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绍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英美文学学作品翻译家、戏剧家、作家,早年毕于北京燕京大学,他翻译了众多国外文学作品,并在国内取得了很大的影响.梅绍武在中国翻译界的特色就是对英美戏剧文学作品的翻译及其理论作品研究.梅绍武喜欢用北京语句及语来翻译作品中的人物台词,非常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梅绍武与其父梅兰芳在不同的事业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作为翻译家的梅绍武,在长达数十年的翻译生涯中为中国读者译介了大量外国文学著作,也形成了独到的外国文学翻译思想,值得后辈翻译者深刻铭记。  相似文献   

3.
侯军 《全国新书目》2010,(21):78-80
钱绍武先生的雕塑作品名冠中华,我对他是久闻其名了。但是得见其人却很晚,大约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深圳南山区建起一家雕塑院,请来钱绍武这位"大神"来坐镇。老人家欣然南  相似文献   

4.
很久之前,梅葆玖早有一个心愿,就是为父亲拍一部能够真正体现其艺术生涯和艺术精神的电影。电影《梅兰芳》的底本(回忆录《我的父亲梅兰芳》)由梅葆玖的哥哥梅绍武写成之后,从2002年开始,梅葆玖就带着它四处奔走,导演见了无数位,却没有一个能让他感到放心。  相似文献   

5.
2012年12月23日.中国雕塑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大会在本馆举行,钱绍武、盛杨.田世信等53位雕塑家或已故雕塑家家属向我馆捐赠了近60件经典雕塑作品.其中包括钱绍武的〈江丰像〉、  相似文献   

6.
以李克强总理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为着眼点,指出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解决人气不旺的问题,乐清市图书馆先是推出"梅溪讲堂"读书活动品牌;两年后,借助"梅溪讲堂"的效应,针对不同人群,再次推出连锁品牌读书活动,如"梅溪学堂"之快乐周末、公益课堂、夕阳E族等,为图书馆聚集了不少读者。  相似文献   

7.
《文献》季刊2006年第1期刊载李吉光先生"元代作家董嗣杲的朝代归属与作品辑录"一文,据《永乐大典》辑录董嗣杲《百花诗》三首。其引录卷二八一一"腊梅"条文字如下:此花出京洛间,类燃腊而成。今在在有之。此梅经接花踈,最盛开,花尝半含。名磐口梅,最先开,色深黄,花密香秾。名檀香梅,极清芬。今核之《永乐大典》原文,此引文中的"磐口梅"当为"磬口梅"。又见范成大《范村梅谱》:"蜡梅……经接,花疏,虽盛开,花常半含,名磬口梅。言似僧磬之  相似文献   

8.
《浙江档案》2012,(5):4
4月18日,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一行来到绍兴县视察基层档案文化建设和新农村档案工作。他参观了绍兴县钱清镇梅东村"乡村史苑"基层档案文化记忆园,了解了绍兴县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及梅东村档案工作情况,对绍兴  相似文献   

9.
赵宏艳 《兰台世界》2017,(11):84-87
在历代文献和诗歌文本中禹庙"梅梁"故事不断繁衍,萌芽于东汉,盛于宋元,明清以后渐稀,"梅梁"典故的传播地域主要在浙江。禹庙"梅梁化龙"俗信反映了宋代浙江地区的农业生产信仰民俗。政治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多发的旱灾使得民众的丰收意愿不得已转向对神灵的崇拜与祭祀,而越地自古以来崇祀的民间文化也渗入到这一信仰之中。在与民间俗信的融合中,大禹完成了从圣王到治水英雄再到民间俗神的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鲁迅翻译主张的嬗变,探讨了鲁迅早期"编译"的翻译策略与中后期的"直译""硬译"策略,总结了鲁迅"硬化""、欧化"的翻译主张及内涵,从字词、句型等方面探究此翻译主张对汉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沙博理在中国翻译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沙博理的翻译选材、翻译成就、翻译目的以及翻译策略为轴线,勾勒了其颇具传奇色彩的翻译"档案"。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的翻译在中国翻译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他的"风韵译"及"创作论"给当时的翻译界注入了新鲜血液。他的翻译作品不但包含外来文化的营养,而且还能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翻译事业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国内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翻译作为出版"走出去"的桥梁和纽带,化解了文化交流的语言隔阂,实现了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走出去"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翻译也是制约我国出版"走出去"的瓶颈因素。当前,深刻分析翻译与出版"走出去"的关系,找准出版"走出去"中存在的翻译问题,进一步厘清破解我国出版"走出去"中翻译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已成为出版界、翻译界和文化管理部门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王佐良在进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在翻译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翻译思想,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因翻译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加之翻译理论上的精深造诣,被称之为"文艺复兴式"的翻译家。  相似文献   

15.
与严复、林纾并称"民国翻译三巨子"的伍光建无论翻译作品的数量还是翻译的质量都在近代中国的翻译史上首屈一指。本文对伍光建本人以及翻译作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伍光建先生翻译作品的方法、特色。  相似文献   

16.
梁宗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尤其在诗歌的翻译上,他"以质取胜"的翻译宗旨,更是让他走上诗歌翻译高峰。梁宗岱的英文翻译作品并不是十分丰富,但却奠定了中国英文诗歌翻译求"精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18.
梅葛探秘     
<正>在楚雄州的姚安、大姚、永仁等地的彝族山村,梅葛十分盛行,几乎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像火和盐,是生命的必需品。"梅葛"是音译,在彝语里,"梅"的意思是嘴,"葛"的意思是古老",梅葛",可以解释为故老相传的彝语音乐。在千百年来的流传中,梅葛的内涵及现实意义,早已突破了这一命名方式所概括的范围——它是彝人的创世史诗和百科全书,几乎反映了彝族人民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的全貌,因文化、民俗价值重大,梅葛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有着"文艺复兴"式的翻译大师赞誉的王佐良,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国致力于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和探索,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他对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的贡献有力推动了中国译坛的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