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才子郑板桥,工诗词书画,尤善画竹。《郑板桥集》中有段画论,发人深省: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像,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相似文献
2.
4.
5.
6.
《教学月刊(中学下旬版)》2019,(6)
<正>刚搬来小区不久,我就对这里的竹好奇了起来。一那天,我到楼下骑车去转转,骑着骑着,不由得按住刹车。哇!好嫩好绿的竹子啊!只见一片青绿色,矗立在阴暗的角落。走近一看,根根竹子都挺立着。突然,一股恶臭钻入我的鼻孔,我赶忙捂住了口鼻。心想:什么东西这么臭啊?定睛一看,哎呀!一个臭水沟! 相似文献
11.
冯瑞华 《小学阅读指南(3-6年级)》2003,(12)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 相似文献
12.
14.
龚诗煦 《东方少年(阳光阅读)》2022,(4)
有人喜欢花的娇艳芬芳,有人喜欢柳的啊娜多姿。我既喜欢花又喜欢柳,但我更喜欢竹。竹没有花的娇艳,也没有柳的婀娜,但它自有一种独特的魅力。竹的全身都流动着盎然的绿,一派生机勃勃,作为绿化植物,一年四季都能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16.
林西莉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2,(2)
汉字,美丽且充满神秘感:它们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林西莉在其《汉字王国》中,以引人入胜和活泼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三四千年以前汉字的产生,形象地描述了反映古代人生活和环境的古老汉字。从理论上讲,《汉字王国》是一部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字的作品,但内容却关系到整个中国的文明史。林西莉女士没有使用“经院式”的语言,而是使用她特有的表达方式“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轻松、自如,优美、动听。本文就是从该书中节选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7.
曹敏 《中小学作文教学(小学版)》2005,(9)
我的家乡——常德鼎城是盛产毛竹的好地方。这里到处都是青翠的竹林,就像是一片片碧绿的海。春天到了。春雨沙沙,青幽幽的竹林里一片生机盎然,一棵棵嫩黄的笋尖儿羞答答地钻出泥土,不几天,满山遍野便是亭亭玉立的嫩竹。夏天的傍晚,在竹影婆娑、凉风习习的竹林里,大人们在那里聊天、休息。小孩子们在竹床上玩耍、嬉戏。老奶奶用竹扇“啪啪”地为他们驱赶蚊虫。老爷爷用手捧着竹烟袋,“滋滋”吸完旱烟后,慢慢悠悠地讲起了绿竹仙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20.
方榯楷 《小溪流(作文画刊)》2007,(11)
竹,有节,有千节。风过,不折;雨落,不浊;君,当如竹!一座荒芜的土坡,到处都是毫无生气的黄土。几簇低矮的杂草在风中轻轻摇曳,在强风劲吹的坡顶,几处毫不起眼的绿芽儿已从沉睡中渐渐苏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