末,电报通讯技术传入中国,随之而来的外商电报公司垄断了中国的国际电报通讯利权。1886年,吉林电报线开始建造后,中国电报局总办盛宣怀积极推动中俄电报线在东北边境相接,计划另辟一条国际电报通讯线路,以挽回部分国际电报利权。因外商电报公司的阻扰及俄国的苛求,中俄接线交涉历时数载,至1892年两国才最终签订接线条约。1893年,中俄两国电报线在东北边境相接后,中国电报局收入明显增加,对清末电报事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沈春雷 《今传媒》2012,(12):108-110
电报语言的编码是第一类撰写的机器人工语言,是符号传播的新阶段,是现代传媒技术变革的重要成果之一。电报编码框架并非一蹴而就,它是随着电报机设计从探索期到创立期的近100年中逐渐完善并形成。电报编码初期阶段经历了从自然信息码、三进制编码以及二进制编码的转变,它的形成过程是熵编码技术的萌芽期。  相似文献   

15.
沈春雷 《报刊之友》2012,(12):108-110
电报语言的编码是第一类撰写的机器人工语言,是符号传播的新阶段,是现代传媒技术变革的重要成果之一。电报编码框架并非一蹴而就,它是随着电报机设计从探索期到创立期的近100年中逐渐完善并形成。电报编码初期阶段经历了从自然信息码、三进制编码以及二进制编码的转变,它的形成过程是熵编码技术的萌芽期。  相似文献   

16.
中共山西党史最辉煌的一页,是写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史;山西抗日根据地,是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直接部署下建立的.  相似文献   

17.
田素美  高晓波 《档案》2011,(2):36-39
电报作为公文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民国时期被广泛运用。从甘肃省档案馆所藏民国电报中,能够探寻近代电报公文发展的基本状况,如在公文程式改革及一般公文格式的影响下,电报公文的格式、收发处理程序及其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有幸看到60多年前的一封电报,这件尘封泛黄的电报,是1949年10月25日晚10时08分从天津拍往上海的,电报主文九个字:"鸿公安抵约月底返申"。看似极其普通的一纸电文,却见证了中国著名实业家刘鸿生所作出的一次重大人生抉择。  相似文献   

19.
沈春雷 《今传媒》2013,(2):112-114
电报技术在通讯社中的应用,改变了早期新闻业务围绕以报纸为核心的存在状况。通过电报线缆,通讯社利用消息作为"商品"进行买卖的行为织成新的紧密的上下游依存关系,进而形成了新的产业链条,产生了巨大的资本效应。产业的发展扩大了电报技术的应用范围并推动了标准化的形成,使之延伸到了所有力所能及的地方。这样的信息网络,增强了产业竞争过程中通讯社信息、技术和资本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20.
通讯社(News agency),亦称新闻社,是从事采集、加工和提供新闻信息,为其他新闻媒体和各类用户服务的新闻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