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出父母的影子.俗话说,家富出娇儿,要怪的不是娇儿之果,前因是家境殷实、娇生惯养;家贫出孝子,要赞的不是孝子之实,种下的果是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孩子是一块璞玉,雕琢成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期望、观念和方法.实际上,有孩子的父母个个都是教育家,只是因为观念和方法不一样,结出的果就各异.因此,和父母们聊聊育儿养女经,使孩子的成长既符合天性,又健康快乐,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父母教育孩子要站在一条阵线,不能一个说好一个说坏。因为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从爸爸这里受责骂,他便想从妈妈那里得到安慰。对于孩子某个行为或观念,夫妻之间要经常沟通和了解,夫妻在处理孩子的态度的温和和严厉上可以有所差别,但立场一定要一致。专家提出,对孩子的管教,不妨试试“八字诀”,即:管束、期望、教导、关爱。对孩子学习不要急于求成,要保持长远的积极性。孩子学东西,父母总有期望在当中。是专门为了追求成绩,还是让孩子能从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孩子学习,无论是在外面或在家中,都要创造一种愉快的氛围,让孩子学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说说简单,操作起来却很难。作为养育孩子的核心人物——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时,也会因观念的不同或经验缺乏而举棋不定。为此,我们给父母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食物不是惩罚或奖励的手段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牢记自己的错误“,剥夺”了他们吃晚饭的权利,这样的惩罚将使孩子担心自己会挨饿,因此,为了防止以后“可能的”受罚,孩子一有机会就会吃东西。许多父母都很喜欢把零食作为奖励,拿到奖品的孩子会感到通过自己努力争取来的食物更有价值。但孩子所收到的信息显然是错误的,以后他们会把米饭…  相似文献   

4.
本刊的创刊宗旨是成为育人者的帮助.通过这个平台帮助父母和老师培育儿童的良好习惯和品格,从而为孩子打下一生的根基。培养孩子的品格。越早越好。本刊目前关注的儿童群体为小学生及幼儿园的孩子。每一位父母都会在教导子女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透过正确的教导拥有健全美好的品格;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条独特的历程,在这条道路上,孩子在长大,父母也在成长。作为直接面对孩子的家长和老师,你们在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精彩的体会和思考。本刊诚挚向您征稿。  相似文献   

5.
父母习惯于教导孩子,而不善于引导孩子。有些孩子比较内向,平时喜欢一个人待着,不喜欢和同伴玩,和父母的交流也不多。这不仅与孩子的气质类型有关,也与父母的性格特点、教养方式、成长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刊的创刊宗旨是成为育人者的帮助,通过这个平台帮助父母和老师培育儿童的良好习惯和品格,从而为孩子打下一生的根基。培养孩子的品格,越早越好。本刊目前关注的儿童群体为小学生及幼儿园的孩子。每一位父母都会在教导子女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透过正确的教导拥有健全美好的品格;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条独特的历程.在这条道路上,孩子在长大,父母也在成长。  相似文献   

7.
创造一种“听的气氛”。让十几岁的孩子坐下来谈,很不自然。要创造一种自然氛围和孩子们保留特定的时间,晚饭是分享家庭时光的重要机会,但往往被忽略。父母对孩子每晚所讲的内容很感兴趣,孩子就会觉得有种被尊敬的感受。学习“平行交谈”的艺术。当你在忙时,留意一下孩子在干什么,并与之讨论,这叫平行交谈。这种非对抗性的环境对父母、孩子都很适合。特别是父亲,他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这样可以避开所谓的“冲突”。作一个顾问,而不是经理。父母给孩子建议,甚至好的建议,他们也会不理睬。他们需要的是顾问、支持者。当你知道孩子…  相似文献   

8.
职业父母也有不多不少24小时,你仍然可以随时教导和训练孩子,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乐趣。职业父母都很忙,一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短。父母们都觉得自己在事业上打拼,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事实上,按教养的标准,大部分父母是在养孩子,而不是教孩子。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法则是过程法则。儿童教育是平时点点滴滴的渗透,若干年后才看到教育的效果。如果我们平时没有进行长期的细致的教导,心里又带着高度期盼的心,许多的父母到时难免会感到失望。  相似文献   

9.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扮演着多重角色,起着身先士卒的作用,所以,在孩子启蒙教育方面,就需要我们父母多多研究一些恰当的教育方法,引领孩子健康的成长。本文笔者本身就是一个孩子的家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现实情况,探讨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怎么做,才会让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都很健康。  相似文献   

10.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位聪明、讲礼貌、成绩优秀的好孩子。而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好孩子,仅仅只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或是耐心教导吗?当然不是!西方父母认为,要培养孩子培养成还孩子,就先要把家长培养成好家长。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父母为了孩子是如何从自己做起的吧!第一课:把家庭教育放在首位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家长要做到这一点的确有点困难。但是西方好的父母总是会抽出时间来与教育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教育孩子是他们最重要的事。美国的一家著名化妆品公司就把“FAMILYFIRST”(家庭第一)写在员工守…  相似文献   

11.
《家教指南》2007,(9):32-32
孩子并非天生就知道对错,是非观念必须通过父母的教导才能懂得,管教就是要帮孩子建立行为的尺度和准则。父母要孩子遵守规矩,但是规矩是成人规定的,孩子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可以,那样做不可以。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摇篮,也是对孩子毕生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珍妮·艾里姆曾说过:“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父母虽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但却是对孩子影响最大、意义最深远的人生导师.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顺利成长.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父母可以说是拼尽了所有的力气,无怨无悔地为孩子付出一切.即便如此,在育儿这条道上,许多家长绞尽脑汁却未能走进孩子内心深处,部分父母与子女的矛盾重重、冲突不断,亲子之间两败俱伤、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3.
笨小孩     
城乡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农村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似乎更懂事。章《笨小孩》勾勒出的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少年形象。作通过对儿时经历的几件小事的描述,既写出了父母对自己的百般疼爱与担忧,也写出了“我”在父母之爱这种无形的力量的感召下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告诫我们:对于父母,应该持有一种温和宽厚的感情,以宽容、博大的胸怀去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因为“孩子所犯的错误,连上帝都可以原谅”,所以“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和呵护,也会长成顶天立地的栋梁”。  相似文献   

14.
吴建琛 《家庭教育》2008,(12):30-31
教导孩子明智地选择电视节目。是父母的一种责任:汽车也有危险,不过负责的父母会教导孩子怎样过马路和扣上安全带。在看电视方面,父母同样有责任教导孩子。——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杰罗姆·辛格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应树立的三个观念李玉宝一、子女是独立人的观念孩子自生下来,便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有别于父母的个体。有自个儿的生理特征,有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生理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生理的生长发育、心理的发生发展,最终都是要通过孩子内部的矛盾运动的。作为...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宝贝性格的养成,跟从小父母的教育方式分不开。孩子胆小,父母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正确,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负担,压制了孩子的天性,就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胆小的个性。那么,父母该怎么避免错误的教育方式呢?孩子胆小又该怎么办呢?问题一:哪些教育误区让孩子变得胆小?  相似文献   

17.
朱株 《湖南教育》2014,(12):58-59
“我们究竟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这是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质问所有家长和教师的一句话。现实中,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自己的话,都会不自觉地强调父母多么正确且充满先见之明,而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样的言行其实透露给了孩子一种信息:“你什么都不懂”“你千万不能自己行动”“小孩子总是错误和愚蠢的”……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行为习惯在家庭中是怎样形成的呢?主要是通过四种方式——教育、感化、模仿和熏陶。“教育”即父母有意识地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教导,孩子也有意识地去学习;“感化”即父母有意地为孩子做出榜样和示范,使得孩子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学到很多习惯;“模仿”即父母并没有特意教导孩子.而孩子有意地观察并习得行为习惯;“熏陶”则是父母的教导和孩子的学习都是无意的.孩子也能获得很多行为习惯。见下表。  相似文献   

19.
white lie     
老师和父母都经常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要撒谎。但是,谎言也有善恶之分。在英语中,不同颜色的谎言有不同的含义。如white  相似文献   

20.
<正>学校以外:家庭教育在学校以外,家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幼儿开始,父母的每一个举动、行为、与人相处的方法,便成为对孩子的身教。父母在教导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等内容时,特别重视做出这些判断时背后所遵循的原则,即是对子女重要的价值观教育。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母亲会留在家中养育孩子,孩子会从她们身上学到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