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变换和创新。大单元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和控制课程的进度和教学内容,打造出一套系统和完整的教学计划。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可以在更长的时间里学习同一主题或概念,增强知识的连贯性,提高学习效果。大单元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主题的各个方面,促使学生更加独立地进行学习和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就新《课标》引领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进行单元比较教学,是将同一单元同一体裁的文章进行比较。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分辨同一体裁文章的不同布局及表现手法,以提高学生阅读文章、分析文章、欣赏文章的能力,并通过对同一体裁各篇文章的不同写法的学习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比较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台湾南一版《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我的家》单元和大陆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我爱我家》单元,都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我与家"来展开的,虽然年级不同但是所针对的学生年龄很接近。探讨两地教材同一主题单元编写上的异同及各自特色,对大陆《品德与生活》教科书的编写以及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有助益。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以《光合作用》为单元问题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单元问题教学法理念,以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与严整性为出发点,确定单元主题,设计单元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主动、系统地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和应用,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睦和主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是在观察了植物,寻访了小动物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验等方法,亲自了解自己的身体,使他们从整体上对人的构造有个概略的了解。而本课“奇妙的指纹”则是对人体的局部进行较深人地观察。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每个手指的指纹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指纹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秋》教案     
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对作品欣赏、演唱、配乐诗朗诵,体现文化艺术多元化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沉浸于浓郁的诗情画意中。2.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3.结合教学内容,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比较、总结音乐与文字、美术等姊妹艺术在表现“秋天”同一题材时艺术特点上的相同与不同。教学重点:1.启发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倾听及对生活的观察产生联想、想象,进行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创作表演。2.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音乐、美术、文学三者在表现“秋”主题共性与特点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秋的精魂、秋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确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时,必须打破僵化的学科框架,转化学科体系,让学生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王沁 《文学教育(上)》2014,(10):101-101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主题单元《语言的艺术》中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都是以语言艺术为主题来组合课文的。学习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三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9.
背景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固体和液体》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人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在本册第二单元《土壤与生命》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种角度认识和描述,本单元将进一步培养学生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全面地认识事物的能力。本课围绕“认识固体的常见性质”展开,安排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通过给物体分类,研究固体性质,引导学生探索固体在颜色、形状、轻重、软硬等方面的性质。第二课时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引导学生探索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体积的变化(略)。  相似文献   

10.
《猫》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串联整个单元教学内容。本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学习本组课文,要让学生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并试着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本文作者老舍先生用无雕饰的极具生活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语文课程的文本解读是一种教学解读。教学解读从属于语文系统,以语言品读为基本形式,为学生建构个人言语体系而服务。教学解读是一种强迫性阅读,其解读内容受制于语文课程内容和教材编排的影响。教学解读的展开是在特殊语境之中的多重对话过程,其基本要求是读懂文本的共识。基于语文课程进行文本解读,应把握课程标准导向,考虑学段、单元的衔接处理,既要关注同一作者或同一文体内容在不同学段的衔接处理,又要基于单元整体,分解单元任务;还应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学“言”习“法”。  相似文献   

12.
《母猪女郎》与《变形记》在故事类型上有相似之处,都采用了人变动物的故事类型;在主题上,也都涉及到现代社会中的异化问题。但在主题的构成中,《母猪女郎》有诸多不同于《变形记》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爱情、政治等,并对相同问题也作了不同的处理,这表现出作家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及对现实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3.
互文阅读是比较阅读方法的一种。在阅读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教师可关联同一作家相同题材的作品、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作品或原著内容等,让学生进行对比性、关联性阅读,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单元主题式教学,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单元内容,设计好单元导读课,让有着相同主题的课文整体性地映入学生的眼帘,使学生在头脑中对主题形成更为鲜明的印象,满足他们的阅读期待,也增强学生整体阅读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在一个单元每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在运用中形成系统化的阅读技能。最后,一个单元课文教学结束后,除了完成综合练习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单元学习所要积累的写作方法、阅读方法进行梳理归纳,进一步强化认识。  相似文献   

15.
《我爱美丽的生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天,是万物萌动、草长莺飞的季节。为此,我特意把《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提到三月中旬进行。这一单元包括了三个活动主题:即“让我走近你——可爱的动物,有趣的植物;美丽的生命—一可爱的生命,种子发芽了;我能做什么——我的承诺”这三个活动主题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叉都是与春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单元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动植物是有生命的,他们需要人类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从小爱护动植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动植物,从而形成初步的生态意识。为了把本单元搞活,我充分利用生活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实践活动充实我们的品德课堂为理念,结合训练目标设计了一组实践活动,尝试着在每课的教学中都得以展示,让学生真正享受品德学科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16.
《变化》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主题内容,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习作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变化,记录身边的变化,进而激发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关心社会的发展,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根据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习作要求,以及北师大版教材在作文教学方面的一贯思路。  相似文献   

17.
学生质疑:课文教学之重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出自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编者围绕“关注科学”这一单元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文中介绍的一些科学知识,同时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学习与生活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主题单元这一语文教材编排方式,是将若干篇体裁不同、风格各异、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现同一主题的文章组合成一个单元,使学生能从不同文体、不同角度、不同表现手段、不同语言方式中学习语文、认识生活。目前,人教版、苏教版等多套教材均使用主题单元这一编排形式。对于这种教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美的发现”是冀教版七册教材第一单元的“阅读链接”,是围绕本单元的文化主题“美的发现”而编排。开头以罗丹的名言引入,提示了本文的重点在于学习了本单元有关一些写美景的文章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表达美。这部分教材有2个“链接点”——“分享他人的发现”,“我眼睛里的美景”。“分享他人的发现”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查找资料去发现美。一方面提示了活动的方法——搜集图片或音乐、阅读有关写美景的书籍等。一方面提示了有关的表达美的方法——图文的形式或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概括等。“我眼睛里的美景”则提示学生到生活中、到自己的身边去发现美,表现美,并提示了发现美的方法一一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拍摄下美景等。  相似文献   

20.
丁超月 《科幻画报》2023,(5):110-111
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是教师在小学课程基础上,根据特定单元主题,依托小学英语课本和相关英语资料进行深入理解、分析、组合,根据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组织起一个有大单元引导、各课文主题相联系、逻辑完整的单元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逻辑严密的单元内容学习,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