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与文学的张力——略论张恨水副刊连载小说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化传播史上,张恨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物。通常人们视其为通俗小说大家,而他把记者当作自己终生的职业,再三说自己首先是记者,其次才是写小说的。在26年的新闻职业生涯里,他的岗位遍及内外勤及经理部,也动用积蓄创办报纸,是个多面手。他毕生的小说创作与新闻工作如影随形。张恨水小说以报纸副刊为主要流传渠道。  相似文献   

2.
现代小说大师张恨水,一生刻苦自学,勤于笔耕,在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出了四千余万字的作品。人们素以“著作等身”赞誉作家,而张恨水的作品与他并不矮的身材比起来,却可以称得上“著作倍身”了。由于张恨水从少年时代一直到晚年都勤于学习、写作,所以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小说大师,而事实上,新闻记者才是他的正业,他从事新闻工作长达30年,在整个报业生涯中,他的支撑点都落在报纸副刊上。目前,学界关于张恨水新闻思想的研究不多,本文着重探讨张恨水在编辑副刊的实践中形成的主要新闻思想,包括以小说反映社会新闻事实,予副刊以鲜明的新闻性;重视副刊的舆论监督作用;主张新闻自由等。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国内最走红的作家,首推张恨水.他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风靡全国,倾倒无数男女.他每天同时给七八家报纸创作连载小说,其效率才思可谓天下无敌.他不仅用连载小说救活了多种报纸,且以一支笔养活着数十口人的一个大家族,一生创作作品高达2000余万字,堪称海内第一.张恨水原名张心远,而说到张恨水这个笔名的来历,还与南唐后主李煜的名句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是安徽潜山县人,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产作家.他一生写小说124部,计3000多万字,是名副其实的著作等身的作家,在报界也是顶尖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书讯     
随着电视剧《金粉世家》的热播,张恨水这个名字一下子又回到了当下读者的视野中。他的作品一部接一部重新出现在图书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张恨水热。其实,张恨水不仅是著名的小说家,还是一位极有成就的散文家,他一生创作散文四百余万字。《绿了芭蕉》就是从其洋洋数百万言的散文作品中精选出的一本散文集。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的新闻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的新闻生涯萧笛时下提起《啼笑因缘》,恐怕不知道的人不多,但要说张恨水办报纸、当记者,知道的人恐怕就未必多了。其实写小说在张恨水说来只不过是“副业”,他的终身职业是新闻记者。从1918年参加新闻工作,到1948年退职,张恨水从事新闻工作长达三十年...  相似文献   

8.
张恨水先生系安徽省潜山县岭头乡人,他是一位誉满中外的高产作家,又是主编报纸副刊的高手。他自1919年步入新闻界,在长达30年的新闻生涯中,先后主编过《皖江日报》副刊、《世界晚报》副刊、《世界日报》副刊以及北平《新民报》副刊等。张恨水主编报纸副刊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9.
秦人贾平凹说.衡量一个人能否成为小说作家.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其是否具有讲故事的能力。从某种角度来看。他的这一观点.无疑也适合新闻人。因为.当我们的新闻人将一篇人物或事件新闻呈现给读者时.能否引起共鸣.首先要看其是否以故事吸引人、打动人.进而取得感染人、教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星海 《军事记者》2003,(3):32-33
☆在“新闻人”栏目中,我们向你推荐介绍《情系青藏线美文如青泉》一文。此文介绍的是我军老新闻工作者、军旅作家王宗仁同志。王宗仁无论是当新闻干事,还是从事报告文学创作,总是不忘“深入”二字,尤其是条件艰苦的青藏高原,成了他体验生活的基地,这种亲历精神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1.
能不能写出让读者心头一热的社会新闻人物,这是从事党报社会新闻采写的难点。社会新闻人物报道也就是常说的人物通讯,是社会新闻最常见的报道方式,每天都见诸报端,字数一般在1000字至1200字,在采写这样的千字文中,如何挖掘出人物的一二件让读者心头一热的事件,打动广大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又同时是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禄秦剑 《报刊之友》2012,(11):116-117
人物是文学作品写作的核心,写好人物是代表一个作家写作水平,文学功底最集中的表现,而写人物对于新闻工作者也同样重要,一篇通讯报道中,只要人物写好了,通篇报道就活了,读者喜欢去看,笔者通过对典型通讯的分析,分析新闻事件人物描写在新闻报道写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百年小说大师张恨水的『编辑』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吉  杨铁梅 《编辑之友》2010,(11):123-125
提起张恨水,名家如是说--老舍:"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张友鸾:"我们同时代的一位章回小说大师." 孔庆东:"对于中国现代的通俗小说,张恨水是天字第一号人物";他"为中国传统的通俗小说奏出了绝响". 由是,张恨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通俗小说""章回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多,小说水平高,名气更大,被孔庆东先生称作"百年小说大师".  相似文献   

14.
胡延宁 《军事记者》2003,(11):40-40
★写消息,大都要涉及到背景。背景在消息写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常常能起到承前启后、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受众明白和弄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美国记者沃尔特·福克斯在《新闻写作》一书中写到:“迄今为止,‘背景材料’一词都用于表示那种为读者完全理解一篇报道所需的事实信息。它从基本的信息,如新闻事件所涉及人物的姓名、年龄、职业和住址等,一直到与此前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记者只要提出正确的问题一般差不多肯定可以获得的信息。”我以为,这段话基本上回答了消息需要什么样的背景。要使背景成为一景,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把背…  相似文献   

15.
作为职业报人和通俗小说大家的张恨水,编辑副刊和创作小说在副刊上连载,相辅相成。副刊编辑所具有的敏锐的观察能力、迅捷的反应能力和丰富的编报经验,使其在业余时间创作的连载小说呈现出新闻化和报纸化的特征。而作为小说家,长期将小说投放在副刊上连载,也必然会扩大报刊的发行量,提高报刊的可读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或左右一定时期报刊的办报方针。张恨水集职业副刊编辑与报刊连载小说作家为一身,在编创结合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因主副业之间的矛盾和报刊小说连载的主客观原因而留下一些遗憾。  相似文献   

16.
余玉 《新闻大学》2020,(3):71-83,119,120
陈景韩是清末民初一位真正以报业为志趣的报人,然而他在新闻史人物研究中的地位一直被边缘化。他曾任职上海《时报》和《申报》长达28年,在其漫长的新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报刊经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闻思想,集中表现在独立的新闻职业精神、客观公正的新闻理念、不随流俗的报业革新思想,以及富有远见的新闻团体意识。他的新闻思想对近现代新闻业的职业身份转变、新闻本位复归、业务革新倡行、团体意识提升、职业伦理规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3年6月30日,《北京青年报》A叠第二版出现一个加框的小栏目“本报更正”,对该报6月28日和29日消息中出现的差错提出更正,并为此向读者致歉。同时,该栏目还告诉读者与之联系的E-mail地址。这个栏目反映了该报的编者新添了一份新闻工作的职业意识,令人感到欣慰。这个小栏目在观念上涉及的是新闻法或新闻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更正与答辩权。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初,我曾采写了一篇稿件《“小作家”作文不及格》,讲述了这样一个新闻事件: 谷阳是位女中学生,她15岁时就在青少年刊物上连载发表了10期、约3万字的短篇小说,16岁时又写出了12万字的中篇儿童科幻小说。谷阳所创作的小说广为小读者喜爱,其宽阔的写作思路和驾驭文  相似文献   

19.
朱莉莎 《视听纵横》2005,(5):112-113
人物纪录片的解说与新闻播音有很大不同。新闻追求的是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播音员在给新闻稿件配音时无需融入太多的感情色彩。而人物纪录片创作的目的是展现人物风采,讲述不同类型人物的闪光点,播音员在解说时首先要准确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不仅要把编导的市场观点和种种感受以及深刻浓烈的情感色彩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吴珏 《报刊之友》2014,(2):16-17,24
新闻叙事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这个过程涉及多方交际者,如新闻叙述者、新闻人物,以及新闻读者。在此过程中,交际多方的身份得以建构。无论是新闻叙述者,新闻人物,还是新闻读者,其身份都不是单一、静止的,而是多元且动态变化的。受到不同交际需要的影响,出于不同目的,新闻叙述者给自己构建了多样化的身份,同时也选择性地给新闻人物构建了多重身份;而新闻读者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受到叙述者描述的影响,也会给自己建构不同的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