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辞学新著《新化方言修辞研究》是姜珍婷博士的最新学术力作。该书从空间视角对新化方言的地名修辞、禁忌语委婉语、俗语修辞、山歌篇章修辞进行了深描、阐释与考证,并据此确立了修辞的地域性观点。在研究中,姜珍婷把修辞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考察方言修辞现象与地理空间的关系,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各种修辞现象、修辞方法、修辞思想的生成机制。它的出版,不仅能使修辞学呈现出更具科学性的解释力,还能让修辞研究呈现出时空合一、内外兼顾的立体多维研究态势。该书取得的成果为修辞学研究在开辟新路径、确立新范式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绍兴方言隐语十分丰富,从修辞的角度看,绍兴方言词语型隐语主要可以分为析字、藏词、借代、比喻、委婉、谐音等几类。隐语兼有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双重特质。绍兴方言修辞类构词隐语的生成运用、发展演变与越地民间文化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东北话更适合用来开玩笑、调侃,所以其被广泛应用于喜剧色彩浓烈的小品、二人转、方言电视剧中。因此,东北腔也具有了修辞效果,那么,本文从东北方言依存的地域文化、心理学的刻板效应、东北方言的本体特征来探究东北腔的修辞效果的成因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中方言话语叙述的核心是农业生产活动,农耕经济下的乡村生活是关中人修辞的文化语境。关中方言中的修辞表达积淀了秦人群体对民族历史与艰辛生活的沉重记忆,蕴涵着古朴凝重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民间智慧。关中人的思想性格、生活情趣、价值取向,以及关中地区悠久的文化传统都弥漫于关中人的修辞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方言作为共同语的组成部分,是最鲜活的语言,最能反映群众本质生活。文章以忻州方言为研究对象,从修辞学角度,对方言各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变异中的主动修辞行为,口语交际中有意打破语言合作原则的表现样式,以及修辞对言语效果的影响作进一步阐释和分析,以期丰富方言学和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相似文献   

6.
从结构、语义、语用和修辞动因四个角度讨论铁岭方言反问句的总体概貌,铁岭方言反问句的结构类型灵活多样,有是非问、特指、正反问和选择问四种形式。根据否定语义表现的不同形式,铁岭方言的反问句从语义上分为直接否定和间接否定两类。铁岭方言的反问句还具有使用频率高、连续使用和使用范围广三个语用特征以及肯定性让步、否定性让步、推断性让步、扩展性让步和选择性让步五种主观化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7.
宜州方言俗语的修辞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广西宜州的方言俗语 ,认为修辞手法多样 ,具有独自的修辞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连云港方言中的方言俗语为研究对象,依据《海州区志》所列举的连云港方言俗语,从来源、修辞方法、特点及成因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达到探究、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东北方言之多字俗语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语是一种具有民俗性,多样性与相对定型化和特定表现手法的语言单位,是方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在东北方言当中,俗语的存在和使用,不仅丰富了东北方言,而且使东北方言更具表现力,本文从俗语的语法、修辞、构成材料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0.
闻喜方言的程度表示方式较为丰富,可以通过状语、补语、重叠式和利用修辞形式表达,其意义、色彩各有不同。本文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简单描述闻喜方言的程度表示法。  相似文献   

11.
方言歇后语的形成是建立在我们的认知机制上的,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为歇后语的形成提供了理据。本文主要探讨隐喻在方言歇后语中的修辞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共搜集到1 235条谚语。文章从句法、语义、修辞三个方面对壶关方言谚语进行考察和分析,其语法结构复杂,语义内容丰富,修辞特点鲜明。从句子形式上看,壶关方言可以分为单句形式、紧缩句形式和复句形式三种类型。从语义上看,主要从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修辞上看,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对偶、夸张等辞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青海汉语方言谚语的修辞特点,认为青海汉语方言谚语因受地域、民族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具有语言材料“风搅雪”、雅俗并存等特点;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青海汉语方言谚语中常见的修辞格。  相似文献   

14.
建瓯方言熟语歌谣是闽北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闽北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建瓯方言熟语歌谣进行研究,分别从语音、用词、修辞三个方面看出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中保留了许多古代汉语内容,证明其具有较大的存古性。  相似文献   

15.
《聊斋俚曲集》是清人蒲松龄写成,创作多用方言俗语,本文选出能够反映作品方言特点的部分词语,从构词法、构形法、语义、修辞法和色彩意义等几大方面对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云南少数民族方言修辞运用丰富多样.本文运用汉语修辞学理论成果,探讨云南彝族汉语中介语修辞现象中的言语形式的变异美,尝试为修辞学另拓研究领域,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修辞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俗语是地方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群众的审美艺术。本文分析了山西汾阳方言俗语的特点,从修辞方式、辞格运用以及韵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类和表述。  相似文献   

18.
高平是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的一个县级市。高平方言的四字格俗语,使用频率高、数量多、口语化,积淀着高平方言语音、语法、语用方面的许多特点,也积淀着当地特有的文化,值得研究。文章主要探讨高平方言中四字格俗语的结构方式及其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19.
刘群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12):64-67
量词是汉语特有的词类。襄樊方言有自己的量词系统。有的量词是襄樊方言独有的;有的量词在语音形式、语义内涵以及语法搭配上,方言和普通话并不完全一致。通过对这些特殊量词的客观描写,可以大致总结出襄樊方言特殊量词的三个特点:一是襄樊方言的量词带有特殊的后缀——"子"、"儿";二是襄樊方言的特殊量词具有一定的修辞作用;三是襄樊方言的特殊量词具有一定的具象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黄石民间歌谣中的词语修辞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衬词的运用,起到了美化声音、加强语气、增加形象、强化感情、扩充结构的修辞效果;大量使用的方言词语,是黄石民间歌谣乡土美形成的重要修辞要素;博采口语词,使歌谣畅达、平易、生动,呈现出朴实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