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全诗共5小节,最后一小节如下:“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  相似文献   

2.
赵华 《四川教育》2006,(6):23-23
案例诊断【案例】《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师: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谁来告诉大家“,我”想变成什么?生:我想变成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生:我想变成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生:我想变成一只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穿梭。生:我想变成一只蝈蝈,歌唱我们美好的生活。……师:  相似文献   

3.
师:孩子们,夏天是个浪漫的季节,夏天是个梦想的季节。读读《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说说“我”梦想变成——  相似文献   

4.
[教学实录] (一) 师:孩子们,夏天是个浪漫的季节,夏天是个梦想的季节。读读《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说说“我”梦想变成——  相似文献   

5.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它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夏日的特有景象,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于遐想中透出对大自然的向往.全诗语言浅显生动,富有儿童情趣,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活孩子内心的体验,适时点拨,让孩子在朗读中感受美、想象美、创造美,抒发情怀,张扬个性,展现童真童趣,从而使阅读过程充满体验和创造.  相似文献   

6.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篇想象新奇的诗歌,它以儿童的视角观察夏日的特有景象。文中“想”和“变”的发问,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激活孩子内心的体验,适时点拨,通过诵读和交流引发与作者的共鸣。为了促进这种内潜式的对话,教师可凭借语言和媒体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想象美,诱导学生把自己对诗句的感受发自内心,  相似文献   

7.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本课教学,指导朗读、启发学生展开想像是训练重点,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一、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反复诵读,调动体验,加深感悟,发挥想象,引发与文本的共鸣。二、诵读体味,想象感悟,引起共鸣1.指名让学生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喜欢,交流碰撞,在此过程中解决一部分刚才提出的问题。2.引导探究,进一步在朗读中交流,相机点拨解疑,赏读2~5节。学生已理解、体会的要放手让其自主读悟,学生没有想到和体会不深的要巧妙诱导,促使他们产生独特体验,并发自真心地把自己对诗句的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第二节:a引读第1句,让学生调动记忆,想象“透明的雨滴”落在绿叶上是什么样子。b(课件显示“雨滴绿叶”画面)欣赏…  相似文献   

9.
好梦成真     
【片断回放】师:孩子们,夏天是个浪漫的季节,夏天是个梦想的季节。读读《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说说“我”梦想变成——生: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荷叶。(师相机简笔画)师:梦想变成“雨滴”“、小鱼”的孩子们,读一读。(生读)师“:雨滴”“、小鱼”的声音真好听!  相似文献   

10.
近日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所上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课堂伊始,老师让学生说说对夏天的印象是什么。请学生发言时,一句“你来给我说说”传入我的耳中,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丁凤秀 《陕西教育》2007,(11):28-29,15
教材分析:《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21课.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充满感情的优美诗歌,全诗用4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我”想变成的7种事物,让人在琅琅上口的朗读后产生对大自然的无比向往。  相似文献   

12.
王修静 《教育文汇》2006,(12):37-37
上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我空出了大段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背诵。这么优美的儿童诗,多读多背应为上策。当学生背得差不多的时候,便跃跃欲试,急切地盼望着能上台展示一把。顺应孩子们的情绪常常是我乐此不疲的事情,我随意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初夏时节,我参加了市小学语文优课比赛,执教二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如何让课堂“亮”起来?我与备课组的老师一起,一遍又一遍地推敲教法,制作课件。终于,一份凝聚着众人心血和智慧的教学预案出炉了。带着自信,我走进课堂开始了第一次试教。  相似文献   

14.
一、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小学语文课堂中部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值得教师反思。笔者在教学实践和听课过程中就发现不少问题。1.小组合作重形式,有名却无实笔者曾听过一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穿梭”这一教学过程时.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学生自由组合演蝴蝶或花朵来理解“穿梭”的意思。全班学生就在教室里“乱窜”,“蝴蝶”们就在“花朵”旁边“翻飞”。教室里热闹非凡,孩们更是开心快乐。表演结束,教师就问,刚才小蝴蝶们在教室里飞来飞去,这叫什么呀?用书上的话说。学生们脱口而出:“穿梭。”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浪费了时间,课堂最后得到的仅仅是“开心”。这样的小组合作纯粹就是走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学生没有任何收获。  相似文献   

15.
一位教师执教《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讲到最后一自然段(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时,课堂上发生了这样一幕:  相似文献   

16.
今天下午,我给学生讲读《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最后,我问学生:“夏天到了,你想变成什么?”学生们一下子举起了手,凌超说:“我想变成大树,让小朋友在我的树阴下读书、游戏。”张琪说:“我想变成蜜蜂,为大家采花酿蜜。”赵鹏飞说:“我想变成花草,把我们的校园打扮。”贾琦说:“我要变成小蝌蚪,在清凌凌的小河里嬉戏。”牟晓晨说:“我要变成美丽的花伞,让雨天忘记带伞的孩子按时回家。”李颂说:“我要变  相似文献   

17.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最近,我听了六位老师上这一课,有一位青年教师所上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准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情景创设、角色扮演、品味感悟、语言训练、学法指导、引导想象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亲近自然,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教学理念,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我的听课体会.  相似文献   

18.
19.
20.
教材内容 苏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尝试在动作、表情辅助下诵读诗歌,把作者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通过朗读感悟诗的意境,发挥想象力,体会阅读的乐趣。通过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并亲近大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