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辛”字的历史十分久远,在甲骨文中便已出现.历来有—些针对“辛”字的研究,但对该字的本义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诸多分歧,意见不一.本文将从字形演变、构造、意义、文化内涵等诸方面对“辛”字进行多方位的考释,并从形旁为“辛”的字、“辛”字甲骨文字形等方面对本义进行具体考察,认为辛字的本义应为“梓”树.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醫”字探源入手,着力发掘其所蕴含的中华医文化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醫”字探源入手,着力发掘其所蕴含的中华医文化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风”的含义从自然现象、远古始祖的姓氏,到表示诗文风格,其意义的传承演化,从《文心雕龙》中可探寻出它深厚的文化渊源和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僻"义之源。  相似文献   

6.
对“超重”、“失重”现象的分析是高中物理的难点.应该说“超重”、“失重”只是两句俗语.只要弄清本质,就不难把握.  相似文献   

7.
"纠结"最初意义为"纠集,联合",后引申为"互相缠绕"、"难于解开或理清的缠结"等义。随着词义的发展和使用习惯的作用,"纠集,联合"的意义逐渐由"纠集"承担,"互相缠绕"则成为"纠结"用得较为广泛的义项。近几年来,"纠结"产生的新义越来越多样化,有"受困扰"、"苦恼,无法释怀"、"陷入两难的抉择"等。这些新义都是在原基础义上的引申,但已有了较明显的差别,使用和理解时要特别注意分辨清楚。  相似文献   

8.
关于"蓐食"的词义,最早可追溯到三国张晏在《汉书·韩信传》中"蓐食,未起而床蓐中食"的解释。张晏的这一说法得到了杜预、裴骃、颜师古等学者的广泛认同。这一说法一直到清初未有人提出异议,影响可谓深远。清初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首次订正了张晏的错误解释,他依据杨雄《方言》中的"蓐,厚也",将"蓐食"解释为"厚食"。本文结合"蓐食"用例进行历时分析,认为"蓐食"的本义应为"厚食",而非"未起而床蓐中食"。  相似文献   

9.
唐音阁歌行以 1979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以才气胜 ,后期以才学胜 .2 .唐音阁歌行以“大气包举”为其审美特质 ,以时代精神为其基本品格 ,以秦陇之音为其文化底蕴 ,以超越意识为其心理机制 ,以兼收并蓄为其源头活水 .3 .唐音阁歌行对增强当代诗人之使命感 ,促进当代诗坛风格流派之形成 ,推动当代诗人文化人格之重铸 ,以及消除当代诗坛之肤浅与狂躁 ,皆极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燕”文化的内涵丰富隽永 ,源远流长。历代文人欣然命笔 ,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咏燕名篇 ,为中国传统文化平添了一道亮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行李”是由“行”和“李”这两个语素组成的复合词,它们首次合起来使用是在《左传》中,起初词性为名词,是指“使者,即来往于国家之间的外交官员。”后来,其词性发生变化,变为了动词,即“出使”的意思;大约在东汉末年,“行李”又由动词变了名词,指“行旅,有时也指行旅的人”;直到唐代,“行李”在原来意义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其它三个意思:“行程、行踪、行为”“官府导从之人”“行装”;在近代的一些作品中,“行李”有时也用来指“负担”。但是,直到今天,对于“行李”这个词,人们所熟悉的是“行装”这个意思,其它的意思已经变得很生疏。  相似文献   

12.
“峒”字音义再“探源”梁建邦读罢《渭南师专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3期刊登的王永红同志《“”音义探源》一文,感触颇深。作者处处留心,勤于思索,于人们司空见惯中发现问题,深究溯源,刨根问底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然而笔者在翻检有关辞书后,又觉对“”字...  相似文献   

13.
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不仅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精神”一直具有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讨论、研究,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就是为了发扬“五四精神”.纪念“五四”的提出,是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认识的一种提升,并且是借助这种纪念来推进当前事业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4.
苏袁 《文教资料》2012,(24):28-32
"臤"的本义是以手持奴隶,"握之固也",由此引申出一般的坚固意义,继而又引申出困难、物体撞击声,又有多、大、紧密等意义。每义之下,都在"臤"字的基础上外加形符,孳乳成新字,以取代原字表示各具体的引申意义,从而形成一个以"臤"字为核心的字族,同时列举若干从"臤"存疑字,有待学者继续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15.
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不仅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精神"一直具有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讨论、研究,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就是为了发扬"五四精神"。纪念"五四"的提出,是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认识的一种提升,并且是借助这种纪念来推进当前事业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6.
安振平老师在文[1]中提出了26个优美不等式,本文将对第五个不等式作进一步探源与再思考并依据其体现的思想谈谈它在证明一些竞赛不等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顺”为“理也”,当为“顺”之引申义,“顺”之本义应为“合乎自然次序”。依据有三:第一,参照“顺”的古文形体,比合“川”、“页”两意,可推求“顺”之本义;第二,“顺”之本义在古代文献资料中用例颇多,现代方言俗语亦可佐证;第三,“顺”的这一本义是其整个词义系统的源头和总纲。  相似文献   

18.
"报"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当罪人也",当此义讲时,"报"与"执"和"挚"有语义上的联系.从"报"的字体构成及古文字字形分析可得出"报"的本义应为"以手压抑跪伏之人,使其服罪".由此引申出祭祀,断狱、判罪之义."报"与"复"同源,又有报答、报复、报告等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字本义在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大多数人对其理解较为模糊.作为五色之正色之一,它的本义比较明确,只是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其本义发生异变,又包含了蓝色、绿色、黑色等.本文试图从对其演变过程的考察,略述"青"的本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伸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ɡ。“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ɡ。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