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修辞美学思想,尽管有其阶级及时代的局限性,但对中国古代修辞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文章认为孔子的修辞美学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一是修辞的审美标准。关于语言的本质,孔子是将其作为思想内容的表达工具来认识的。语言运用对于他来说,不只是一种技巧,而且是实现政治抱负的基本手段。因此,孔子对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特别重视。孔子既要求注重内容,反对虚浮不实;同时,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也提倡对语言进行加工润饰,后人以“文质彬彬”来概括孔子及儒家的修辞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2.
庄子有关修辞的美学思想尚未明显地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因此在谈论到庄子的修辞美学思想时往往会涉及到对其哲学的研究,在其生动具体的譬喻和寓言故事中,体现出了崇尚 自然,朴素的修辞之美,崇尚虚静的修辞之美,他的修辞美学思想理论对古人甚至今人仍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儒家的修辞理论存在一定局限,才产生了庄子的修辞思想。在庄子的修辞实践与修辞主张貌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实质上体现了“文道浑融”的修辞思想。  相似文献   

4.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书籍和生活中多发掘修辞因素,提高自身的修辞修养。以比喻为例,有人把“相似点”称为“比喻的灵魂”,认为比喻用得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喻体的选择和相似点的建立是否贴切、得体、新颖,这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修辞学只能揭示比喻格的语义组合规律,其本身却无法提供实现这些要求的途径,要实现这些要求,须有赖于设喻者个人的知识面、阅历、观察和想像能力。一般而言,一个人的学识和人生阅历越不俗,他根据题旨情境的设喻就越精彩。朱熹在《答巩仲至》一文中认为,修辞的本质不仅仅是“作文”,而是修身…  相似文献   

5.
黄侃把"命意修辞"作为"为文之术"之纲维。在黄侃看来,作文之旨,大体是"命意"、"修辞"两方面的功夫。"命意"是内容方面的要求,"修辞"是形式方面的要求。他强调,词意为本,自然为质,并以此对"风骨"作以解释,从而使风骨论从虚空落到了实处;黄侃又主张"文不弃美",以"合乎中道"为理想之准的。故而他回避了刘勰之反"侈艳",而反"朴陋",树起了倡"文饰"的大旗。  相似文献   

6.
列宁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严格的修辞家。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不论是对自己写文章,还是对别人写的文章,他往往都要从修辞的角度严格要求,真可说是“一丝不苟”。尽管他在强调或论说修辞问题时,没有用或很少用到“修辞”这个术语,但是他却极其深刻地阐明了修辞中的某些原理和原则。他对修辞的重视和实践,为我们学习和运用修辞树立了榜样。尤其是他对别人起草的文件的修改批评意见,是留给我们修辞宝库里的珍贵财富,也是我们学习修辞的头等教材。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在解放前后的六十余年间,撰述了许多论述语文教学的文章,其中有些文章深入探讨了语法修辞教学问题;在他编写的语文课本中,编进了语法修辞的教学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和总结叶老关于中学语法修辞教学的实践和理论,对于当前语法修辞教学,是有指导作用的。一两种编排形式叶老主张对中小学生进行语法修辞教学。早在1924年4月发行的《作文论》中,叶老专列一节“修词”,“讨究造句用词”,并且指出“不论是出于不自觉的或者是出于特意的,凡是使一句句的话达到刚合恰好的地步,我们都称为修词的工夫。”1943年3月,在《语言和文  相似文献   

8.
由于儒家的修辞理论存在一定局限,才产生了庄子的修辞思想。在庄子的修辞实践与修辞主张貌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实质上体现了“文道浑融”的修辞思想。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游说之士应运而生。他们要想说服君王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必须具有高超的修辞技巧。这导致了馨辞术的生成。因此,中国与西方相同,修辞术起源于说服别人。后来,天下统一,游说之“士”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以说服为目的的嫠辞转向书面表达的达意。  相似文献   

10.
骆小所先生的修辞学论著从体系到理论,给我们提出了耐人寻味的思考:修辞要和时代相合拍,修辞学就是要探讨修辞之源,即修辞的产生、修辞的条件、修辞的功能、修辞义的理解等等。本文试图从此角度出发,谈谈它给我们所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陆机的学创作主张主要体现在他的《赋》之中,其中追求“物、意、”的高度是其推崇的最主要的创作原则,为此他主张学创造要取法自然、汲取经典,力求达到“意物相称”;主张“尚巧贵妍”追求艺术形式美,实现“辞逮意”;主张“意、”创新,反对雷同。研究陆机的创作主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与认知修辞中的理论构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语法教学中有些语法现象没有可供识别的语法形式,但又必须有所归依和分类,这样就出现了“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认知修辞中,往往会有“相对”“相反”的修辞策略,如语言表达,既要求明确,但该模糊的地方也必须模糊。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重视理论建构,这就是辩证法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比喻是修辞中最常见的一种辞格。英语和汉语,由于在词语选择、句式安排、文体风格以及文化背影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比喻的形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我们要充分了解这些差异,避免出现“中国式的英语”或“英语式的汉语”。  相似文献   

14.
元结山水铭文具有独特的修辞策略和美学风格,突出特点是通过写无名山水之荧束阐述、宣扬“君子之道”、“君子之德”和他对这种道德的向往。与写作诸如《心规》、《戏规》、《出规》、《时规》、《自箴》等表述道德规范内容的古文一样,他采用这种修辞策略,是出于重建道德以救时劝俗的需要。其写法继承和发展了上古铭文的传统经验,对唐宋古文家深有启发。  相似文献   

15.
【自读导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是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变化万端、奇妙无比的魔方,它在准确把握了它的秘诀的人们嘴中、手上会幻化出无数奇妙的世界,达到令人惊叹的传情达意效果。谁不希望掌握语言的魔杖,点化出精彩非凡的语言之花呢?要掌握这根魔杖,一般而言,需要拜三个“大师”:一个是“积累”,一个是“修辞”,一个是“磨练”。“积累”使我们充实库房,柴米油盐等原料丰富,才能烹调出美味佳肴;“修辞”教给我们“烹调”的技巧,而要掌握技巧,则必须靠“磨练”。“积累”靠坚持,“…  相似文献   

16.
语用分析与修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逐渐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但由于其产生的时间尚短,关涉的学科较多。因此,许多关系问题尚须梳理。本文着重论述了这些关系中较难理清的“语用平面”与修辞的关系,旨在划清语用分析与修辞分析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的理论巨著《谈艺录》、《管锥编》、《旧文四篇》等,虽然不是修辞专著.但是处处显露“修辞机趣”,有丰富的修辞理论宝藏;他的小说《围城》、《人·兽·鬼》是修辞实践的典范。本文试图对钱先生的修辞理论和实践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比喻的刷新在比喻理论方面钱先生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对比喻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新的观点。首先,钱先生提出比喻理论的总纲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他说:“比喻包含相反相成的两个因素: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又有不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代西方著名修辞学家和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是将修辞视角引入文学批评实践和文学理论建构的成功典范。布斯还是当代西方伦理批评的理论旗手,他有关伦理批评的主张也深受其伦理修辞观的影响。在《我们的交流圈子——小说伦理》一书中布斯"以书喻友",并不否认伦理批评的一个中心是对叙事的伦理价值做出评判,但他也主张伦理批评还应该将读者已有的伦理观念考虑在内。这一主张充分地表明,布斯已接受了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思潮以及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影响,从《小说修辞》中只关注作者如何通过修辞手段影响并控制读者这一单向模式向文本、语境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这一双向模式过渡。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语言修辞的发展史上,“受众”经历了由兴而衰、再由衰而兴的过程。而现代修辞理论、实践都以不同的方式重视受众及其在修辞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受众是修辞情景的核心因素之一。在修辞过程中,受众意识影响着修辞内容、形式的方方面面。因此,为了获得合意的修辞效果,修辞者需要考虑受众的功能需要并与之积极合作。  相似文献   

20.
汉字修辞都要利用汉字的形体;但是,各种汉字修辞的方式利用汉字形体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汉字修辞与字义也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有的汉字修辞方式不利用字义;有的汉字修辞方式只是修辞信息与字义有关;有的汉字修辞方式不仅修辞信息与字义有关,而且其基本的言语信息也来源于字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