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华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历史悠久,业绩辉煌,对亚洲乃至世界都有巨大影响。"礼治"是中华法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无独有偶,埃利希的"活法"理论与中华法系的礼治有共通之处,并且其在西方法律中有重要影响。运用问题历史分析、文化模式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埃利希"活法"理论与中华法系的"礼治"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通过法律实证主义的理论梳理,我们认为"活法"具有方法论上的工具性意义,因此在关系社会下的非正式规范与正式规范的比较研究过程中,可用"活法"证成非正式规范在中国关系社会中的现实价值,进而在法学科上具有本土性转向的现实和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晚近发展起来的“软法”及其面相业已成为学术界的一块新辟领地.追根溯源,软法导源于埃利希的“活法”理论.由软法的历史发展之维观之,软法之治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已不可或缺.承认软法的价值,有利于法治国家语境下规则意识的养成,有助于传统法律规则外社会难题的破解.  相似文献   

4.
美国现实主义法学针对传统法学独尊“纸面上的法律”提出了“活法”概念。卢埃林认为:法律是官员关于纠纷的行为;弗兰克认为:法律并不是“书本上的法律”,而是“行动中的法律”;“活法”概念向人们揭示了:影响人们行为、决定司法审判的不仅只有国家立法机关创制的成文法和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官所创之法(判例法),社会现实的其他事物,如政治、经济、道德、习俗、甚至人们的感觉情绪都对法律生活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活法”将“法律”概念泛化,与其他社会规范混同;法律的“意义”并非必须期待“活法”来填充,现行法(实体法)已具有“先决强制力”;官员行动并不等于法律规则本身,而只是适用法律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美国社会学法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庞德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而影响深远的法学家之一,其法律思想将社会学的方法引入法学研究中,开拓了法学的新视野.社会控制理论是庞德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既表述了庞德的法社会学的实用主义思想,同时也贯穿了很强的社会功利主义法学关于社会利益的思想.同样,该理论在我国当前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学术界对庞德翻译的中国古诗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庞德荚译中国古诗中误译的典型范例,从勒菲弗尔的“三要素”理论来分析其误译的根源,据此认为庞德的翻译是在“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这三要素的制约下,对原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其误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战国策派 ,抗战语境中的文化流派。借助“历史形态学”提供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该派认为 ,西方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以“地缘国家”为归属 ,“个性焕发”、“国命整合”为基本内容的民族主义。改造中国文化 ,就在于吸收浮士德无限进取的精神 ,呼唤英雄主义 ,改造国民性。笔者提炼了该派学说的基本理念 ,认为其学术性格中对“时代的意义”的强烈关注 ,以及广阔视野的“理想主义”值得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8.
"X上"和"X里"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上”和“里”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方位词。一般认为,“X上”和“X里”相通交叉甚少。通过深入考察各种本,我们发现两不仅在单纯的空间方位上有相通之处,而且在隐喻的概念范畴中,也有相通之处。本作尝试从隐喻角度说明和解释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法律的发展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这一命题的基础就是把法律与秩序等同,这就忽视了法的自我衍生功能而认为国家法的无用。在把这一命题与马克思主义法学一个命题的比较后作者认为法律制度是法律发展的关键,尽管这个结论也是现象性的。  相似文献   

10.
“Miss”和“小姐”称谓在语义中有重合之处,但也不完全对等。本文旨在研究二词在中英文中起源演变,探讨其发展规律,以便使跨文化交际更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1.
家族法规既是中华法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又具有区别于国家成文法的特征,在调整对象、调整范围、罪名体系、适用范围、保障实施、制定修改程序等方面与国家法存在着巨大差异。既要在法律的视域范围内审视家族法规,又要在社会、道德视野下探究它的属性,以便认清家族法规作为社会共同体法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现有关于经济法本质的讨论基本建立在实在法基础之上。单纯从实在法角度探讨经济法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回答关于经济法存在与否的三个最基本问题,即经济法是否独立成为部门法、经济法是什么以及经济法属于公法、私法还是社会法。因此有必要从自然法的视角重新审视经济法的本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法律部门的概念只是实在法的概念,与经济法的本质无关;经济法可界定为是基于人性而产生的确定性的经济管理社会关系,它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上,而非建立在实在法基础上;经济法无所谓公法、私法或社会法,因为公法、私法和社会法的划分属实在法范畴,不反映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西方自然法观念与我国现代法治理念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自然法学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特别强调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法的功能和作用不仅是强制工具和手段,还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体现。因此,弘扬法的形而上价值,展现法律的终极关怀,提升人们对法的尊重和信仰,这是我国法治建设重要的社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依法治国不仅要有一套完备的法制体系,还要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内含的基本价值的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化进程的精神动力,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培养法律信仰的基本路径包括:破除权力本位,树立法律权威;增强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执法、司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疏通从利益需求认同到法律价值认同的渠道;完善赏罚机制,促进司法公平.  相似文献   

15.
纵观社会保障发展的历史过程,各国的社会保障法都是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化而产生的。英国不仅是社会保障的发源地之一,而且也是社会保障法的萌芽之地,有必要对英国社会保障法的演变和改革进行梳理,对中国社会保障法提出可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的属性研究必须应当建立在一定的标准之上,援引近临相关学科的基本范畴,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法的独立性和科学性予以审视,在同属于法律规范的范围内探讨部门法律属性,应当遵循"厚特殊轻一般"的原则.经济法的属性即是如此.我们不怀疑经济法的社会性,但不赞同将社会性作为经济法的独立属性予以探讨.相反,从经济法的逻辑起点到经济法的价值归宿都在彰显其独立于其他部门法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应对风险社会的一种刑事公共政策的产物,起源于欧洲的风险刑法理论及其立法实践在我国刑法学界遭到了许多批判.但通过对这些批判的分析发现,风险刑法理论并非如其批判者声称之那样危险.以实用主义为导向的民众共识可以被作为区分“被允许的危险”和“不被允许的危险”的标准,并以此作为“不被允许的危险”行为的入罪根据.风险刑法理论不是对传统刑法理论的革命,而是为应对风险之需要而对传统刑法理论的适当修正和补充.风险刑法是否包含对公民宪法权利构成威胁的风险,归根结底不是一个事实问题,而是一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律具有在社会主体间价值共识与认同基础上的社会信用性。法律信用既是法治运行系统中客观存在的基本要素,又是社会主体应当具备的一种主观心态与文化素质。法律信用在法治系统构成中占据基础性与决定性地位。考察与把握法律的社会信用性,有助于充分认识法的运行的内在结构,养成法律权威与法律信仰的法治观念,自觉进行法治实践活动,遵循法治的基本要求,在理念层次上保障法治实效的真正实现,促进社会生活和谐稳定与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不过是具体的,最低的道德,因而都仅仅是一些具体的,特殊的,琐琐碎碎的规则;法律自身没有原则;法律是双道德原则为原则的,法律的原则,如正义,平等,自由等等,并不是法律,而是道德,因此,大体说来,一切社会活动最终便都是对于某种道德的实现,于是虽然一个社会的道德本身,不过是一纸空,是软弱无力的,因而并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原因;但是,一个社会实行何种道德,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原因,推行优良的道德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原因;推行恶劣道德是社会停滞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古代罗马社会传给我们有形的精神文化遗产中,最著名的一项就是罗马法。罗马法既是古代社会最发达的法律体系,也构成了近现代西方法和法学的历史基础。为了更清晰的认识罗马法,本文从不同的视角,简述了罗马法的三个特征:法与法律的对立与统一、宗教与皇权的结合、保守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