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悬念导入法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切的心理特点,上新课前教师设计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悬念,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把学生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境地,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水的浮力》,课前教师让学生把小木块和小铁片等物体放到装有水的水槽里,同学们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片沉下去了。教师问学生:“为什么铁片会沉在水里,木块却浮在水面上呢?”学生答:“因为铁重。”教师接着设置悬念,“为什么用铁板等材料制成的巨轮能浮在水面上呢?”这样学生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在这种探索情绪和心理状态中,开始诱导学生研…  相似文献   

2.
所谓悬念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对正经历的事物或认知对象作集中注意力探索和思考的心理状态,实践表明,悬念心理与学习活动关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制造悬念,并巧妙利用,就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就会收到如同说书人的“且听下回分解”所产生的特殊效果。本文就如何设置悬念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教学“悬念”是指导课堂教学中,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教师千方百计设置悬念,它以疑问、矛盾、问题的形式作为思维的“启发剂”,鼓励学生放开思路,大胆探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导课时设置“悬念”在数学教学中,用“悬念”设计新课导入,使精彩的导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如在教学“添项法分解因式”时,教师先提问学生:如何把多项式x4+x2+1因式分解,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未果,心理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进取状态。此时教师先让学生分解因式x6-1,结果得…  相似文献   

4.
<正>英语教学应该站在儿童立场上,在儿童学习英语过程中设置相应的障碍,让学生产生"悱恻"状态,借此引发学生排除障碍、解决问题的动力,实现英语高效课堂。一、设置悬念:儿童立场需学生追根溯源悬念一词源自心理学,是依据个体心理最敏感、最好奇之处,故意隐藏事物本质的根源,引发个体以自主的状态揣摩、探究结果的心理设置。在英语教学中设置悬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追根溯源。1.在真相透露前设置悬念  相似文献   

5.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山东省临沭县临沭镇第一小学刘桂云“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  相似文献   

6.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物理的魅力和艺术感。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讲课的“开头语”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开头语”。并且要根据具体的课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去设计。下面我想从语文教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对八种“开头语”的方式作一初步探讨。一、设置悬念式悬念能使人们产生一种想要了解事件发展或人物命运的迫切心情,它使人们急于想了解事情的结果,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这种心理状态在中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在讲课的开  相似文献   

8.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而感到不满足产生的。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丰富想像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几种“悬念”设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根据初高中学生的年龄和感知事物的特点,在启发式教学中巧设悬念,以激起学生的悬念心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在讲课时不一下子把话讲完,故意藏头露尾,设置几个迷宫,以此激发学生的悬念心理,从而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提高他们去探索、去发现问题的兴趣,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激发学生的悬念心理,其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下一个个“结子”,使教学回旋推进,从而取  相似文献   

11.
1.设置悬念法 悬念是人们对事物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悬挂惦念,是急于知晓事情结局的一种紧迫的心情。说书人称之为“扣子”、“卖关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适当地设置悬念,不仅能引起学中强烈的探究心理,深入思索,而且能激发学生急切求知的欲望。例如,讲《狼》这一课时,教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和理解能力,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尤如一剂“催化剂”和“调味剂”,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主动参与的需求,产生主动探究的行为.悬念设置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笔者的实践策略是:新课导入时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教学重点、难点处设置悬念,促进理解,拓宽思维;课堂出现“冷场”时设置悬念,调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结束时设置悬念,课尽意未尽,思不止.  相似文献   

13.
悬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技巧。在化学教学中设置悬念 ,就是对一些正在研究、发展中的问题 ,教师不匆忙作出结论 ,而是创设一个悬而未决的教学环境 ,叫学生欲答不能 ,欲罢不忍 ,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考虑、推断、发现”。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化学教学中设置悬念的方法和体会。一、化学教学中设置悬念的类型1.激发兴趣型悬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法是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例如 ,讲授“常见的化肥”一节时 ,笔者用悬念导入新课。“一农家的碳酸氢铵化肥被…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设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极为重要。所谓“设疑”,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提出学生感兴趣又难以一下子解决的问题,设置一种悬念给学生造成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引起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下面仅就  相似文献   

16.
悬念,原指人们在欣赏戏剧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将悬念移植到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焦急渴望的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知识。下面,就如何在一堂课的课始、课中、课尾设置“悬念”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家认为.悬念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之源。思维从疑问开始,教学就是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创设悬念.恰当质疑,会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认识心理.激发求知欲望。对于学生来说.接受新的知识.渴望认识悬念事物背后的本质联系.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教师的每一个课堂悬念的提出.都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必将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并力图尽快揭开悬念的面纱.看个水落石出。悬念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被打破.推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笔者认为教师不能把阅读期待简单地理解为学生新课前的悬念设置,应该提升阅读期待的品位,关注阅读期待在阅法中的全过程,关注阅读期待的有效心理指向,在引发学生与文本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多角度、多层面的立体对话中,不断生成新的阅读期待,将阅读期待贯穿于阅读的全过程,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9.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导入是在不知不觉中引出新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所上的课作好铺垫,要在“巧”字上作创设,要在“导”字上下功夫.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教师要有“艺术”的问,做到“提问有趣,提问要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提问要有针对性,提问要有悬念”.巧妙的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商,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内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从而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最佳状态.笔者在三年的跟踪听课后,就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怎样进行情境创设这个环节,作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20.
略谈悬念     
悬念,古典小说称之为“扣子”或“关子”,是一种在情节发展的开端或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以不断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切关注的心理状态的手法。叙事类文学作品,常常会有悬念出现,认识了解这种技法对提高鉴赏能力无疑是有益的。下面谈五点对悬念技巧应有的基本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