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强 《教书育人》2007,(3):28-29
晚19:00,老师们按照预定的通知到会议室开会.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关于"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问题.因为经常提到对学生开展"赏识教育",但在具体操作时经常令人感到困惑,赏识的"度"该怎么把握?赏识与惩罚是什么关系?大家都感到有交流讨论,明晰思想的必要,所以安排了这样一次活动,集思广益,研讨一下,以期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2.
王兰工作室     
赏识教育=零批评吗近几年整个教育界都在倡导“赏识教育”,我看到不少家长来信谈到自己的育儿心得的时候,都谈到自己对孩子经常的表扬和鼓励得到了很好的反馈。这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一些家长来信“控诉”自己的孩子一点都批评不得,脾气越来越坏,这些家长们在“赏识教育”面前越来越困惑。赏识教育的提出和倡导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的?我觉得首先要搞清这个问题。它是在过去严肃、严厉的“严师出高徒”教育体制中产生的,是在老师、家长很“吝啬”给孩子肯定、表扬,唯恐他们骄傲、不思进取的环境中产生的。也就是说“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如今大谈“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有教师狭隘和片面地理解了赏识,认为“赏识”就是“表扬”,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叫“好”。而“批评”似乎已被抛到遗忘的角落,越来越让教师感到“忌口”,一般不敢涉及一个“不”字,惟恐因此而扼杀了一个“牛顿”。于是诸多不当的“表扬”,迷失在一个生硬、僵化的“赏识”怪圈里。  相似文献   

4.
“赏识”从字面上解释,为“欣赏”、“重视”,即认识到别人的才能,给予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时尚引进家庭以后,家长们该如何操作呢? 首先,明确赏识教育的原则。赏识教育实际上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正面教育”。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错了就该罚     
前段时期,教育界就“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讨论得纷纷扬扬、热热闹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为教师,我从来都欣赏“赏识教育”、“鼓励教育”,也从来都认可“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并身体力行。但是,是否赏识、鼓励就该拒绝批评和惩戒?宽容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否宽容能解决好所有的教育问题?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敢说,唯恐扣上“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帽子,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我认为,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对了就该表扬,错了就该惩罚。我曾用宽容的方法转变过很多孩子,也曾经读到很多学生因老师的宽容而成人成才的典型事例。宽容的确是一种有…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的天赋和才能,为他提供发展的条件,竭力做到使每个学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从而感到快乐,从中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可见,“赏识”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罗森塔尔效应”已证明了“赏识”的作用是无穷大的。学生能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在相当程度上都要受到自己意识的支配。“赏识教育”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地位,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它紧紧抓住了情感因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美国心理…  相似文献   

7.
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赏识教育的核心就是“爱”,是爱的教育。我们应该把赏识教育融入教学中,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那么,我们如何把赏识教育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8.
孙静 《中国德育》2006,1(5):75-77
青少年学生模仿力强,渴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理解,具有强烈的自尊意识和独立的人格追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为了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当放下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流沟通;应当改变观察角度和教育方法,运用激励和赏识的手段去教育学生。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值得大力提倡。然而,赏识教育究竟如何“赏识”?当前的赏识  相似文献   

9.
现在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惩罚”教育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丧失上进和改正缺点的动力。而且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事实上,确有少数学生在受到老师的批评后,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这着实让许多老师感到苦恼,致使他们在教育中放弃了使用批评这一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就“赏识教育”在数学上的运用淡谈本人的看法。 一、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努力、劳动和取得成绩的肯定。对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个人的心理感到安全时,他才可以大胆与别人交流,才能大胆地提出自已所见、所想,在老师赞许的神态、语言和目光下,他  相似文献   

11.
冯嫣 《湖北教育》2005,(5):11-11
如今社会和学校都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老师和家长越来越重视表扬和奖励在教育中的作用。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赏识教育”的确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信心,但表扬就多多益善吗?  相似文献   

12.
“赏识教育”是以“赏识、信任、尊重、爱”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指在教育中充分肯定孩子,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应该承认“赏识教育”在实践中确实帮助许多家长很好的教育了孩子,使孩子在“赏识”的眼光中自信、成功。但经过调查,发现在对“赏识教育”的理解上,有些家长只看到了一些现象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简单地将“赏识教育”等同于表扬,最终走进了赏识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常玉华 《家庭教育》2013,(12):10-11
时下,翻开一些教育类的报纸杂志,发现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赏识教育”,一些教育专家也常常把“赏识教育”挂在嘴边,提出“教育必赏识”“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等口号。有些父母没有理解赏识的真正内涵,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方法呈多元化趋势,赏识教育也随着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走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众人争先效仿,“赏识教育”成了一个热度颇高的词语。“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夸奖词句也频频出现在家长和老师口中。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实践中却遭到了困惑和尴尬:老师和家长开始注意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了,但80%接受赏识的孩子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问题出在哪儿?赏识教育是否只是一个个体现象呢?清代畹的《潜庵漫笔》中有个关于“高帽子”的故事;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老师者,老师谓:“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其一曰:“老师之言不谬,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老师大喜。既出,顾同谒者曰:“高帽已送出一顶矣。”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受表扬和夸奖的,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尤其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其需要赏识、表扬和夸奖,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提升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塑造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但并非所有的表扬和夸赞都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上面的小故事也启发我们:表扬孩子要讲究艺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并不是说表扬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15.
当今,学校教育中,“赏识教育”“无批评教育”呼声很高。教育者经常赏识学生,表扬学生,以赞美之情对待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但教师如果滥用“赏识”,对学生一味“表扬”而无批评,有时会掩盖学生错误,忽视缺点,导致学生自我意识膨胀,丧失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批评也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批评教育”的缺乏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问题学生”,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的作用显而易见。教师对学生及时地批评指正,能给学生纠正错误,为其指引正确方向,防止学生…  相似文献   

16.
最近,“赏识教育”正在一些省市热炒热作。自称“赏识教育推广人”的欧阳维建在《南方周末》发表谈话说:“赏识教育是著名的家庭教育实践者周弘在教育聋女周婷婷成长的过程中成功发展的理论。”并把“赏识教育”与德国的神童之父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相比拟,甚至说比卡尔·威特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有人说:“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所渭赏识,就是欣赏、认同。赏识效应就是把对教师的劳动成果加以欣赏认同,使教师感到满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校的管理。我校从1998年开始开展赏识成功教育的研究,充分发挥赏识效应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紧紧围绕“三个一”,使学校的常规管理上了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个性张扬 ,喜欢表现 ,渴望成功。能否创设一套成功的教学方法 ?《从哑女到神童》的作者周弘就创造了这个奇迹 ,而且把它推广开来。“赏识———成功”是由学会赏识 ,积累成功两个部分组成。学会赏识与积累成功的核心分别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和“创造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赏识教育的关键是要帮助施教者和受教者确定一个正确的心态 ,即“赏识———成功”的心态。语文学科本身具有诸多的教育功能 ,其中包括当今竞争社会所需要的健康、乐观、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的培养 ,包括对自信力、意志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 ,把“赏识…  相似文献   

19.
黎书柏 《湖南教育》2005,(24):32-32
美国教育家格林·奥马尔指出:“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将赏识当成一种生命需要,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符合现代心理学关于人性需求层次的原则的。”哈佛大学超人研究所的研究也得出“孩子的成才,关键在于激励,只要激励和赏识得法,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的结论。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如何来赏识学生呢?笔者认为赏识学生时可采用下列原则和方法。一、用评价式的赏识不如用建设性的赏识14岁的明明在篮球场上练习投篮时,一开始就投中了一个3分球。他的体育老师说“:真了不起!你有敏锐的视力,不愧…  相似文献   

20.
“赏识教育”作为当前一种较有影响力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形态,它的教育作用被无数的理论阐释、实验研究和教育案例所证实。从理论上讲,早在清代,我国名学颜元就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数过不改也徒伤情,奖长易劝也且全思。”当代,美国名儿童教育家戴森·费里曼曾说:“赏识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条件,孩子需要赏识,就像植物生长需要水分,赏识能够使孩子成为生活的强和成功。”美国心理学家亨利·格达德实验证明,对一些感到疲劳的孩子说一些赏识的话,疲劳程度大幅度减轻;当对这些孩子进行责备的时候,孩子们的疲劳程度很快上升。从教育实践看,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聋儿周婷婷的故事,哈佛女孩的故事等等,都展现了“赏识教育”的功用。这些都使人们相信“赏识教育”确实能发挥其作用,即有利于孩子的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及创新能力培养;有利于孩子自尊、自信等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利于教育与儿童良好互动、民主平等关系的形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