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30日午夜,当英国王妃戴安娜在巴黎遇车祸时,7名追逐拍照的摄影记者只顾拍照不去救人,反而还干扰警方的救护工作,终于致使王妃香消玉殒,震惊了世界。震惊之余,西方舆论专门展开了一场有关“帕帕拉齐”的争议,对此笔者以为,尽管这种争议对我们并不重要,但对戴安娜之死负有一定责任的“帕帕拉齐”却从城外向我国新闻界敲响了警钟。中国新闻界应该拒“帕帕拉齐”于国门之外。所谓“帕帕拉齐”是60年代才出现的意大利调,意思是指那些专门追逐名人偷拍照片而获取暴利的摄影者或记者,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去参与西方新闻业的竞争,正是这…  相似文献   

2.
台前记者幕后何人———美总统伉俪海滩共舞照片引出的话题□陈绚自从英国戴安娜王妃在巴黎被摄影、摄像记者追踪,以悲剧收场后,有关新闻媒介报道权的问题、新闻自律问题、公众知晓权与个人隐私权的矛盾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似乎也成为全球新闻界自我反省的课题。反...  相似文献   

3.
从美丽动人的英国王妃戴安娜横遭车祸的消息刚刚传出的那一刻起,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体,影视出版便展开了一场时间面前的赛跑,我国书业界也不甘示弱,借助国际互联网络之便利,同样展开了一场抢时间、争速度、竞相赶出戴安娜书的较量。戴安娜遭遇不测半个多月之后,北京书市上即已陆续出现有关戴安娜的书籍十几种。诸如《悲情王妃戴安娜》《戴安娜一代王妃的风采》《戴安娜传》《戴安娜魂断巴黎》《悲情王妃戴  相似文献   

4.
美国名记者杰克·海敦说:新闻导语“是使读者读下去的诱饵,能否吸引人的关键”。西方新闻学者普遍认为,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是一篇新闻的概括、要点和高潮。导语写好了,新闻则成功了一半。下面是关于越南停战协定在巴黎签订的两则消息的导语: 其一:出席越南关于停战的巴黎会议的各方政府代表,一月二十七日在巴黎正式签订了“关于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和附属于这个协定的议定书。签字仪式是在巴黎的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在一次同西方某通讯社社长的辩论中曾这样说:“西方的新闻在某些具体事实上可能是真实的,但是对社会实际的总体反映上是不真实的。……比方说对中国,100件事情中有99件办得很漂亮,你们不报道,有一件事情办糟糕了,你们就抓住不放,大肆渲染。……”的确,某些西方记者在报道中国经济时,只对某地发  相似文献   

6.
8月30日午夜,当英国王妃戴安娜在巴黎遇车祸时,7名追逐拍照的摄影记者只顾拍照不去救人,反而还干扰警方的救护工作,致使王妃香消玉殒,震惊了世界.震惊之余,西方舆论专门展开了一场有关“帕帕拉齐” 的争议,对此笔者以为尽管这种争议对我们并不重要,但对戴安娜之死负有一定责任的“帕帕拉齐” 却从域外向我国新闻界敲响了警钟.中国新闻界应该拒“帕帕拉齐” 于国门之外.令人忧虑的是,前不久,在我国的台湾省也发生了新闻界在17岁少女白晓燕遭歹徒绑架遇害案中,帮了倒忙的痛心 之事.  相似文献   

7.
近来,有人在报上著文,竭力为去年戴安娜事件后国人曾一度怒斥过的中国“帕帕拉兹”鸣不平。好像中国的“帕帕拉兹”在报道、炒作名人中还无聊。糟糕得不够,离开了他们,中国或世界就“少了声音”。这是一种误解。“帕帕拉兹”原本是意大利电影中一个人名,后来成为西方新闻界专司追踪名人、偷拍名人隐私的记者的代名词。去年8月初,《四川日报》连续发表4篇评论,对中国当前追踪、炒作文艺圈名人的“娱记”给予了严肃的批评。两相比较,我又发现所谓西方的“帕帕拉兹”,即中国过去称为的“小报记者”,现在尊为的“娱乐记者”、简称“…  相似文献   

8.
37年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和我国政府达成了关于尼克松来访的协议。这件事结束了中美之间长期对峙的局面,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转变。下面介绍的美国记者贝克曼的报道,不仅及时传播了这件震动世界的重大新闻,而且写得简洁明快、条分缕析。成为西方新闻界有关复杂新闻写作的又一典范。西方新闻界通常认为,一般的事  相似文献   

9.
8月30日午夜,当英国王妃戴安娜在巴黎遇车祸时,10名追逐拍照的摄影记者只顾拍照不去救人,反而还干扰警方的救护工作,终于致使王妃香消玉殒,震惊了世界。震惊之余.西方舆论专门展开了一场有关“帕帕拉齐”的争议,对此笔者以为尽管这种争议对我们并不重要,但对戴安娜之死负有一定责任的”帕帕拉齐”却从域外向我国新闻界敲响了警钟。中国新闻界应该拒”帕帕拉齐”于国门之外.令人忧虑的是前不久在我国的台湾省也发生了新闻界在17岁少女白晓燕遭歹徒绑架遇害案中.帮了倒忙的痛心之事。所谓‘帕帕拉齐”.就是那些专门追逐名人偷拍照…  相似文献   

10.
漫谈记者的采访权———从戴安娜之死说开去□夏凡1997年8月31日,英国王妃戴安娜和她的男友法耶兹因车祸死于巴黎。车祸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躲避7名摄影记者的追踪。所以,噩耗传来,舆论大哗,纷纷遣责新闻媒介是杀害戴妃的凶手。从表面来看,的确如此。小...  相似文献   

11.
业界短信     
《新闻世界》2010,(6):2-2
《新闻世界》在安徽新闻奖(新闻论文)评选中再创佳绩 2009年度安徽新闻奖新闻论文奖评选结果于日前揭晓。本次评出获奖作品一等奖10件、二等奖12件、三等奖16件。参评作品共有74件,分别发表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现代传播》等新闻学术杂志。  相似文献   

12.
记者的尴尬     
英国王妃戴安娜在法国被记者追逐时,遇车祸身亡,于是引来了人们对记者的声讨,亦有人认为是新闻传媒杀死了戴安娜。 记者,有一顶“无冕之王”的桂冠,似乎可以天马行空,这是圈外人所羡慕的,然而记者也有其无奈和苦恼,时下社会上流传的“防火防盗防记者”之说以及戴安娜之死引起人们对新闻媒介的谴责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一名报人,我就遭遇过新闻记者的尴尬。我曾就某男子十年如一日照顾自己瘫痪的妻子的感人事迹进行过采访,报道推出后反响不错,一些报刊还对此进行了转载,那位原本无闻的男子也一下成了模范丈夫的典型,善有善报,后来他所在单位提拔他做了一家下属公司的经理。可是时隔两年,却听说这位老兄已与瘫痪的  相似文献   

13.
’98亿万军民战洪魔的壮举,应当大书特书!’98抗洪报道的英雄记者,应当大书特书!’98抗洪赈灾新闻报道,三大媒体各显神通,一言以蔽之:大、多、高、长、佳,即前线记者投入量大,数以千计,发稿数量多,报道质士高,持续时间长,一件件新闻抢眼,效果极佳。中国军民大抗洪惊。c动魄的壮举,通过新闻传媒,鼓舞了国人,也震撼了国际,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国人民大抗洪的壮丽画卷,将载入史册。中国记者与抗洪赈灾报道,也将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98抗洪救灾新闻报道活动,一开始就自然地分为两条战线,一条是组织…  相似文献   

14.
今年8月31日有一条消息震惊了全世界,“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的前妻戴安娜本地时间31日凌晨在巴黎遭遇严重车祸,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然而令人更加震惊的是,这并不是一宗纯粹的意外事故,戴妃之死在很大程度上与某些记者不计后果的跟踪摄影有关。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新闻界宣扬客观原则,强调新闻报道是记者对事实的“客观”叙述.记者只是把已经发生的事实记录下来.告诉人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谁干的:记者不应在新闻中“掺进自己的意见”,不应作“个人评论”。在西方新闻界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面的”。然而,随着新闻传播的“全球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西方主流媒体所高扬的所谓“客观公正”并不是一种绝对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2月13日18时,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通称“荷赛”)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揭晓浙江永康籍自由摄影师卢广拍摄的一组“艾滋病村”照片获得当代热点类(组照)一等奖。据悉,卢广是获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当代热点类一等奖的首位中国人。 2月14日21时,记者连线法国,采访正在巴黎参加中国文化年摄影展的“永康老乡”卢广,听他讲述他与艾滋病村的故事。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代表家乡的父老乡亲首先祝贺您荣获荷赛金奖。大家都知道,这个奖项是世界上无数新闻摄影记者梦寐以求的。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得奖消息的?  相似文献   

17.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平衡——有关一些优先原则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平衡,似乎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众多的学者专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优先原则,期望鱼和熊掌两者兼得,但实际结果却常出人所料。魂断巴黎的戴安娜可以说就是西方新闻自由与公民隐私权无法平衡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8.
新闻侵害隐私权若干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8月30日午夜(格林尼治时间22时),英国王妃戴安娜与其新男友、埃及百万富翁多迪·法耶兹乘坐奔驰轿车在巴黎塞纳河畔为躲避几位专门偷拍名人照片的摄影记者的追逐,不幸撞在路边的一根水泥柱上,法耶兹和司机当场死亡,戴安娜被撞成重伤,虽经紧急抢救,终因肺部大出血而不治身亡。戴安娜之死,一时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对侵害隐私权问题的强烈关注。 在中国引起“隐私热潮”的是北京青年报女记者安顿所著的《绝对隐私》一书的出版,刹那间,“克隆”之作纷纷出宠,诸如《绝对私情》、《单身隐私》等情感实录之类的书竞…  相似文献   

19.
时效是新闻的生命,步人后尘是记者的大忌。例如,戴安娜遇车祸身亡的国际新闻、中共十五大选出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国内新闻、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几十辆汽车首尾相撞的地方新闻,毫无疑问应该分秒必争。如果晚一天报道,就不成其为新闻。然而,事物总是相对的。上述时效性极...  相似文献   

20.
埃德加.斯诺(Edgar&;#183;Snow)这个名字对于我们中国新闻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人心目中,他是西方近代来华记者中最负盛名者,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也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可以说,他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乃至世界新闻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也影响了几代中国新闻人。2005年7月24日是斯诺先生100年华诞,为此,本刊特刊发朱清河先生《斯诺职业精神成因溯源》一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