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心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他在中国教育界发起的"学堂乐歌运动"让学堂乐歌广为流传。本文主要介绍了沈心工的生平,及其领导的学堂乐歌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并具体分析了沈心工乐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宁登一 《大观周刊》2012,(33):30-30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惠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学堂乐歌也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李叔同早年执教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事音乐教育活动,并创作了大量学堂乐歌。在创作过程中,李叔同坚持民族化创作原则,从而将学堂乐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对于近代音乐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明水 《大观周刊》2011,(41):38-38
清末民初时期,许多学堂出现了具有启蒙性质的学堂乐歌,大部分反映了近代女权运动或妇女解放的思想。这些学堂歌曲集中反映了清末民初以来,我国的女权运动,如批判封建礼教、提倡婚姻自由、改变生活习俗、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和要求解放独立等。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的音乐教育是以清末的学制为基础的,通过学制的改革,获得了良性的发展。广大"海归"的音乐人投身到积极传播西方音乐文化的行动中,也结合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并渗透到了师范音乐教育中,逐渐迈向专业化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式学堂中的音乐教育自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中加以体现,并在民办学堂中悄然兴起"学堂乐歌"为主要形式的音乐课教学。本文就晚清民办学堂中的音乐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探究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式学堂中的音乐教育自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中加以体现,并在民办学堂中悄然兴起"学堂乐歌"为主要形式的音乐课教学。本文就晚清民办学堂中的音乐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探究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肖明 《新闻前哨》2012,(3):103-104
学堂乐歌的诞生及发展,标志着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开始,从此,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然而这个"崭新的里程"却没有那么令人欢欣鼓舞,它是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时"以西为师"求来的,因而学堂乐歌的兴起令人思索。西方音乐传人中国历史相当久远,从唐代"景教"的圣咏诵唱到明代钢琴出现宫廷,多年来中国对待西来音乐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历史上的中国大多以不卑不亢的态度接受异族的,纳为己用。然而到了清末,中国知识分子却积极主动地东渡日本,学习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9.
刘玮  曹云 《兰台世界》2012,(22):65-66
20世纪初叶,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我国的封建社会也积重难返,在国内外的双重交困中,慢慢走向末路,1911年10月10日以武昌起义为代表的辛亥革命的爆发,到中华民国的建立,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个高峰。然而,在这个高峰到来之前,一直有一个隐形的宣传方式在实现,这就是"学堂乐歌"。为了表达这个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有着积极重要意义的历史进程,笔者从自身的学科专业角度出发,梳理"学堂  相似文献   

10.
贵州官立法政学堂的发展历程虽十分艰难,但它的设立不仅培养了近代贵州最早的一批地方官吏和法、政人才,而且为贵州大学的法律与政治学科奠定了基础,为解放后西南地区法学教育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徐宁 《兰台世界》2013,(16):115-116
<正>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中不少有识之士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恭亲王奕等人的努力下,一场历时四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就此展开,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时期最为重要的建设项目,洋务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于洋务人才的培养。洋务学堂具有典型的高等职业教育性质,培养了大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清末近代学堂开展品德教育的历史背景,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从德育宗旨、德育教材编写、德育课程内容、德育考核等方面对清末近代学堂品德教育的实践进行梳理,以正确认识和评价清末近代学堂的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14.
徐颖 《兰台世界》2013,(22):142-143
<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中国历代社会发展、稳定、自立的根基,农业生产曾辉煌发达而领先于世界,然而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导致传统农业急剧衰落,引起清朝统治者的忧虑和关注。甲午海战的失败,客观上进一步促使清廷颁布了一系列振兴农业的规章制度,大力兴办农务学堂,开展农业教育,促使传统农业  相似文献   

15.
方良 《兰台世界》2012,(19):33-34
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不断受到国外音乐文化的冲击,许多音乐人因此展开了对中国音乐发展"国际化"与"民族性"问题的思索,开始主动引入国外音乐元素并逐步改良传统音乐艺术。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盛行和国乐改进的出现,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独特音乐现象。  相似文献   

16.
1866年成立于福州的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其创建初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建立新式海军并培养海军人才。中国近代众多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毕业于这所学堂,其中不乏中西方文化交流领域的巨擘。  相似文献   

17.
《船政学堂》作为第一部全面完整地记录船政学堂历史由来与发展脉络的纪录片,承担了重大的文化价值。本文重点探讨了其影像空间价值的呈现、情感建构与表达两个方面,发掘其中的精华,以期能够对其他的历史纪录片的拍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音乐的民族化历程在曲折中获得了不少前进的动力,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动力来自于流行音乐、儿童音乐奠基人黎锦晖。在"五四运动"的熏陶下,黎锦晖创作的歌曲既富有民族特色,又饱含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在其所创作的楚辞体作品中,作品的诞生均直接联系着当地的音乐,对楚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九歌》作品中,《九歌》以一组文辞优美、情致深婉的诗篇,糅合动人的传说、迷离的意境、优美的景色,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描述不同的神女爱情故事,并以祭祀歌舞为题材反应南楚的社会生活、自然风貌,在民间影响极大。本文主要对屈原的音乐创作进行阐述,分析《九歌》在民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船政学堂》首次以编年体与共时性兼备、中西文化学者共同讲述的国际化视角,从"人"的角度切入,来讲述船政学堂以及船政毕业生鲜为人知的故事。其叙述特色与旨归主要体现以下几点:一、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互结合,再现了"船政学堂"办学的艰难历程与不俗成就;二、以人物叙事为中心,彰显了"船政学堂"为代表的近代精英的民族情怀;三、以史鉴今,透过"船政学堂"的办学历史探索近代中国图强的经验与教训。这种三种叙事手法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开发了历史纪录片的叙事本领,增加了纪录片尤其是历史人文题材纪录片的叙事魅力,为大型题材的纪录片在与其他电视节目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之路提供了可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