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戏曲家周德清是江西高安人,他编撰的《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重要曲韵韵书,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汉语音韵研究特别是元代语音系统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中原音韵》音系是否有入声,在学术界意见分歧比较大。通过对《中原音韵》中周德清关于入声的论述以及其中一些关键词的分析,可以认为《中原音韵》音系是有入声的。  相似文献   

2.
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曲韵韵书,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汉语音韵研究也有重要价值。分析周德清的汉语通语观,探究周德清对元代汉语通语是如何评价的,对于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元代语音情况,有重要意义。本文指出周德清对元代的汉语通语给予了很大的重视,是十分重视元代通语即中原之音在戏曲创作上的运用的。有的学者认为,周德清在编撰《中原音韵》时,其家乡方言对他是有一定影响的。本文对这一观点作了否定。本文还比较了《中原音韵》与元代戏曲语言的关系,讨论了《中原音韵》的音系性质。  相似文献   

3.
元代戏曲家周德清是江西高安人,他编撰的《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重要曲韵韵书,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汉语音韵研究特别是元代语音系统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中原音韵》音系是否有入声,在学术界意见分歧比较大。本人通过对《中原音韵》中周德清关于入声的论述的分析,并参照前辈学者成果,认为《中原音韵》是没有入声的。  相似文献   

4.
《中原音韵》是元代戏曲家周德清编撰的一部曲韵韵书,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戏曲创作与研究有重要意义,对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中古的韵书《广韵》中,"倩"字有去声霰韵仓甸切和去声劲韵七政切两读。但是在《中原音韵》中,"倩"只见于庚青韵去声,与读去声的"请"同音。事实上,"倩"字在《中原音韵》中还应见于先天韵去声,与读去声的"谴牵"同音。这一读音,从《中原音韵》的内部证据、元曲押韵用例以及与《中原音韵》同时代的韵书中均可找到证明。由此可以认为,"倩"字在《中原音韵》中没有先天韵去声一读,当为周德清的漏收所致。  相似文献   

5.
《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语音史上最重要的一部韵书,《中原音韵》音系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可以代表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水平。迄今为止,尚有一些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最后达成共识。本文对目前在《中原音韵》研究上存在争议的音系基础和入派三声问题进行梳理与述评。  相似文献   

6.
《中原音韵》是汉语语音史上重要的一部韵书,对于汉语语音研究有重要价值。学术界对《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问题分歧很大。本文通过对古入声字在《中原音韵》、现代洛阳方言以及普通话中的声调比较分析,得出《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正是当时的大都话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音系。  相似文献   

7.
《中原音韵》与元人作品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中原音韵》到底是周德清根据元人作品归纳而成的,还是根据某一方言而成的,到目前没有一个可以令人信服的答案。本文通过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用韵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中原音韵》是周德清在归纳元人作品的基础上,经过一个审音的过程做成的。  相似文献   

8.
对元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是这样评价的:"《中原音韵》的编制,原来仅仅是为了写作北曲有所准绳,但后来的南曲,也深深受到了它的影响。明、清以来,关于曲韵的著作不下数十种,虽然有些作品也对《中原音韵》提出了相当的异议,可是终没能跳出师原音韵》的窠臼。"①这一既有权威性也有代表性的观点,使人们在认识《中原音韵》时,往往更多地把它当作一部曲韵著作来看。其实,《中原音韵》由曲韵、曲论两个部分组成。十九韵韵谱构成了曲韵部分,而被称之为《正语作词起例》中的《作词十法》即为曲论部分。《作…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的声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声律》全面探讨了六朝时期兴起的音韵学理论以及音韵研究在文学和文章创作上的应用,克服了当时人们对音韵的一些神秘模糊认识。在音韵学理论上,刘勰探讨了汉语声律的本质,明确了辨析语音的科学方法;将音韵研究应用在文学创作中,提出了声、韵、调合谐运用的原则,论述了声律理论在不同文体中的应用。《声律》篇展示了刘勰对汉语音韵学的独到的精辟见解,折射出当时语音研究的现状和成就。  相似文献   

10.
《中原音韵》是元代一部关于北曲创作的作,包括韵谱和创作理论两部分,由元代戏曲家周德清编撰。《中原音韵》在最初流传过程中,有“墨本”、“的本”两种版本。在《中原音韵》手稿刚完成时,曾有数十本手抄本流传江湖。周德清称手抄本为“墨本”,称最终改定付梓的稿子为“的本”。“墨本”和“的本”在对平声的分类处理等方面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1.
元代诸宫调流传下来的仅有一种——《天宝遗事诸宫调》,本文根据相关曲谱,分析其用韵情况,归纳出15个韵部,并与《中原音韵》、金诸宫调、元曲作对比,发现其个别韵脚及其读音并未与《中原音韵》完全一致,从而揭示出当时存在的一些语音发展变化现象,还新发现了一些《中原音韵》应收未收之字。对廖殉英1964对《天宝遗事诸宫调》的研究,本文也作了较多的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关于《中原音韵》入声研究的一个方面,是探讨在《中原音韵》音系中有无入声的问题,至今分歧较大.但许多学者都没有注意到臧晋叔的《元曲选*音释》在这方面提供的资料.本文通过分析《音释》中入声字出现在杂剧中的位置以及被注方式,可以认为《中原音韵》音系有入声的.  相似文献   

13.
刘莉 《考试周刊》2013,(47):27-29
《中原音韵》的基础音系一直都是学界关注并存在争论的问题,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原音韵》之"中原"不是指元朝大都,而是元代初期以开封话为代表的河南话音系,这个论断可以从历史沿革、早期元曲的创作、音系对比等角度寻找论据。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周德清(公元1277—1365)《中原音韵》,是一本受传统《切韵》系韵书影响,却又能着眼于当时戏曲音韵,打破旧有音类框架的重要曲韵韵书。  相似文献   

15.
《中原音韵》的作者周德清是江西高安人,他的《中原音韵》是元代一部曲韵韵书,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汉语音韵研究也有重要价值。分析周德清的政治倾向,对于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元代语音情况有重要意义。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周德清是不满元代、向往宋代、民族意识比较强的知识分子。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所著,是代表近代官话的一部韵书。关于"《中原音韵》有无入声"的问题,历来已久,而且争议非常大。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主要表现在:有无入声;如果有,是什么样的入声。本文将从"问题的起源"、"各派别的观点及代表人物"、"问题的焦点"三大方面来谈谈对"《中原音韵》有无入声"这一问题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中原音韵》研究方法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中 ,围绕《中原音韵》 ,研究者创造了不少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 ,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和对西方的借鉴 ,也有对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有所吸收。本文结合具体研究实践 ,归纳了整个二十世纪《中原音韵》研究所形成的几种主要方法 ,可以说这些方法对包括上古音、中古音在内的汉语音韵学研究形成了很大的突破 ,不仅对近代音韵研究有指导作用 ,而且对整个汉语音韵学研究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童琴 《培训与研究》2011,28(1):21-25
《中原音韵》与《洪武正韵》成书情况的差异,决定了两本韵书的性质差异。从成书背景、创作目的、编撰者、成书过程、流传、影响以及后世评价等角度去了解《中原音韵》和《洪武正韵》,对于我们比较二书的语音系统是有必要的,同时对于认识二书的语音性质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啸余谱》中收有《中州音韵》一卷,体例安排上基本同于《中原音韵》。本文从作者及成书年代、版本、音系三个方面出发,概括论述了上世纪初至今《中州音韵》的研究成果,并重点叙述了学术界对音系方面全浊声母有无、音系性质如何两个热点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鼎足对”亦称“三枪”、“救尾对”,就是以三句为一组,互为对仗,犹如鼎的三条腿。周德清《中原音韵》、朱权《太和正音谱》、王骥德《曲律》中对之都有简略的论述。鼎足对在元曲中运用得很广泛,表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