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下校调研有幸听一位年轻教师讲《果实的共同特征》一课 ,引起我许多思考。《果实的共同特征》是人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课 ,从学生的认识过程所达到的目标层次来讲属于“寻找共同特征”的课型。① 现将教师的部分教学过程摘录如下 :师 :同学们今天带来许多果实 ,大家看一看 ,它们一样吗 ?生 :不一样。师 :不一样为什么都叫果实呢 ?我们把它们切开看一看里面 ,那么怎么切呢 ?(将挂图贴在黑板上供学生观看 ,教师指图讲解何为纵切 ,何为横切。)师 :切的时候注意安全 ,并且放在这张厚纸板上 ,我们要爱护公物 ,好了 ,现在从你带来的果实中解…  相似文献   

2.
一、课例特点。本课是“九义”自然教材第八册第三课属中段教材。这段教材在知识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课是指导学生研究花在构造上的共同特征。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原有认知的作用,即在教学本段教材中的《哺乳动物》等课文后形成的初步的归纳概括与推理能力。本  相似文献   

3.
一、重难点教学内容简析 本课是“九义”人教版六年制自然教材第五册第2课。学生在第三册学过《各种各样的果实》,对果实的外形特征已有较充分的感知的基础上,按照新大纲要求,在认识事物的特征方面,现要由低年级的认识单个事物的显著特  相似文献   

4.
[课例简析]《昆虫》(“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八课)一课,是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了《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要经过变态;通过对虫子的观察和分类活动,归纳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教法分析 《各种各样的果实》这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当地一些果实的外形特征,了解植物的果实是多种多样的,然后根据其外形特征分类。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观察一些常见果实的外形特征,课文中只写了短短的两句话:“这些是什么植物的果实?它们是什么样的?”如果只是对照课本看看图,说一说,就会出现“着图说话”的  相似文献   

6.
在现行自然教材的使用中,怎样运用《科学课程标准》来设计自然课,跟上《科学》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有一些做法和感想。我把自然教材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或适当做些删减处理,形成新的单元,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探究教学。如第十册《自然》第五单元里,包括了第16课《声音的产生》、第17课《声音的传播》、第18课《耳朵的科学》。根据原编者的意图,我把这三课整合后定出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引起的现象;然后启发他们认识声音有许多奥秘,产生要进一步研究的愿望和热情;其次是愿意与…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材第五册《果实的共同特征》一课,正好安排在秋季果实成熟的时候,这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便的条件。我校又是一所农村集镇学校,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准备几种果实,并提示:“你认为是果实的,上课时都可带来。”课一开始,我请学生把带来的果实拿出来,放在实验桌上。“现在,你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带来的是不是都是果实?”我说。于是,我进行了巡视,发现学生带来的大多是水果类,如苹果、梨、桔子、蜜桔、柿子、香蕉、桃子等。也有一些学生带来花生、大枣、核桃、辣椒、黄瓜、苦瓜等。科代表举…  相似文献   

8.
《常见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中的第一课。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教材仅提供了一幅室内家居彩图和两个问题。就教材的设计意图来看,重在让学生动用眼、耳、手、口等感官去探究材料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能,陶冶情操。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此为“点”,辐射出更多的“面”作为教学内容,以开放的思维引领学生到更广袤的空间去“感受、体验、内化”。片断一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自己带来的物品,在我们的教室内外和同学们的…  相似文献   

9.
[进入中年级,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认识事物的性质,发展学生抽象、概括、推理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怎样使上述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是中年级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发衣这篇教学实录,旨在提供一个教例,作为研究资料,结合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共同切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们没有义务教育自然教科书《水的浮力》一课的教学实录,这个实录是过渡教材《水的压力和浮力》一课的一部分,这一点是在讨论时要考虑到的。建议大家用《水的浮力》一课的教学实例来说叽自己的教学主—张,我们等待着教过这个课以后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引入教学。情境引入是探究性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下面以一些小学科学探究课中的情境引入为例,来分析一下情境引入中通常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所分析的教材均为人教社《自然》教材)课例1:动物与环境(小学五年级)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动物的生存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三种鸟的身体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关系的研究,认识动物身体的某些形态特征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以…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与资源简析学生在学习《果实的形成》一课之前,已经知道了花的一般构造和果实的共同特征。本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南瓜花为例,实验研究南瓜开花与结果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究果实是怎样形成的。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不仅学校有劳动实践基地,而且学生家里都种有南瓜等多种瓜果,他们十分熟悉南瓜开花、结果的过程,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二、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果实》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收集各种果实在全班汇报;第二部分是解剖果实,认知果实的共同特征;第三部分是根据果实的共同特征判断自己带来  相似文献   

13.
《花的构造》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果实和种子的共同特征之后学习的.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电教辅助教学的优势,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鸟类动物的特征》是建立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从而研究鸟的喙与取食的关系,了解鸟类更多的秘密。上这一课一般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课前学生搜集一些鸟类的资料,对鸟类资源有一个大致了解;课中让学生介绍鸟的一些情况,从而引发学生提出一些有关鸟的问题,进而去研究鸟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5.
《果实的共同特征》教学纪实(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自然第五册)执教者陈幸元一、导入新课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什么叫共同特征?(某类物体都有,其它类物体没有的特征。)什么叫果实的共同特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果实有什么共同特征。谁来给大家介绍一...  相似文献   

16.
苏科版课标教材在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编排了“展开与折叠”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何体,发展空间想象能力,逐步树立起空间观念.但是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未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怖锄)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来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影响学习效果.下面,笔者将对“展开与折叠”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加以简要分析,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读了宋斌老师教《各种各样的果实》一课的教学实录,感受很深。感受之一是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细致钻研教材,同时,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感受之二是如何设计出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活动中获取知识。 本课的教师用书中要求教师课前有准备当地常见的果实(肉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基于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之上,并为以后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奠定基础的。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体现多样化解题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包括教材情况、学生情况等)精心设计一些问题,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学习新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觉使用问题教学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还使学生养成问题意识,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以教授五年级第九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威尼斯的小艇》为例,说明我是怎样在教学中成功使用问题教学法的。  相似文献   

20.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包括教材情况、学生情况等)精心设计一些问题,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学习新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觉使用问题教学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还使学生养成问题意识,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以教授五年级第九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威尼斯的小艇》为例,说明我是怎样在教学中成功使用问题教学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