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近代体育课程以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为开端,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癸卯学制时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起步时期,也是我国体育课程走向近代化的关键一步。笔者对癸卯学制时期清朝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未实施)和奏定学堂章程中所规定的有关体育课程的内容做了论述,并着重分析探讨了癸卯学制时期体育课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近代学制建立前体育课程发展概况进行了溯源性挖掘与分析,探讨了教会学校、洋务学堂、变革中的书院以及清末新式学堂中的体育课程。研究结果认为,"癸卯学制"颁布前存在一个我国近代体育课程的萌芽和雏形时期,这是我国近代体育课程的渊源,也是我国近代体育课程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对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及其所任教的中小学学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主要特征。结合上海的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情况,对如何认识、利用和发展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以促进上海的教育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美国、日本、韩国等三国中学体育教师培养机构、学制与学分、课程设置、教育实习和毕业条件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辨析其特点与优势。在世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大背景下,为我国体育教师培养制度的深化改革与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小帆 《精武》2011,(A1):3-4
清末,中国在教育发展模式上选择了弃"欧"仿"日",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便是在教育上学习日本的最初尝试。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教育改革成为了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学习日本亦随之开始,尤其是在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中把体育纳入教学内容,设置"体操课",这是我国近代体育课的正式开始,也是我国近代首次引进外国普通学校体育。本文就"癸卯学制"中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旨在溯本追源,以古鉴今。  相似文献   

6.
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分析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上海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应正确认识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演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文化的发展对体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我国社会正由传统向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它的发展是中国体育文化价值取向发生变革的动因。中国体育文化大致经历了古代传统教育、军国民教育、“五四”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等几个时期,中国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无不服从社会的发展,服从于各历史时期的教育思想,并为之服务。 一、古代传统教育思想下的中国体育文化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在几千年农业  相似文献   

8.
喻坚 《中国学校体育》2014,(4):29-31,4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以"运动技术技能"为取向的体育教师专业性定位,难以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体育教育的"隔离",导致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错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忽视,制约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所培养的体育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为此,提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应作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代正式付诸实施的学制,最早是清末(1903年)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一般称为癸卯学制。该学制把体育纳入教学内容,设置“体操课”,这是我国近代正式设置体育课之始,也是我国近代首次引进外国普通学校体育。翻阅《奏定学堂章程》不难看出,该学制全盘照搬日本的。癸卯学制一直沿用至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由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壬子学制,与癸卯学制无本质区别。可以说,我国近代最初的体育课,基本是以日本模式为样板。本文试就清末引进日本学校体育做历史的回顾,对其成败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运用知识考古学、历史分析法、文献解释学等理论与方法,立足人们对身体的认识,探寻古希腊到欧洲中世纪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古希腊早期体育教育思想之自然秩序的信仰;古风时期到希腊化时期体育教育思想之生命整全的追寻;古罗马体育教育思想之世俗价值的实现;欧洲中世纪体育教育思想之宗教神学的桎梏。它们存在共有的特征:从体育教育思想产生来看,体现为人之身体进入世界的方式;从体育教育思想倾向来看,则是以德性为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从体育教育思想呈现方式来看,体现为体育教育认识的未分化性;从体育教育思想内容来看,体现为体育教育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古希腊到欧洲中世纪体育教育思想的演进,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体系构建提供了历史借鉴与启示:激活和回归人性是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体系的原点;创新和回应体育教育实践需求是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体系的生长点;不同思想的融合与借鉴是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对体育健身场馆体系与减灾防灾紧急避难体系在功能、布局与规划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城市体育健身体系应与紧急避难空间体系在规划布局及使用功能实现兼容,对四川省灾后重建及全国其他城市体育健身场馆体系和防灾减灾紧急避难体系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光浩 《精武》2014,(36):46-47
随着"全民健身"口号的提出,足球运动及相关竞赛、训练体系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并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虽然我国的足球运动已发展多年,但问题依旧突出(包括竞赛体系、训练体系两方面的问题)。建立完整且相对稳定的竞赛和训练体系,是我国足球发展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世界优秀足球运动员的成长规律和足球训练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和足球运动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足球竞赛和训练体系方案以及职业队的训练过程结构和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本文旨在通过相关调查找出日前我国足球竞赛体系和训练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影像资料法多角度、全方位的对CBA联赛相关人员的管理制度以及人才选拔制度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CBA联赛"兼职"教练较多,且英语水平较低;(2)CBA联赛采取少体校-青年队-职业队的选拔模式;(3)外援的引进有利有弊。并给出相应建议:(1)坚持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篮球人才选拔模式;(2)加大对CBA联赛职业裁判的英语培训力度;(3)建立完善的外籍球员管理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付饶 《网球》2011,(1):100-101
2011年起亚网球(中国赛区)总决赛2个小时前刚刚结束,我第二时间来发份战报吧。我这战报为了保留悬念,就不先说赛果,而是结合我头脑中的几场印象深刻的球,从第一轮起一场一场谈现场观感。  相似文献   

15.
付饶  王萌 《网球》2011,(5):100-103
功利网球害死截击。大家都看到了:如今的世界第一、世界第二(纳达尔、小德),尤其是小德几乎从不主动上网,压根儿就没上的意识。截击在现代的单打比赛里,就如同高压一样,差不多成了一次性的绝杀技术。有人专门统计过,纳达尔平均要击50-60次底线球,才能换来一次的网前截杀;德约科维奇则更甚,平均击60-80次底线球,才能换来一次的网前截击。  相似文献   

16.
付饶 《网球》2011,(4):86-88
这几年的教学,我对发球、正手、反手(双反)以及截击几项技能的动作形成过程有如此总结:双反和截击是受第一次入门教学课影响最大的两个技术。很多球员的正手、发球动作在第一次学习之后,经常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调整,而双反和截击几乎就仅仅是第一次学习后的强化版。  相似文献   

17.
武术传统技术体系和训练体系的形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武术在技术上具有技击特点,在文化特征上具有民族特点。其技击特点的保存和发展,与中国哲学的知行合一思想有密切的联系。武术的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以及围绕它们而存在的功法构成了武术传统技术体系;而一系列由套路至单势散用,切合实用的训练过程构成了武术传统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8.
19.
举国体制是我国体育体制运行的一种模式,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举国体制的本质与内涵进行辨析,并分析我国体育体制的运行机制,认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与我国实情不符问题以及由此产生体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不是举国体制本身所造成,而是我国举国体制运行机制不畅所造成,提出了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足球竞赛体系和训练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建立完整且相对稳定的竞赛和训练体系,是我国足球发展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世界足球强国竞赛和训练体系布局的成功经验,根据世界优秀足球运动员的成长规律和足球训练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和足球运动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足球竞赛和训练体系方案以及职业队的训练过程结构和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竞赛体系和训练体系的全面实施,将对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尤其是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