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问题是历史教学中一个必须涉及的重要问题,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对这个问题的讲授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具体而全面地分析,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民族关系认知。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面临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历史假设与想象类问题是其中的一部分。以笔者带领学生在中学实习时的观感以及自身在大学教学中的体会而言,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常常比较简单:历史是不能假设与想象的。这种“简要”的回答,不但回避了历史想象与假设在历史研究中的实际存在,也堵塞了历史教学中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3.
民族问题是历史教学中一个必须涉及的重要问题,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对这个问题的讲授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具体而全面地分析,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民族关系认知。  相似文献   

4.
民族问题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问题,中学历史教学担负着正确引领学生成长的重任。历史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民族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为维护我国各民族团结和睦大局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设计、提出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问什么、怎么问的问题上一旦处理不好,不但无法激发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的灵感,而且会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歧路,使其在问题的"轰炸"中失去回答的信心,从而难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增强提问实效性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课后习题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够夯实学生的历史知识,巩固所学内容,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扩展,人文精神和理性思维的培养以及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因此,对历史教学过程而言,课后习题的存在具有极其特殊的现实意义.然而,很少有学者或者老师在历史课后习题这方面做出深入系统的研究,专门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和著作也比较少,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历史教学应该避免传统的简单的回答,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积极思考,深入研究,最大限度地增强理解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就是面对新课程下历史教育教学的要求,对历史教科书的课后习题进行广泛调查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7.
尹建民 《现代教育》2003,(17):109-110
历史人物是历史教材的灵魂,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又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那么,应如何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呢?  相似文献   

8.
新的历史阶段要求历史教学应在了解化的多元化,培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意识,强化公民的道德品质和民族精神,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理解和需要等方面做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现在的历史高考试卷中,材料解析题是必不可缺的题型。200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材料解析题的分值约占试卷总分的24%,答好材料解析题至关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处理历史材料能力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从平时抓起,对学生加强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现成的史料,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史料,思考回答有关问题,或者适当补充史料。用以帮助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0.
历史评价问题是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地认识历史、吸取经验教训、发扬民族精神都离不开对历史问题的客观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学术界探讨评价历史问题时往往各抒己见,加之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历史文学及影视作品,也对青年学生认识历史产生极大影响,愈加凸显历史评价问题的重要。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以历史主义原则为指导,以历史人物、事件或事物对历史进程起推动或阻碍作用为标准,客观地认识历史人物、农民战争以及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等问题,正确评价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革命与改良等问题,以培养学生探讨理论问题的能力,真正担负起历史教育工作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央视《大国崛起》解说词)据此回答1~10题。  相似文献   

12.
桂花 《湖南教育》2002,(1):25-25
历史课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形成开放意识、国际意识,自觉继承人类的优良道德传统。历史课的功能不可忽视。然而,据调查,有部分初中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甚至讨厌上历史课。为什么会有一部分学生出现厌学历史的现象呢?第一,历史现象、历史史实纷繁复杂是部分初中学生厌学历史的一个客观原因。历史史实发生在过去,历史现象不能重现,师生在教学中只能创设历史情境,进行想象。历史年代的久远、历史知识的浩繁、历史现象的复杂,对一部分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改内容已覆盖了各学段、各学科。教育改革对现阶段中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强化提高十分重视。历史作为初中阶段的新增科目,对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历史的经验总能为指导现代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出贡献。历史教师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高效学习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应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求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历史素养养成的重要意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教改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负负得正”?这个80年代人们讨论过的话题似乎再也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兴趣.对于这个问题,也许你根本没有考虑过,也许你的解释是“课本规定如此”,你也许不会意识到,你的回答不仅没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实际上忽视了学生的困难,生硬地让一个运算法则变得索然寡味.以下让我们从负数概念的历史开始,了解历史上一个教学难点的解决良方.下一次,当又一个坐在后排的同学举手问这个问题时,也许你可以轻松愉快地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人眼里,很长一段时间被看成是“万恶之源”,姓“资”姓“社”问题又曾经是前些年困扰人们思想的一个解不开的结,并且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一个敏感话题。然而,历史已经说明,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的种种不正确观点,造成了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失误。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尤其是当代资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潮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的重要条件。现在,“十五大”已经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的回答,这个回答正是总结了我党历史上关于这一问题正反两个方面理论和实践的结果。那么,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上究竟是怎样  相似文献   

16.
政治课教学的说理艺术要求教师爱憎分明、态度诚恳、感情真挚,处理好认识与情意的关系。政治教师的每句话都要发自内心,不虚情假意,否则就难以拨动受教育者的心弦,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我在讲“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课时,课前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否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 ?做肯定回答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 34. 3%。第二个问题是: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否有信心 ?39%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回答不知道的占被调查人数的 27. 4%。我决心一定…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 ,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的最常用手段。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教学目标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达成。对于教师提问的问题 ,学生的回答自然也有正确、部分正确、不正确甚至不能回答等几种结果。对于做出不同回答的学生 ,教师应做出什么样的评价 ,才能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 ,才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是应当认真考虑的。在听课中不难发现 ,这一环节处理不当的教师决非偶然。笔者就常见的错误类型及改进方法谈一点体会。一、宜褒扬鼓励 ,忌平板冷漠教师提出问题 ,多数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对于做出正确回答的学生 ,…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表面上看有史有论,实际上却是史论“骨肉分离”,是理论和史实的简单堆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对史料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推论,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希民 《教学与管理》2007,(10):141-142
如何把贯彻新课标、深化新课改落到实处,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现师生良性互动,把历史课讲好讲活,这个问题是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急需得到回答的问题。笔者以运用辩证法评辩历史人物的功与过、辩论历史事件的是与非为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一、认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1.激励学生质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巴尔扎克也说,"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觉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