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达到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同时健康发展的目的。体育课的宗旨就是通过锻炼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目的。锻炼,不仅是指对学生进行生理上的锻炼,同时也包括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锻炼。所以,作为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拥有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需要体育课的成功进行做保障。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伤病情况的出现是  相似文献   

2.
张宜向 《考试周刊》2014,(93):120-120
体育课是开放的课堂,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不喜欢上老师安排的内容。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学生普遍感觉枯燥乏味这一现象提出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在自主学习中寻求乐趣,在快乐中学习、锻炼。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小学体育课也发生了变化。小学体育教学地位越来越重要,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体育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课,体育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体育课,让学生们觉得上体育课是很快乐的事情。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技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学周刊C版》2016,(26):133-134
小学体育课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短板,那么就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了。因此,学校应将把强化学校体育视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小学生并不愿意上体育课,也没有在体育课上获得有益身心的锻炼,使得体育课成为小学教学的“鸡肋”。为此,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也许趣味教学是一条不错的途径,文章将对此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5.
刘驰 《考试周刊》2010,(50):145-145
从事体育教学几年来,我从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一些学生很喜欢体育课,但是在体育课上总是害怕做一些相应的体育锻炼。我百思不得其解,询问一些老教师才知道,学生的锻炼习惯、爱好没有正确地养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呢?  相似文献   

6.
培养中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前提。针对目前学生对体育课学习不感兴趣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体育教学可通过"正确引导"、"精选教材"、"优化教法"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课上表现懈怠。鉴于此,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师要积极采用趣味教学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中来,帮助他们建立掌握体育技能的信心,逐渐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近阶段以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相关文化课的教学都有学生厌学的现象,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也存在"厌学"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想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促使小学生自觉参与、主动学习、积极锻炼。那么,体育教师应该如何做呢?如何让小学生上好体育课?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家庭物质生活水平在随之提高,学生的物质上的要求基本可以得到家长的满足,但是却很少关注学生的的身体素质上的锻炼,导致当前小学生胖墩较多,多数学生不爱运动,对体育课没兴趣。要学校体育课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本文主要从体育教学与游戏融合方面探讨改善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祖鹏 《考试周刊》2011,(77):145-146
想要使学生具备强健的体魄.就必须做好锻炼工作。体育课作为学生锻炼的平台.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们身体素质的高低,因此重视体育课,加强学生们的体育锻炼.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体育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争创高校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体育实施选项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及如何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高校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很大的一部分学生除了在学校上体育课得到锻炼以外,很少参加其他的一些锻炼身体的活动,这使得现今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因此,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对学生的上课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是我们体育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原则进行的。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是否获得了预先设定的成果"、是否完成任务的评判依据,体育教学原则是教学"是否做得合理"、是否合乎体育教学基本要求的评判依据。两个评价依据都具有客观性和规范性,也都具有教育评价的效度和信度。体育教学评价的重点对象是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品德行为。体育教学评价也对教师进行评价,包括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行为。  相似文献   

12.
曲扬 《教育与职业》2008,(2):117-118
高校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能否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高校体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体育课应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应实施"轻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高校期间通过"轻体育"锻炼,达到塑造完美人格的体育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教授难度增大、学生锻炼的兴趣不高、锻炼的效果不理想已经成为多数院校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因此,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必须从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需求出发加强教学改革。文章对高职院校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内涵、程序、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以便适应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养成终生体育习惯。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原因:生理因素。学生在中学时只重视文化课学习,轻视体育,养成了"厌锻炼"的习惯,导致很多学生肌肉力量差,缺乏体育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我们发现,体育教育面临着"三大难":一难即学生重文化课学习轻体育课锻炼;二难即学生前怕"跑"后怕"跳",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三难即学生对体育课漠不关心,压根没兴趣.而要想提高体育课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教师必须在教学上下功夫,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乐地享受体育.本文主要分析了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体育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所具有的运动特性使其不同于其他教学课程,体育属于动态,较注重体力上的锻炼,而其他课程属于静态,侧重于脑力运用,动静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劳逸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体育作为高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全面型人才的重要方面,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高职学生正处于智力和体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是培养开拓创新精神,锻炼健强体魄的重要阶段,所以,培养高职学生的体育能力对实现教学目标十分重要。但是经调查发现,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够,导致学生不重视体育课,无法发展体育课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提出可以增加体育兴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三段式"教学模式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熟悉的,然而传统式的"三段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在传统"三段式"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因此体育教师就要在课下多花时间,思考以怎样的方式促进体育课的高效进行。而在体育课中合理安排游戏教学则能让学生更喜欢上体育课,也是新时期对传统"三段式"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鹏 《学周刊C版》2020,(10):157-158
身体素质是各方面素质的基础,没有好的身体做什么都是徒劳,在素质化教育的背景下,为了让学生加强锻炼,体育课程得到了更高的重视,但在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学生不爱上体育课,或者觉得体育课毫无意义,认为自己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文化知识。长期下去,造成了初中学生普遍身体素质不高的后果,因此,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锻炼,加强体育教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熊广林 《考试周刊》2012,(52):113-11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渐深入,体育教学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成绩,培养学生的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成为每一名体育教师都应注重思考的问题。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体育课是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体育课上缓解课上学习的紧张情绪,与同学们做一些愉快的游戏,愉悦身心的同时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但只有这些并不能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0.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学要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学生打造终身参与锻炼的健康思维。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发展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培养健康、乐观、向上的思想品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生理的、心理的健康和与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因此,当前中小学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