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枫 《新闻传播》2007,(3):35-38
回想起来,自己这大半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当记者——从青年到中年,一直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做一名忠于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3.
4.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青年报》的专职记者最初有三十多人,以后逐渐发展到七十多人,我是最早的记者之一。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对这支年轻的记者队伍非常关心,曾多次给我们讲话、开座谈会,谈如何当好一名记者。有时还让报社的领导同志把他对记者工作的要求和希望传达给我们,使我们这批年轻的记者在他的关怀和培养下逐渐成长起来。1955年1月,报社召开记者会,请耀邦同志来给大家讲话,原以为他工作忙,不一定能来,谁知他满口答应,并且讲了一个上午。对于记者的任务、记者的作风、记者的品德、记者…  相似文献   

5.
记者的使命     
纪希晨 《新闻界》2001,(4):23-23,25
本文是纪希晨《史无前例的年代》一书的序,标题是编者加的。纪希晨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记者,为写本书他花费了十年的心血。作为人民日报记者,纪希晨同志在“文革”期间有机会目击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粉碎“四人帮”后,他采访了包括叶剑英、谭震林、徐向前、聂荣臻、华国锋等在内的许多当事人,又因参加审判“两案”采访,接触了大量的文件档案。纪希晨同志以一个党和人民的记者的使命感,真实地记录下那段“史无前例”的岁月。纪希晨同志说得好:“遗忘历史的民族必然丧失前途”。这段历史的教训十分深刻,我们要牢牢记取。我们选登这篇序言的目的也在此。  相似文献   

6.
年安 《新闻记者》2003,(3):13-16
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享有盛誉的新闻记者,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正义感和历史责任感,一生追求革命真理;他们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写下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和新闻论……  相似文献   

7.
记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向各社会群体学说话,把领导的话学给群众听,把群众的话学给领导听,把专家的话学给外行听,把少数人的话学给多数人听。怎样才能把说话学得让不同群体的人爱听、听得懂、听得进去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呢?这就要求不断加强记者的学养锻炼。记者学养包含的内容很多,如何才能把握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记者的境界     
谭世平 《今传媒》2008,(2):45-45
"这个人的一生都在流泪,都在寻找、都在歌唱、都在迸发,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似乎都是为了用尽半个世纪的时间,做成一件事:把自己一颗滚烫的心掏出来变成火把,高擎在行进的人们面前熊熊燃烧."  相似文献   

13.
王绪   《报林求索》2000,(4):19-20
  相似文献   

14.
骆大洪 《新闻界》2001,(3):58-59
作为一名乡镇报道员,接待新闻单位来人,和记者一起采访是常有的事,然而,跟新华日报摄影记者程光采访一天,我深深地被他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所感动,他的为人真让人钦佩,叫人难以忘怀。3月13日,程记者来到射阳县合德镇采访,当商量确定采访对象以后,上午8点钟,我和他打的第一站到侨谊纱厂采访技改投入的稿子,车间里,他在机台上爬上爬下,抢拍工人生产的镜头,不厌其烦地拍了一张又一张照片,作为初学摄影的我原来以为拍照片比写文字稿省事多了,不需要动脑筋,看到程记者一丝不苟的工作,使我改变了认识,要拍好一张照片,准确地…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呼唤复合型记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来势凶猛,让你应接不暇。这或许是每一个上过网的人对网络的共同感受。互联网席卷全球,它以其跨越时空性、多媒体传播性、双向交互性和广泛的公众性,具有了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被人们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全球范围内的原有的新闻媒体,正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迅速崛起而不得不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或正在改写着大众传媒的历史。网络一个诱人的眼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有多快?从一组数字可略见一斑:无线电广播问世38年后拥有了5000万听众,电视诞生13年后拥有同样数量的观众。…  相似文献   

16.
张华 《青年记者》2002,(12):35-35
要当“总理记者”而不当秘书记者,是党和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重望。“总理记者”要站在大局的高度、政治的高度去分析、认识、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撰写出具有导向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独家新闻”,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而“秘书记者”只会“一叶障目”般的把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照本宣科”地记录下来,没有色己的发现,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声音,只是个“录音机”和“打字机”,起不到吸引受众、凝聚人心、激励群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力 《河北广播》2003,(2):45-45
  相似文献   

18.
何潇 《新闻前哨》2000,(4):43-44
我不知道各位新闻界的同行是不是与我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如今的记者,已经越来越不值钱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不久前,我参加了一家企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大家都知道,一般像这样的会,都会发点礼品或者红包什么的,但就其新闻价值而言,没有啥内容,顶多是个一句话新闻,或者简讯什么的。可当我拿着请帖前往会场时,我发现那里已经有十几位我的记者同行了,有的甚至是一个新闻单位就来了五、六个人,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以为自己跑错了会场,与别的记者撞车了,就试着问了一下负责接待的人,他说:“每一个新闻单位只请了…  相似文献   

19.
车英 《新闻知识》2000,(1):29-30
一、勤奋好学一才子 求学深造赴抗大 何微(1916.7.23—1999.4.6),初名何畏,笔名米若、石冷。有人说:何微之所以成为中国当代的名记者,正因为他姓“何”,新闻中的六大要素即五个W加一个H(有人译为: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和如何)都是“何”;也有人说:“何”乃疑问词,或许正是这个“何”促使他不断求索,成为新闻学研究之大成者。这或许是历史上的巧合,但纵观何微的成长过程,我们不无悟出:时势造英雄,是中国共产党哺育了他,是中国革命造就了何微及何微这一代颇有成就的名记者和新闻学家。 19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