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参考书》在分析《别了,司徒雷登》一课时,“题解”部分有一段话:“本文的题目‘别了,司徒雷登’,……语义双关已使题目十分生动、形象、醒目,主谓倒装,更使题目增加了表达效果。”说题目“主谓倒装”,显然是把“司徒雷登”当作主语,把“别了”当作谓语,为了加强语势,“谓语”提前,“主语”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第一课的题目——《别了,司徒雷登》,往往是教师授课时的第一开掘点。有从其双关意义入手的,有从其语言风格入手的,均不失为有眼光之举。然而,也有牵强附会从其结构入手的。如由吉林组编写的配套教参即称:“主谓倒装,更使题目增强了表达效果。”再如某所有名的师范大学的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3.
《别了,司徒雷登》(以下简称《别》)一文,由于没有直接表述中心论点,因此对中心论点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理解。许乃法老师认为《别》文开头的复句表明“文章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在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的发表上,评论的对象和母体是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而非司徒雷登或美国的对华政策”,“司徒雷登主要是作为文章的  相似文献   

4.
对于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一句的“别”字 ,历来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归纳起来 ,有以下三种解释 :解释 (一 ) :“别”即“横斜突兀”、“旁逸斜出”。《唐宋词鉴赏辞典》(商务出版社 )就作此解。它将“明月别枝惊鹊”理解成 :因为月光明亮 ,所以鹊儿被惊醒了 ;鹊儿惊飞不定 ,不是盘旋在一般枝头 ,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解释 (二 ) :“别”即“照着”、“照亮”。这种理解占多数 ,《中学教参》以及较权威的《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 )都认同这种理解。将首句理解为 :明亮的月光 ,照着那…  相似文献   

5.
《别了,司徒雷登》结构的新认识李德积《别了,司徒雷登》的第一道思考练习题是问“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用什么作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对此,《教参》的答案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揭露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政策的实质,另一方面是教育我国的一部...  相似文献   

6.
论朱自清思想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他不但以具有独特风格的创作,为现代文学园地增添色彩;而且以其脚踏实地不断探索前进的坚忍精神启迪后来,具有深远的影响.朱自清(一八九八——一九四八)是在划时代的五四运动风暴中,走上生活道路,开始创作生涯的.从此直至逝世,恰是历经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对他的晚年予以高度的评价,说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但朱自清思想达到如此光辉境界,却是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俞萍波同学问:我们在学习《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时,有的同学认为“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指的是美国发表的白皮书,有的同学却认为指的是司徒雷登走了。究竟哪一种说法正确呢?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义。因为全文的第1自然段粗看上去是讲美国国务院选择在“司徒雷登将到未到的日子”发表白皮书很适宜,所以也就很容易误认为“美国侵  相似文献   

8.
“威信”与“破产”的搭配●陕西赵亦化高三册课文《别了,司徒雷登》倒数第二自然段第三句:“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这里,“威信”与“破产”搭配似乎不顺当。和“威信”呼应的一般有“降低”“提高”...  相似文献   

9.
一、使动用法的几种特殊形式 在“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将”是使动用法。这种主语、谓语、宾语具全的句子是常式句。使动用法在常式句中是比较容易辨认的。语言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含有使动词的句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须要我们了解含有使动用法的种种句式,以确切地理解文意。 (一)没有宾语的使动式 虽然使动用法是使宾语发出动作,但宾语有时却不出现。如: ①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 )也。(《赤壁之战》) ②左右以君贱之也,食( )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句①的“走”是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操军),意思是使(操军)败逃。句②的“食”是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冯谖),意思是“食之以草具”,以粗恶的食物让冯谖吃。这种省略使动宾语的句子,在理解和翻译时,须把省略的宾语补出来。 (二)双宾语的使动式 用作使动的词有时带两个宾语,若不详审文意,便会错解其义或不知其解。如: ③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初学古文的人常把句③理解为“晋侯喝赵盾的酒”,而实际上,“赵盾”和“酒”并不组成定中词组,它们都是动词“饮”的宾语。“饮”和“赵盾”是使动关系,使赵盾饮;“饮”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会面临这样一个难题:题目明确包含“留别”二字,说明这首诗是一篇留别之作,但诗歌涉及留别主题的只有一句“别君去兮何时还”,如同蜻蜓点水,一笔而过。整首诗是在记梦——“梦游天姥”,记述了梦游天姥山的整个过程,全诗写了一次完整的梦游经历。我们该怎样理解题目的“留别”与整首诗记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相”字具有人称代词的功用,这在不少工具书中已有所提及,但言而不明。如:《现代汉语词典》释“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此阐释,不仅语义含混,且尚存语病:“相表示……动作。”《辞源》释“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辞海》释“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  相似文献   

12.
倒装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小学课文所选的三十多首古诗里,这种倒装现象就有十来处之多.由于它与现代汉语的语序有很大差别,这就形成了古诗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弄清古诗中的倒装现象,对我们理解古诗,特别是对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小学古诗中的倒装现象,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诗句中的部分倒装.先看例子:①、碧玉妆成一树高. (《咏柳》)②、黄河入海流. (《登鹳鹊楼》)③、林暗草惊风 (《塞下曲》)④、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  相似文献   

13.
长平 《学习之友》2009,(2):47-47
1949年8月司徒雷登离开中国的时候,伴随他的是毛泽东写的一篇嘲讽奚落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彼时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国民党政府土崩瓦解,毛泽东胜利在握,意气风发,写一篇那样的文章也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14.
李义山《无题》“相见时难”一首,所见各家笺注本,对“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或只注字义,或不注释,皆未笺其出处。权威著作冯浩的《王谿生诗集笺注》仅曰:“首言相晤为难,光阴易过。”安徽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选注的《李商隐诗选》也只说:“古人常说‘别易会难’,这句翻进一层,说会面本已困难,故分别更使人难以为怀。上‘难’指困难,下‘难’指难堪,含义有所不同。”李义山《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从内容和形式看,应是脱胎于曹丕《燕歌行》中的“别日何易见日难”(后李煜《浪淘沙》中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当受两句启发)“相  相似文献   

15.
“倒装”出错内蒙古满荣久现行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英语》第六课题目为《TimeandDate)(时间和日期)。其中.两例句的语序是错误的。1.询问日期的句子:Doyouknowwhatdatewillbetomorrow?此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你知...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越教越高,越研究越深。我现将自己在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的海边上拾到的几只贝壳,奉献给大方之家,以期赐教。 一、讲清标题 点拨内容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表达了文章的主题内容,有的点明中心论点,有的表明了体裁写法,有的暗示了作者独运的匠心,讲清标题有助于学生理解、鉴赏文章。比如高中语文第三册《别了,司徒雷登》一文,标题题面意为:分别了(再见吧),司徒雷登先生,十分客气。题底的意思则是:滚蛋吧,侵华政策彻底失败的美国帝国主义!标题不仅语意双关,而且运用主谓倒装,生动形象,增强了幽默效果,具有强烈的讽刺感,也洋溢着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自豪感。讲清了标题,就使学生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中心。有的标题辅以图示法更佳。如本册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让学生谈理解。  相似文献   

17.
《别了,司徒雷登》是一篇杂文味较重的政论文,正因为此,对它的中心论点,出现了下列几种不同的理解:一、根据“预习提示”。似乎是“美帝侵华政策必将失败”。二、陈效忠同志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前一部分论证了美帝侵华政策的实质,后一部分主要是说服教育某些知识分子丢掉幻想,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见《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第11期)这与教学参考书的说法一致。三、程功明同志认为文章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课内外阅读的时候,常会遇到类似下列的语句(着重号为引者所加):(杜鲁门、马歇尔系统)在助蒋作战的开头,又曾演过一出美国出面调处国共两党争端的文明戏,……(《别了,司徒雷登》)  相似文献   

19.
《论语·泰伯》中“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历来有不同的断句和解释,分歧的关键在于对其中重点词“民”的理解。下面略陈己见。早在“五·四”运动前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为倡导民主,曾说这句话古人圈点句读错了,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有人认为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都是“老百姓可以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可他的著作中没有拉长的脸孔、玄奥抽象的训话;读他的书,听他的教诲,却有如坐春风之感,不乏捧腹之乐。究其奥秘,他娴熟地移描写于议论之中,随意点染,绘声绘色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让读者形象地领悟到事物蕴含的真谛。“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别了,司徒雷登》)运用描写,突出人物的思想、本质特征;句中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再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气壮山河的高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