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科技记者多年,不知外出采访多少次,要论经历之奇、印象之深、收获之丰,当属两年前那次准噶尔恐龙化石发掘现场之行。线索,是我偶然在乌鲁木齐昆仑宾馆一次新疆地质地貌研讨会上听说的。当时是1987年9月。新疆竟然业有恐龙化石,而且一支中国加拿大联合恐龙化石发掘队伍就在准噶尔!这消息真使我兴奋异常。不知是科技记者猎新探奇职业责任的驱使,还  相似文献   

2.
<正>3月28日,新华社“国道之行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抵达位于新疆喀纳斯的219国道起点,开始了绵延万里、长达4个多月的旅程——沿着219国道,穿过雪山、草原、沙漠、热带雨林,奔向蔚蓝大海。新华社摄影部联合新疆、西藏、云南和广西四个分社,组织实施“国道之行从雪山奔向大海”深度调研系列报道,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讲述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好故事。219国道是中国里程最长的公路、  相似文献   

3.
小巷     
麦琪 《出版参考》2004,(6):19-19
新疆之行最美好也是最枯燥的部分开始了。我们要离开新兴的石油城库尔勒,穿越世界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南疆去。  相似文献   

4.
电影《林家铺子》拍摄于1959年,它由茅盾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而成。影片较好地还原了原著中水乡小镇充满诗意的生活氛围,以及"一·二八"事变后江南市镇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残酷的社会现实与诗意化的水乡风物之间构成一种看似不和谐而又内在统一的声画对位。而这正是茅盾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天赋之所在。他对他的国家、人民、桑梓之地永远抱着一种悲天悯人的近乎圣徒之于宗教的情怀,这构成了茅盾小说客观还原现实背后的诗意化表达。  相似文献   

5.
茅盾一生经历了清朝的灭亡、民国的兴衰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对20世纪中国文艺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关于茅盾研究,还有很多空间需要深化,如关于茅盾早期脱颖而出的环境研究、茅盾与中共组织的关系问题研究、茅盾创作黄金时期的总体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茅盾研究、共和国以后茅盾的复杂性研究、茅盾年谱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6.
白艳华 《大观周刊》2012,(47):290-290
《白杨礼赞》是一篇优美的形神兼备的抒情散文。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茅盾先生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这篇文章创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一九四零年,茅盾先生由新疆来到令人心驰神往的革命圣地——延安。在这里,他呼吸到了清新的革命气息,目睹了解放区蓬勃向上的景象,激起了对解放区的热爱,他心灵的琴弦被延安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所拨动,回到重庆后写下了热情赞美解放区军民战斗风貌的作品——《白杨礼赞》。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前,新疆学院(新疆大学的前身)编辑出版的《新芒》杂志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问世了。这份在杜重远、茅盾、张仲实倡导和支持下创办的刊物,虽然只出版四期,却以它宣传抗日救国,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办刊宗旨,在中国期刊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相似文献   

8.
韦韬 《出版史料》2011,(4):90-91
为纪念茅盾先生逝世三十周年,茅盾故乡桐乡市政协文史委、桐乡市档案局(馆)编辑出版《茅盾墨迹》一书。本文是茅盾公子韦韬先生为该书写的序,本刊转载时用了现在的标题。谨向作者和《茅盾墨迹》编者表示真诚的谢意。——编者父亲茅盾,以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名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曾出任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达十五年之久。他勤于著述,始终保持着使用毛笔书写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因为韦韬先生(茅盾先生的儿子)所托,与黄山书社的新版《茅盾全集》的编辑高杨同志有了联系,其间我把我发现的茅盾从没有收进过人民文学版《茅盾全集》的文章和书信提供给出版社,使其全集更全.有一天,发现茅盾一封写于1946年给钱君匋先生的信,当时着实让我眼睛一亮,十分兴奋.因为我知道,茅盾与钱君匋虽然是同一个县的老乡,而且从上世纪20年代就认识并有了交往,作为装帧设计家的钱君匋还为茅盾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作品绘过封面,深得读者和作者的喜爱,此后两人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但是,在以往出版的茅盾书信集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茅盾写给钱君匋的信,所以看到茅盾这封写给钱君匋的信,我感到十分兴奋.然而,我读过这封信之后,发现茅盾与钱君匋的友谊竟然已经到熟不拘礼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省桐乡市档案馆珍藏的1054件茅盾档案"中,有茅盾撰写的日记、回忆录、书信、小说、诗词、文艺评论、读书笔记、译文等手稿原件610件14287页。茅盾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茅盾档案弥足珍贵。2010年,茅盾档案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春节后到桐乡蹲点调研期间,我有幸看到了部分茅盾档案。当我小心翻阅着一页页  相似文献   

11.
<正>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茅盾一生钟爱和垂青于文学发展事业,并在外国文学翻译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一、茅盾的文学翻译启蒙茅盾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风景秀丽,人文荟萃,为成就茅盾日后精致细腻的笔锋和开阔宽广的胸怀提供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20年代初,青年茅盾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略,成功地改革了<小说月报>,使之成为中国期刊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期刊和新文学的主阵地,对推动我国文学期刊由近代向现代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无疑,这也是茅盾编辑出版人生中光辉的一页.茅盾主编并成功地改革<小说月报>,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强烈的读者意识是其改革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在他作为作者和编者的主体意识中,读者意识始终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档案》2008,(2):25-25
2007年11月8日,由浙江省桐乡市政府主办,桐乡市档案局(馆)承办的茅盾、丰子恺档案捐赠仪式暨《茅盾、丰子恺珍贵档案展》开幕式在桐乡市档案馆隆重举行。茅盾之子韦韬、丰子恺之女丰一吟以及国家档案局馆室司副司长朱煜、浙江省档案局局长王立忠等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代表200多人参加了仪式。  相似文献   

14.
李频 《编辑之友》1993,(3):37-40
在中国期刊发展史上,茅盾曾倾心投入期刊评论工作,可以说是现代期刊评论的先驱。早在五四时期,茅盾就倡言期刊评论:“倘使一二‘有心者’肯破费工夫,博览每月出版的大大小小面目不一的文艺性定期刊,写这么一篇‘每月定期刊鸟瞰’之类的文章,给这个千奇百怪的‘文坛’画出一幅‘卡通’来,算是社会生活反映之反映,则对于读者未始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在翻看新中国的出版史料时,看到时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部长的沈雁冰(茅盾)在1950年9月15日全国出版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从文风看,可以肯定是茅盾亲笔所为,语气也是茅盾的。  相似文献   

16.
曾三传     
七、新疆之行1938年春天,曾三奉命去新疆工作,他在那里度过了两个春秋。1.西出阳关1938年2月,在一个晴朗的上午,曾三由延安乘汽车向甘肃兰州方向驶去。乍暖还寒的延安城渐渐隐上了,曾三的心,随着汽车的颠簸也在剧烈地跳动着,在延安一幕幕波澜壮阔的生活画面,不断地在他的脑海里闪现……  相似文献   

17.
茅盾研究的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茅盾评传》是一部新的茅盾研究专著。伟大的文学巨匠茅盾,从他踏上文坛起到逝世止,在我国文坛上整整耕耘了65个年头,为我们树立了无数的丰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对于他的卓越贡献,过去只着重研究茅盾生活及文学成就的某一些方面,还没有一部比较全面而详细的传记或评传出版。邵伯周的《茅盾评传》则弥补了这一缺憾,成为我国目前茅盾研究著作中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专著。《茅盾评传》除书首的前言和书后的结语外,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每编又分为若干章,章下再分节,根据具体情况从纵的或横的方面,或纵横交错地用叙事和评论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而系统地阐述茅盾各个历史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杰出文学家茅盾的著作总集《茅盾全集》,即将出版。《茅盾全集》出版工作,由周扬、巴金等30余人组成的“茅盾全集编委会”领导进行。中国作家协会组建的茅盾全集编辑室,进行工作已经一年多,目前正在编茅盾著作中的创作部分。这是我国首次编辑的一部较完备的茅盾著作总集。全集收作者65年来各类著述,按文体分类编年的原则进行编排,内容包括:中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共9卷;  相似文献   

19.
正茅盾研究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即茅盾发表《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之后,至今已走过八十多年的历程。其间,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子夜》的出版,《林家铺子》及《春蚕》《秋收》《残冬》等农村三部曲的问世,一千四百多万字的作品,奠定了茅盾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茅盾1981年3月27日去世后,其巨大的文学贡献和思  相似文献   

20.
经张伯海同志推荐,叶子铭先生为青年学者李频著《编辑家茅盾评传》(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宋应离)作了序,序文说——1983年3月下旬,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茅盾研究学术讨论会的开幕式上,周扬同志在谈到对茅盾的认识时,曾以自省的口吻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认识一个人,特别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是不容易的。”他在谈到茅盾的多方面贡献时还说:“我觉得好像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就是只把茅盾看成是个大作家,而对作为编辑、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