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4.
诗化的教育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读了《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一文以及专家同行们对此文的评论稿,很受启发。这些文章的作者提出“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体现了教者的亲切和善、学生的轻松愉快。绿阴下的宁静、开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场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到社会中去扩大视野;让  相似文献   

10.
近些日子,编者常常为手头这些真诚、智慧的文字所打动。今年第7期,本刊“特别策划”栏目编发了一组文章——《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对教育的深层问题作了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教育同仁的关注和支持。到目前为止,本刊共收到来自省内外的讨论稿200多篇,它们的作者既有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又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还有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他们立足于教育的现状,从多角度、多层面,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教育本质、教育目标、教育途径的诠释与理解。由于版面有限,本刊只能择其有代表性的文章刊发,希望读者朋友谅解。我们深知,教育的深层问题,不是通过几次讨论就能得出一个完满的终结性的答案的。编辑完本策划最后一组稿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愿本刊的几组讨论在各位的教育实践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导引。  相似文献   

11.
近些日子,编者常常为手头这些真诚、智慧的文字所打动。今年第7期,本刊“特别策划”栏目编发了一组文章——《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对教育的深层问题作了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教育同仁的关注和支持。到目前为止,本刊共收到来自省内外的讨论稿200多篇,它们的作者既有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又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还有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他们立足于教育的现状,从多角度、多层面,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教育本质、教育目标、教育途径的诠释与理解。由于版面有限,本刊只能择其有代表性的文章刊发,希望读者朋友谅解。我们深知,教育的深层问题,不是通过几次讨论就能得出一个完满的终结性的答案的。编辑完本策划最后一组稿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愿本刊的几组讨论在各位的教育实践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导引。  相似文献   

12.
近些日子,编者常常为手头这些真诚,智慧的文字所打动。今年第7期,本刊“特别策划”栏目编发了一组文件——《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对教育的深层问题作了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教育同仁的关注和支持。到目前为止,本刊共收到来自省内外的讨论稿200多篇,它们的作者既有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又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还有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他们立足于教育的现状,从多角度,多层面,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教育本质,教育目标,教育途径的诠释与理解。由于版面有限,本刊只能择其有代表性的文章刊发,希望读者朋友谅解。我们深知,教育的深层问题,不是通过几次讨论就能得出一个完满的终结性的答案的。编辑完本策划最后一组稿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愿本刊的几组讨论在各位的教育实践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导引。  相似文献   

13.
近些日子,编者常常为手头这些真诚、智慧的文字所打动。今年第7期,本刊“特别策划”栏目编发了一组文章——《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对教育的深层问题作了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教育同仁的关注和支持。到目前为止,本刊共收到来自省内外的讨论稿200多篇,它们的作者既有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又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还有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他们立足于教育的现状,从多角度、多层面,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教育本质、教育目标、教育途径的诠释与理解。由于版面有限,本刊只能择其有代表性的文章刊发,希望读者朋友谅解。我们深知,教育的深层问题,不是通过几次讨论就能得出一个完满的终结性的答案的。编辑完本策划最后一组稿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愿本刊的几组讨论在各位的教育实践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导引。  相似文献   

14.
近些日子,编者常常为手头这些真诚、智慧的文字所打动。今年第7期,本刊“特别策划”栏目编发了一组文章——《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对教育的深层问题作了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教育同仁的关注和支持。到目前为止,本刊共收到来自省内外的讨论稿200多篇,它们的作者既有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又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还有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他们立足于教育的现状,从多角度、多层面,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教育本质、教育目标、教育途径的诠释与理解。由于版面有限,本刊只能择其有代表性的文章刊发,希望读者朋友谅解。我们深知,教育的深层问题,不是通过几次讨论就能得出一个完满的终结性的答案的。编辑完本策划最后一组稿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愿本刊的几组讨论在各位的教育实践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导引。  相似文献   

15.
以2021年盐城市中考化学试题为例,从关注学生自信文化培养的视角,提出“好的试卷一定是有灵魂的”,并结合命题实践,着重从“文化自信”“科技自信”“生态自信”等三个角度进行命题,通过命题引导一线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关注学生的价值需求,以培养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让学生学习有“根”的化学。  相似文献   

16.
比之于“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让孩子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确实是个美丽的意象。但是,“独坐一会儿”之后,会产生同样美丽的结果吗?我不太乐观。我们的孩子,本来就喜欢独处而绌于交流,喜欢张己之个性而鄙视甚至排斥异己,如鼓励他们独坐冥思,结果恐怕将是坐而论道、各执一词、人人相轻、互相攻讦。  相似文献   

17.
闲笔与布白     
勤奋是不是学习的不二法门?现代学生应有的那分从容与遐思到底被谁剥夺了?看完《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样的问题一下子闪入我的脑海。小时候上学,几乎每间教室的后墙上都用巨幅红纸写着一句口号:“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句话出自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命题作文正日益淡化,《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倡“少写命题作文”。但“命题作文”作为重要的写作形式,还是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在命题作文中充分展示呢?笔者以为,命题作文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和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以活跃的灵魂进行独到的自我表述,从而写出一篇篇充满个性、充满童趣、充满童心的作文来。一、作文命题的灵活变通在命题作文中有这样的现象,题目一出,不少学生紧锁眉头,握笔静坐。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命题的局限性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学生水平有限,经历各异,…  相似文献   

19.
曹成荣 《新疆教育》2013,(12):19-19
新课程的实施,以新的教育理念向我们展开了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对传统的语文评价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语文考试评价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全社会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让语文考试不成为阻塞语文课改大河奔涌向前的“淤泥”,而让其成为加速课改大河流动的“清泉”。这是摆在我们所有第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个难题。笔者曾多次参加贵州省都匀市初中语文课改下的统考命题,深感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命题理念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认识和反思的地方。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认识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一、勤劳篇 从前,有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在互相争辩谁跑得快。他们决定来一场比赛分高下,选定了路线,就此起跑。兔子带头冲出,跑了一阵子。眼看它已遥遥领先乌龟,心想:我可以在树下坐一会儿,放松一下,然后再继续比赛。兔子很快就在树下就睡着了。而一路上笨手笨脚走来的乌龟则超越过它,不一会儿完成比赛,成为货真价实的冠军。等兔子一觉醒来,才发觉它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