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16日,本刊召开了部分新闻单位的青年摄影记者座谈会,会就如何提高青年摄影记者的思想、业务素质及本市日前的新闻摄影现状和“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探讨了今后进一步加强同行间的学术交流的途径。《中国城市导报》摄影记者雍和认为:就读者来讲,文字与图片相比较,照片刺激大,读报时,首先抢先的是标题与图片。摄影记者应该一丝不苟地拍摄好的新闻照片,再由编辑精心编排版面,使之达到更好的报道效果。现在有的新闻照片是摆好架子拍摄,这种照片读者不欢迎,作为新闻记者从内心深处也是不愿意多拍这类刻板、虚假照片的,可是,实际上许多记者又都乐于去拍这类照片,因为拍这类照片拍起来便当,不用担风险。  相似文献   

2.
此文值得一读。作者通过观察和反思,肯定了当前新闻摄影采访取得的成绩,批评了在摄影采访中存在的重成组照片、轻独幅照片,重文字说明、轻形象表现的模糊倾向,提出了摄影记者要解决“拍什么”和“怎么拍”的问题。摄影记者们似应认真思考一下:如何用“摄影眼光”观察新闻现象,如何用“摄影语言”选择适于摄影表现的题材,以记录文字不能代替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3.
此文值得一读。作者通过观察和反思,肯定了当前新闻摄影采访取得的成绩,批评了在摄影采访中存在的重成组照片、轻独幅照片,重文字说明、轻形象表现的模糊倾向,提出了摄影记者要解决“拍什么”和“怎么拍”的问题。摄影记者们似应认真思考一下:如何用“摄影眼光”观察新闻现象,如何用“摄影语言”选择适于摄影表现的题材,以记录文字不能代替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4.
新闻价值,是新闻摄影师在每个新闻题材拍摄过程中都不放弃的奋斗目标,因为新闻摄影作品——新闻照片只有具备新闻价值,才能产生传播价值,产生社会效应。因此,摄影师们在新闻现场总是不吝气力,追寻梦寐以求的画面效果,让作品得到受众肯定。然而,尽管摄影师们辛勤劳作,付出了时间、精力和财力,在报纸版面上还是屡屡出现司空见惯的题材、司空见惯的画面,有的照片甚至苍白疲软到了令人不屑一顾的地步。这些摄影者的付出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回报?原因何在?东方今报摄影记者刘栋杰获得全国新闻摄影比赛金奖的作品《顶牛》(见图)似乎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5.
(一) 按新闻规律办事,这是个老掉牙的题目。但是,我要反问一句:我们完全按规律办事了吗?我们播的内容都是新闻吗?请看下列题目: ××地区春耕生产动手早××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研讨会结束……它们是新闻吗? 这类新闻占多大比例呢?据细心者统计: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中约占1/3到1/2,地方台约占1/2到2/3! 违反新闻规律的事例摘抄于后: 1、会见、会议报道不是按新闻价值,而是按规格。过去,有关部门曾规定过:中央“四副”(国家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政协副主席)以上的外事活动一律拍电视,不管有无实质性内容。有了这个拍电视的规格,一些会议、开工、竣工仪式甚至展览的组织者就千方百计地请“四副”以上的领导参加,以便得以报道。所以,在外事、内事活动频繁的季节里,会议、会见新闻不但经常“承包”《联播》,而且也经常“承包”《晚间新闻》,很多省市台也是如此。还有那个“名单学”。会议后边往往有个长长的名单。甚至连追悼会、向遗体告别仪式的新闻也是如  相似文献   

6.
谢尚国 《新闻战线》2021,(19):116-118
新闻摄影不在“景深”而在“情深”。拍一张好照片,摄影记者必须拥有“灵活的双眼”和“勤劳的双脚”,要带着感情和良心去捕捉,有情才能拍出感动人的作品。要多动脑筋、多分析问题,并把握好“三个构思”:新闻环境预见的构思、新闻视觉要素的构思、新闻画面质量的构思。  相似文献   

7.
所谓新闻照片的编辑处理.是指编辑运用版面语言有目的地策划、选择.修饰、配置新闻照片,从而使新闻照片在版面上形成了主次搭配得当.先后有序、轻重适宜,能充分体现编辑部立场、态度和思想倾向的最优版面布局.一、编辑参与新闻照片拍摄的策划.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有许多种新闻我们是可以题材先知、主题预选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拍摄反映某个新闻事件,编辑完全可以参与摄影记者或摄影通讯员的策划程序,并从版面的角度提出建议供摄影者参考.这些建议包括照片的选题、画面、角度等等.编辑参与新闻照片的拍摄策划可以帮助拍摄者更好地了解版面宣传的需要,更好地为版面宣传服务.在这方面,我们曾作过一些尝试.1995年8月全国卫生城市大检查即将临近,为更好地宣传推动城市文明建设,笔者策划了一个题为《请对号入座:这些卫生死角你该怎么办?》的整版新闻批评照片,刊发在《鄂州日报》8月8日的二版上,全版共刊发了15件照片,集中报道了鄂州市城区的一些卫生死角.这组照片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市民来信来电称赞这一做法,报道中涉及的单位和部门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市文明委拿着报纸召开专门会议督促检查整治情况.8月17日和8月19日,我们又两次以二分之一版的位置刊发了题为《一组反映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8.
宋夏 《传媒》2016,(9):43-44
《都市快报》于1999年1月1日创刊,系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2005年,《都市快报》推出了“每天最有意思的照片”专版,并明确了“大众参与,不限技术”的定位,推出后便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与喜爱。2009年之前,《都市快报》每周一都会推出专版“视觉新闻”,主要刊载专业性较强的新闻摄影图片。而自2010年开始,《都市快报》将“每天最有意思的照片”和“视觉新闻”合并,并重新命名为“快拍快拍”。经过6年多的探索实践,该摄影专版形成了固定刊载模式,每周3版左右,刊载大众性和专业性摄影作品,为读者创造了一场场纸媒视觉盛宴,形成《都市快报》的一大特色。本文以《都市快报》摄影专版“快拍快拍”为研究对象,探讨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摄影专版的转型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形成新闻图片,要具备几个要素:一是对象,二是工具,三是技能,四是感情(觉悟)。没有摄影对象,是拍不出照片来的;没有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是拍不出新闻照片来的。使用同样的相机,几个不同素质的记者去采访、拍摄,会产生几种质量不同的照片。这说明,对象、相机、摄影者中,摄影者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我们要十分注意技能和感情(觉悟)的培养和提高,而技能和感情(觉悟)又主要反映在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上。  相似文献   

10.
几期月赛照片评选下来,渐渐感到评照片可不比“读”照片,因为一些照片往往使你看后产生许多感慨,细细品味,似乎有许多话要说,但又很难用几句话道个明白。这使人逐渐悟出“一图胜千言”的真正含义。就拿本期月赛二等奖《重走红军长征路》来说,原本大学生利用假期下基层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事已是司空见惯,似乎要拍的也都拍过了,但真正拍到家的照片又有几幅呢?大多流于一般性报道,  相似文献   

11.
新闻照片画面最忌“重复”。我从事党报新闻摄影工作十几年了,现在感到困惑的是如何做到不拍画面重复的新闻照片。党报新闻摄影不能离开党的中心工作,在同一新闻题材上,要做到不拍与自己拍过的画面相同的照片和不拍与通讯员所拍画面相同的新闻照片,那是很难的。为此,笔者试求说点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新闻界同行。  相似文献   

12.
黄冈市背靠大别山,面临长江,是革命老区,经济滞后。从新闻摄影角度讲,在市内很难碰到在全国性独家新闻事件。客观条件不利于新闻摄影的情况下,如何拍出新闻照片?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深入采访,专研业务才能常拍常新。好照片来自思想突发性、重大性新闻在黄冈很难遇到。地方新闻摄影者一方面埋怨身边遇不到惊天动地的新闻题材;一方面又“不识庐山真面目”,让好题  相似文献   

13.
涂俊明 《青年记者》2010,(17):77-77
记者是专门报道他人的,但不等于说记者自己的照片不能见报。但这类照片(暂且称为“工作照”吧)怎么拍也大有讲究。说好拍也好拍,合个影就是了,但如果显得过于亲密,不仅令人感到有点戏谑,甚至令人产生报道是否客观的疑问。  相似文献   

14.
儿期月赛照片评选下来,渐渐感到评照片可不比“读”照片,因为一些照片拄往使你看后产生许多感仅,细细品味,拟乎有许多话要说,但又很难用几句话道个明白。这使人逐渐悟出“一图胜千言”的真正含义。就拿本期月赛二等笑《重走红军长征路》来说,原本大学生利用佩期下基层参加各种社会实成活动的享已是司空见惯,拟乎要拍的也娜拍过了,但真正拍到家的照片又有几幅呢?大多流于一般性报遗,读来平平,索然无味,更难打动别人。但《重走红军  相似文献   

15.
好题材为什么拍不出好照片?同一个题材的照片,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问题的关键,在于作者对题材表现技巧的把握和运用。那么,如何运用拍摄技巧,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方法之一:要善于抓住瞬间性的情节。摄影是一种瞬间的定格。也就是说,新闻照片中的情节直接浓缩在瞬间中,是一种瞬间性的情节,而不是连续的过程,所以拍摄者在拍摄过程中,只能选取最能打动人的瞬间性的情节。《青年时报》一位摄影记者今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抓拍的新闻照片《浙江代表喜盈盈》,是抓住瞬间性情节的成功例子。据记者介绍,他在拍摄前首先思考的是,在今年的“两会”上,如何拍出出彩的照片?在代表讨  相似文献   

16.
写新闻,特别是写春种秋收这类日常的、一般性题材的农事新闻,能不能写得生动一些,引人一些?读了第七期《新闻业务》上欧阳山同志关于新闻报道问题的谈话,很受启发。他说:“文章的具体和生动总是连在一起的。因为具体,它就可能生动。”这话很有道理。最近,看到人民日报9月10日一版上新华社记者郭万里写的消息:《洪湖水上秋色好,社员采菱挖藕忙》之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这条消息,写的是湖北洪湖地区社员下湖采菱挖藕的事情,题材是农事活动新闻中常见的。就因为作  相似文献   

17.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18.
1999年下半年开始,三秦都市报新任老总善用照片,每到晚上发版时仍在寻片子。看到哪个记者在,就说现在就去拍张好片子回来。于是就有了“午夜新闻”这个栏目,也就有了我的这组《夜西安》。  相似文献   

19.
去年六七月间,朝鲜首都平壤举行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体的第14届国际新闻图片比赛。我国吴学华拍摄的《上海火车事故》、侯艺兵拍摄的《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和陆元敏拍摄的《协力》,分别获得“新闻照片”类、“人像系列照片”类和“人与工作”类铜牌奖。由国际新闻工作者组织及其图片部和朝鲜新闻记者联合会组织的本届国际新闻图片比赛,收到40多个国家的642位摄影者的照片3522张。中国有81人参加比赛,约占全体参赛者的13%。以往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我国参赛者较少,获奖者亦微乎其微。随着我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这次参赛人数和获奖数量都有了显著增加。这表明了我  相似文献   

20.
一些人以为街头新闻摄影是随手可得,轻而易举的事,但当你真的站在街头拿起相机时,便会感到一位成功的新闻摄影者实在不易。街头巷尾是提供新闻事实的肥沃土壤,来自街头巷尾的图片新闻与群众心理接近,易为人们接受。街头新闻摄影不能不为有志于新闻摄影者所注意。街头发生的事情,通常是无法预料的,那瞬息万变的场面、川流不息的人流、车辆背景的选择及配合,题材的取舍,往往是同一时间涌现,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作出适当的处理及明智的抉择。笔者曾拍摄过一张街头新闻照片,从照片本身来看,成像不十分清晰。打算拍第二张对,图中卖书的妇女因心虚,早已溜之大吉了。但这张照片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