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蕾 《新课程研究》2009,(6):158-160
德育,不仅是孩子的立身之本,而且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未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德育往往会受到忽视。究其原因,是因为德育脱离实际,功利教育、形式主义的东西使德育失去了实效。因此,必须摒弃功利思想,使德育回归到生活实际中,变一味地灌输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变"速成"为"养成",求真务实,作好表率,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和社会道德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0,(21):F0002-F0002,F0003,F0004
构建德育体系打造德育品牌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努力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以此为切入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体验教育为载体,凸显德育特色,充分发挥德育组织积极、开拓、自立、创新的作用,整体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育人环境建设效果显著,开创了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格局,德育队伍育人能力显著增强。"今日我以风华为荣,明日风华以我为荣"的校训引领着学校的德育工作,培养会做人、会学习、善交流、善合作,社会适应性好的,  相似文献   

3.
彭晓丽 《海南教育》2014,(12):18-19
深圳市罗湖区景贝小学坚持"创造主动发展的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以"情感共鸣"为内驱力,以开展孝心行动、设立班级岗位为抓手,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着重在"实"字上谋发展,在"新"字上求突破、养孝心,抓规范、促养成,逐步达成学生自理自律的德育境界,力求做到"我的成长我做主",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整体规划德育目标,明确德育管理方向1.分年段细化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了解儿童的真实需求、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是学校有效地实施品德教育的基本前提。品德教育应本着"建构"适应全体儿童需求的德育课程为宗旨,关注"儿童文化",探究当代儿童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坚持多样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原则,变说教式的德育课堂为挖掘儿童潜能和展示儿童特长的舞台,有效地将学校课程和社会教育资源相整合,以确保德育课程具有正确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赵艺 《教育学术月刊》2010,(8):37-39,80
多元化社会、"个性发展"道德教育模式、道德习惯的养成等时代境遇给德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带来了困难,为促进德育评价体系符合当今时代变革,德育评价应该把"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多元化、互动化作为自己应有的转向。在面对时代遭遇时,德育工作者应努力建立以德育课程评价为主、德育实践评价为辅的双维评价体系;将德育评价的内容及细则多元化,同时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德育评价体系网。  相似文献   

6.
中职学生素质下降,厌学情绪突出,已是不争的事实。单一而刻板的教学模式、沉闷而机械的学习生活,令本已厌学的学生缺少自主性和愉快感,他们无奈而压抑地、被动地接受着知识。如何让中职学生在德育课堂上焕发出生命活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其关键在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打造快乐的课堂,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快乐地学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当前社会转型期德育面临的困境为背景,分析了互动式教学所依托的理论依据——生活德育模式,并以"社会公德教学"为例,论述了在互动式教学中贯彻生活德育的路径方法,尝试探讨互动式教学在提高德育实效性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中专德育话语存在普遍的失当低效问题,要扭转这一局面,德育话语应遵循"五性"(适用性、对话性、时效性、修辞性、主体间性)原则,探索行之有效的"如何说学生才肯听,如何听学生才愿说"的德育话语策略,使德育话语能体现时代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关注话语修辞语境,变控制、强制为交流对话,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以建构有效的大中专德育话语。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多媒体辅助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初中政治复习课借助于多媒体的辅助平台,变"机灌要我学"为"我要学";利用多媒体把课堂还原为活生生的生活,变社会问题为教育话题,使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教师要把多媒体展示下教学的引领与学生自主探究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独立自主梳理整合散乱知识的过程中搭建知识能力间的有机联系,变分散为整体;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变封闭为开放的生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
实施德育实践“八项工程” 提升大学生非专业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许多高校德育实践观念淡化、德育实践载体滞后的现状,在充分借鉴德育实践经验、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并实施德育实践"八项工程",搭建活动载体和实践平台,建立"四大模块"考核体系,把德育渗透于各个环节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认知社会、团队协作、组织领导等非专业素质,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一、从时代的维度看"中国问题"对德育的挑战 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的大门,中国不仅处于社会转型的急剧嬗变中,而且还恰逢人类社会"全球化"的迅猛浪潮。正是如此错综复杂的社会和时代环境构成了当代中国德育问题的维度。如何面向"中国问题"来构建中国德育?这是当代中国德育研究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一)社会转型与德育"所谓社...  相似文献   

12.
杨小兔 《考试周刊》2012,(20):22-2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快乐教育的研究活动受到社会的诸多关注。快乐教育以"乐教""乐学"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以"要我学"变"我要学"为目的,让老师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德育为先"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萌芽于奴隶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革新于社会主义社会,为我们把握传统德育和智育关系的历史演变及走向提供了历史的根据,尤其对当前实施"德育为先"教育方针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商科伟 《考试周刊》2011,(19):177-177
为提高物理课堂效率,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变"被动思考"为"主动思考";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15.
陈梅琴 《考试周刊》2009,(51):218-219
文章就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中学困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学困生表现的具体特征和其形成原因,认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和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因素,总结出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并指出运用"归因分析、期望诱导、优化教法、家校联系"对转化学困生是符合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的,具有可操作性,能起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不会学"为"我会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美和道德是"亲姐妹"。在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中,美育与德育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以美辅德",是当前完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点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南素珠 《成才之路》2010,(21):17-1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启发寻求自我教育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要使德育落在实处,只是单纯地依靠强制监督手段是不行的。长期有效的德育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接纳、自我思考、自我奋进。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只有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意志、自我监督、自我训练、自我总结等自我教育意识、习惯及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形成,解决学生自我心理矛盾,变他律为自律。  相似文献   

18.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乐学"是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一旦有了这个内驱力,就会自觉地投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过程中的德育能力 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德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狭义德育单指道德品质教育。本文重点探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广义德育,即"是把本学科内蕴涵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态度以及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教育"。就教学德育的本质而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让我看到了德育在教育教学上的重大使命,也让我决定工作中把德育放在教育首位。学校组织去凤城六中学习,六中的副校长说:"德育创新为六中学生的发展插上了翅膀,让他们有了更广阔的翱翔空间。"学习期间,我也切实感受到了六中孩子们的与众不同。回来后,我把学到的理念运用到我的教学中,没想到,对我们这群农村的孩子也同样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