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活动与探究",用10ml量筒量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在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按教材要求的正确加热方法,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一次在组织学生进行该"活动与探究"时遇到  相似文献   

2.
郝俊杰 《快乐阅读》2011,(9):120-121
我们班同学在做"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时,虽然从头至尾都认真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去做,实验效果却并不理想,不是颜色各种各样,就是实验结论不符合实验理论要求,甚至有个别同学还得出了蔗糖溶液先变色而淀粉溶液未变色的相反结论。为此,我们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又做了多次实验,有了很多新的体会。先介绍实验使用的药品:淀粉酶是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在淀粉检测实验中的意外现象,以及教师针对意外现象开展继续探究的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4.
唐晓明 《中学生物学》2006,22(12):36-37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出现意外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化解意外,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中,"意外"常有发生,作为教师应该将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这样的课堂才会鲜活。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化学教学中要大力挖掘实验中的各种"意外",在实验过程中要巧妙诱导学生产生"意外",提醒学生捕捉"意外",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帮助学生开展探究,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7.
韩士权 《考试周刊》2010,(2):191-194
科学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科学、学习科学。但是,我们都有这种经历,就是在课堂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意外”的实验,这些都是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对于这种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若能加以科学的开发与利用.其效果往往就会与成功的实验相同.甚至有时是成功的实验所达不到的。通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本文作者首先对实验课“意外”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几个亲身经历和观摩的案例出发,以实际案例重点探索了如何捕捉实验意外.促进课堂有效生成的策略.意在打破固有的模式.使课堂中的实验“意外”为我所用,体现价值,使科学课堂教学更富有内涵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近年来中考和竞赛化学实验探究考题进行了举例说明,对实验探究试题的特点进行了充分分析,对更好地把握教材的广度和深度极为有利.一、实验操作再探究例1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赤铁矿粉和过量的木炭粉进行混合(假设试样中的杂质不发生变化),然后用图1装置进行合理测定.(1)为了防止倒吸,在加热停止前  相似文献   

9.
例题: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丙,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置于0℃、25℃、100℃的水浴中加热约5min,取出试管。再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用50~60℃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第7面"科学探究——淀粉的水解",在检验淀粉是否水解以及是否水解完全时设计如下反应。1.在试管1中放人0.5 g淀粉和4 mL水,在试管2中放人0.5 g淀粉和4 mL 20%的硫酸溶液,加热试管3min~4 min。2.用碱液中和试管2中的硫酸溶液至弱碱性,把一  相似文献   

11.
殷晓珊 《生物学教学》2010,35(12):46-46,39
“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学教材中的探究实验,通过探索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让学生了解大分子物质在体内是如何变成小分子物质的。教材中是这样进行实验对照的:(1)适量馒头碎屑+2mL清水,37℃保温;(2)适量馒头碎屑+2mL唾液,37℃保温。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实验,在理解生物与化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按照教材中实验的用具与方法,耗时过长,教师无法在一节课堂教学时间段内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此,笔者对本探究实验进行相应的改进,缩短了实验时间,降低操作难度且结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面临各种意外,通过整合过程性实验、完善教材实验、设置对照实验、创新实验设计等,让实验意外变成一种教学资源,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酶”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酶的催化作用只有在一定温度和pH下才能表现出来。下面拟对“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浅议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意外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会出现不同于一般情况、不符合预测的"意外数据".传统教学中老师们常常认为它是影响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干扰和差错.分析原因,"意外数据"正是探究活动科学本质的一种体现.适时调整和选择教学策略,"意外数据"成为发展儿童科学素养的良好教学契机.  相似文献   

15.
<正>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实验教学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对实验条件的探究上,而应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注重实验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1]。  相似文献   

16.
正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所给的材料和试剂独立设计实验,探究温度与pH条件对两种酶活性的影响。在活动方案的材料用具栏目中,编者特别注明:"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该建议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选择实验材料指明了方向,降低了实验的盲目性。同时,该建议也使得部分学生甚至是教师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探究温  相似文献   

17.
赵赣 《生物学教学》2011,36(2):41-41
有关酶活性的实验一般都涵盖了酶的专一性、pH、温度以及抑制剂、激活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等内容。常用淀粉酶(如让学生用自制的唾液淀粉酶或课前准备好的其他淀粉酶液)来考察完成这些内容。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课堂效率提高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注重并进行预实验。预实验可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行性,通过预实验选取最佳实验材料,并不断探索创新,改进一些实验的传统方法,优化实验结果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陈锋 《小学生》2012,(12):1-1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接纳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诚交往、共同探讨,获得知识的互动过程。由于数学活动的开放性较强,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旁逸斜出,即使课前预设再充分,一节课也会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遭遇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其实,课堂意外是学生真实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与课前预测不一致的教学因素或情景,这些意外的、随机的情况被称为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拓展这些“意外”资源,不仅可以活化课堂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