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曲线运动条件”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物理》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一节中有一个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的演示实验 ,教材里这个实验太粗略 ,一般情况下这个实验演示的效果不明显 ,使教学很难有说服力 ,笔者通过对这一演示实验的探索、改进 ,使这个实验能够达到其目的 ,效果相当好 ,而且还参加了全市创新课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下面是这个实验的改进情况 .教材里的实验有几个问题 :1.用手给小球一初速度 ,小球初速度难以确定 ,效果难保证 .2 .实验桌不水平、不光滑 ,小球不受外力时难做到直线运动 .3.小球做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之间区别不明显 .4 .磁铁…  相似文献   

2.
一、原实验存在的不足"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第7节《向心力》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教材利用如图1甲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笔者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发现原实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一节中有一个涉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演示实验,存在实验现象不直观等问题。为此,可利用厚木板、圆球、自制的塔轮等材料制作一套低成本的“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演示仪”,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其主要结构是,运用一个同轴的塔轮带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和斜向上方物体的运动来达成实验效果。该演示仪既能演示分速度与合速度的关系,又能演示分位移与合位移的关系;可手动控制操作,便于课堂讲解;可批量制作,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红蜡块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永元  魏传传 《物理教师》2009,30(2):19-19,21
红蜡块实验是现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的第2节“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中的重要演示实验.该节的教学目标为:①知道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时,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研究;②经历蜡块运动位置、轨迹的研究过程;③经历蜡块速度的研究过程,体会运动合成所用的方法;④初步认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加选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二节"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用这个实验定性说明合运动是分运动合成的结果.笔者在教学中用J2170运动合成演示器实验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现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教材《化学必修第一册》“钠与水的反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是高中化学教材中两个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这两个实验的设计方案,看似简单,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以上两个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设计,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更加环保、绿色化,符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孙顺洪 《物理教师》2002,23(6):29-29,31
在“安培力、磁感应强度”一节中 ,演示实验应有两个 :“实验表明 :把一段通电直导线放在磁场里 ,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 ,电流所受的安培力最大 ;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一致时 ,电流所受的安培力最小 ,等于零 ;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斜交时 ,所受的安培力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实验发现 ,通电导线长度一定时 ,电流越大 ,导线所受安培力越大 ;电流一定时 ,通电导线越长 ,安培力也越大 .”前一个实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没有提供相应的办法 .后一个实验 ,新教材中改进了旧教材的实验 ,但保留了“…  相似文献   

8.
居津 《物理教学》2022,(5):23-25+29
人教版新教材将“曲线运动”列为单独一节,旨在让学生充分体验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曲线运动条件两个探究实验[1]。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探究实验的“留迹”过程是否简单可操作,轨迹是否清晰,直接影响学生对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认知;探究曲线运动条件的实验是否形象直观,是否便于学生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受力特点都直接影响学生构建曲线运动的物理观念。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将现有的曲线运动探究实验进行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原创自制创新实验仪器,能直观高效地完成“曲线运动”的两个探究实验。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的中学物理教材对“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都是以“雨滴打在雨伞上”为例阐述的 ,目前使用较广的人教版试验修订本一改常规 ,设计了两种模拟演示实验 ,分别用“砂粒碰撞小圆盘”(必修本第二册图 1 1 - 1 9)和“小滚珠撞击秤盘”(必修加选修本第二册图 1 3- 1 7)来模拟“气体分子碰撞器壁产生压强”的机理 .这确实是一个首创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 ,笔者发现有不尽人意之处 ,其一是砂粒和小滚珠的释放量不易控制 ;其二是显示压力的器材较难配置和使用 .例如教材图 1 1 - 1 9中显示压力的装置是 70年代以前旧教材的配套教具 ,当时是用来演示…  相似文献   

10.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中学课本中“砂轮上磨刀具”演示很难使切线、切点、物体离心点三者真正统一起来;其次是物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不能演示;再者由于现象不明显,学生容易提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真的是沿切线方向的吗”的疑问。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制作了“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演示仪”,教学效果较好。具体做法如下。   如图 1所示,在一平面木板上刻一圆形槽和一曲线槽。在两槽中分别卡入钢条,并且钢条一部分高出木板平面用做档板,钢条长度短于槽长,;槽中没有钢条的部分用木条垫平。演示时将木板水平放置,让一电…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中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演示实验,效果不够明显,且不便于直接观测,需要用投影仪。本文介绍的方法,在保留了该教材实验器材的基础上,不须用投影仪,只增加一张白纸,一瓶墨  相似文献   

12.
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新课程观为指导,从实验教材的编写理念、实验内容编写特点以及对实验体系的理性思考等方面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实验体系进行研究,为教师正确认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汤崇和 《物理教师》2002,23(3):35-35
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 :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 ,如果从旁侧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 ,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 .不断对钢珠施加侧向力 ,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 ,钢珠就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如图 1所示 ) .图 1         图 2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 ,教学演示实验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1 )针对性 (课堂上所安排的演示实验应与本节所学知识相配套 ) ;( 2 )科学性 (教师在做实验时要实事求是 ,不能用假象来糊…  相似文献   

14.
何建文 《物理教师》2006,27(5):52-52
1原来的实验高中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节中有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②.p.35).该实验分2步演示:(1)将玻璃管倒置,可以显示红蜡块能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2)再次将玻璃管倒置,在红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观察(合)运动的情况.2实验的不足在  相似文献   

15.
"渗透作用演示实验"是普通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材中,细胞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这一重要过程,设计了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演示实验。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对该实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探索和改进,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华佩东 《物理教师》2009,30(5):60-60,62
1仪器设计意图 “曲线运动的方向”是普通高中新课标物理(必修1)“曲线运动”一节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过去教学中,对曲线运动的方向,大多数教师是通过理论上讲解砂轮上摩擦掉下的炽热颗粒或转动雨伞时水滴的方向,来认识曲线运动的方向.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通过观看砂轮上掉下的炽热颗粒的Flash课件来增强感性认识.少数教师可能会亲自动手演示砂轮与铁块摩擦的实验,但一般实验室都没有砂轮,教师去找一个也不容易.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苏教版教材在编制形式和内容上较传统教材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给广大化学教师耳目一新的感觉;新课程的化学实验不仅贯穿于必修1、必修2中,而且还作为一个独立的选修模块——“实验化学”,这不同于以前人教版教材(没有单独的实验教材,只是把学生实验内容穿插在每本教材之中);对“实验化学”的教材怎么处理?模块该怎么教?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好像无从下手,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相似文献   

18.
新编高中物理教材(选修本)“物体曲线运动”一节中,安排了演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率不高,学生不易观察,其原因主要有:(1)演示实验在水平桌面上进行,不便于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第5章第2节"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中有关"红蜡块的运动"演示实验在操作上的难点问题作了分析和改进,从而自制了一台速度合成器。  相似文献   

20.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3章“弹力”一节中附录了一张绚丽多彩的“有机玻璃的形变”图片.教材指出:“在图3.2—2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