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投入不足使得许多地方高等院校依靠巨额负债艰难运营。如何破解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建立起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促进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已经成为社会非常关注的课题。基于高等教育的经济外部性,以及高等教育收益与成本对称原则,当前应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机制、鼓励发达地区企业组织资助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以弥补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经费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政府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要强化地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政府责任,就应加快高等教育财政法制化进程,明确政府在高等教育投人中的主体地位并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合理划分中央与各省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健全地方高等教育经费投人考核体系,支持地方高校建立多渠道筹资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这个属性影响高等教育成本应该在政府、个人和社会各单位等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分担。近年来,我国在逐步实施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但由于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其经费短缺问题仍然突出,因此,要通过扩大政府投入、减少地方投入差异、制定合理的学费标准、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和拓宽高等教育的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等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  相似文献   

4.
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投资渠道多元化的同时 ,要逐步增加政府财政这一主渠道的投入 ;进一步完善高校事业费预算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拨款制度 ;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和补偿机制 ;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对我国教育投资规模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根据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基本原则,借鉴发达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成功经济提出通过发挥国家财政的主渠道作用,完善成本分担制度;建立政府、家庭、受教育、学校及其他社会团体共同承体制;大力发展民办高校,来寻代解决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的走向和趋势,提出适应性的改革策略,即“以政府会计改革为基准,构建统一科学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体系,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提供基础;以财权与支出责任对等为平衡点,充分发挥财政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导向作用;以公平与效率为目标,建立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优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前地方高等教育财政存在投入不足、投入失衡及投入效益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财政分权和政府行政集权的矛盾,二是财政分权体制缺乏法律保障,三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财政投入差异大,四是政府拨款制度本身存在问题,五是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六是经费预算编制欠科学细致,执行中审计监督欠力度,为解决这些问题,应缓和财政分权与行政集权矛盾,完善财政分权法律制度,强化教育投入法律的制定与执行,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以及改革财政性教育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地区在高等教育实行全面收费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出现了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压力剧增、个人成本负担偏高、生均教育经费偏少、高校负债办学等问题.为此,需要中央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根据"能力原则"合理确定个人成本分担比例、完善国家助学制度,以及通过以外汇储备支付给商业银行的方式消除高校债务等途径解困,以保证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9.
全球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以及高等教育财政投资紧缩,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已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运用财政、金融政策资助家庭困难高校学生完成学业在国际社会已形成广泛共识,推行国家担保的学生贷款制度普遍展开。国际学生贷款在财政、金融支持上存在共同本质,在运作模式上各显特色。国际学生贷款的成功案例表明国际学生贷款制度设计必须建立一个健全、完善而开放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中国学生贷款在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存在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瓶颈。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促进学生贷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必须充分发挥财政与金融杠杆的功能耦合机制、全面推进财政金融制度创新、构建完善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公共财政对高等教育经费的宏观调控既要看公共财政收入情况,也要看分担机制的完善与否。成本分担机制的建立需要以系统的理念转换为前提。据媒体报道,上海市教委正在深入完善市级财政高等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扩大高校经费使用自主权,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高校自主办学能力。笔者相信,这轮改革将对激发上海高等教育发展活力带来巨大推动力,我们的高等教育投入机制改革正在向深水区迈进。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等教育与社会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高等教育与社会资源共享的实现,是高等学校体制改革和提高办学效益的一个共同出发点。在当前,要打破体制机制,以基础设施共享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投入效益;要依托社会环境,以教学资源共享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加速人才互动,以成果资源共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要强调全面融入,以文化资源共享齐抓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依据成本分担理论,对于不同收益属性的教育应当实施不同的成本分担策略,对于公共收益高私人收益低的教育类型应提供更多的公共资助。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8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专业在研究生资助分配上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教育收益的角度对资助分配的合理性予以探讨和分析。研究发现,奖助学金等来自政府和学校层次的经费没有倾向于公共收益高私人收益低的专业,助教、助管和助研资助在专业间的分布基本合理但数额有限。有些公共收益较私人收益高的专业,其研究生教育的净价格反而较高。最后,本文提出应改进研究生资助结构,形成专业差异化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英国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已被学术界和各国政府普遍接受,遍及全球的高等教育财政危机使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在各国教育政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主要探讨了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基本原则及主体、英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模式及其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教育券制度是一种教育投资体制的创新。透过对国外一些国家高等教育的教育券制度实施状况的分析,提出基于教育券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模式,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体制与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通过对金融融入高等教育产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对高等教育投资的收益以及对经济增长作用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结合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今后金融业如何加大对高等教育产业的支持,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最终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高等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但许多矛盾与问题也凸现出来,其中教育经费短缺就是突出问题之一。传统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已愈来愈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传统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拓宽教育经费渠道,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和效益,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高等教育财政体系已势在必行,并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普遍趋势。中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既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又要立足中国国情,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探索和建立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与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有许多值得学习学费制度及完善的资助体系是研究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对密西根大学资助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指出学生、家庭及社会共同分担教育成本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中,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共享可以克服优质资源短缺和不均衡的困境,进而达到“节省成本”和“质量提升”的双重目的。但当前县域内教育资源共享依然不足,通过对西北三省四县的实证调查发现:教师资源共享整体不足且教学点问题最为突出、校际共享教育经费过程中对教学资源投入不足、教育物力资源共享缺失且校际呈现等级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公平与效率冲突导致共享理念被忽视;现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校际共享缺乏资源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缺失,导致共享主体间博弈难消除;学校布局过于分散,导致校际资源共享可达性较低。因此,各级政府应从建立共享理念、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构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学校布局等方面着手,有效促进县域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内高职教育资源的共享,使交易成为可能和必然。考察当前区域高职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交易行为,高职院校、职教集团和政府部门同时扮演着交易主体角色,交易和结算方式呈现出自发、自由、多元化的特点。从推动区域高职教育资源充分共享出发,必须正视并解决好各院校在交易中的利益分割问题,进而确立协调彼此之间利益关系的共享机制,从根本上化解“软资源”的定价困难、“等值”与折算(冲抵)的确认困难、不同交易主体的动力差异等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实验室资源共享是高教园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效率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浙江省高教园区高校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状况的调查显示:高教园区实验室开放程度不高,实验室资源共享处于起步阶段,实验室资源存在浪费现象,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并没有得到真正实施。为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当共同对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进行有序改革,转变实验室资源管理的旧观念,打破校际障碍和闭锁,形成实验室资源共同利用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