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欧金昌 《广西教育》2015,(12):57-58
他是“70后”,被同行誉为“数学王子”;他拥有令人称赞的教学艺术,课堂上有方法领悟,有思想启迪,更有精神激励。在课堂上,他带领学生感知数学的本源、感受文化的熏陶。他呈献在我们眼前的不再是那一两页薄薄的教材,而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精美画卷……他就是被许多青年教师奉为“偶像”的张齐华,江苏省新生代数学名师。语言之美:未成曲调先有情张齐华的教学语言之美,来源于他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扎实的语言功底,二者为他在课堂上随意挥洒提供了源头活水。课堂  相似文献   

2.
张培新 《考试周刊》2014,(91):75-75
<正>听苏派名师作观摩课,常令我们一唱三叹,拍案叫绝。开讲时"一语天然万古新",导入时"未成曲调先有情",点拨时"巧把金针度与人",结尾时"能探风雅无穷意"……苏派名师精彩绝伦的课堂教学,正是源于他们拥有更精彩、更智慧、更诗意的课堂教学语言。一、一石激起千层浪——巧引入《走进圆的世界》片段:……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动态的水纹),你发  相似文献   

3.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是决定一首诗好坏的关键.本文尝试用“意境”这一审美概念来分析一首经典唐诗《鸟鸣涧》,体会其中体现的意境的三个重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名句,道出了乐曲引子的吸引力、感染力。同样道理,文章如果开篇独具匠心,那么就很容易扣人心弦,让人"一见钟情"。这里谈谈几种文章开篇的方法。一、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统摄全篇。开篇就点明文章的主旨,不绕圈子,往往能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如朱自清《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由此引出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相似文献   

5.
贾辉 《中小学电教》2010,(5):129-129
<正>小学语文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名篇佳作,人世间多姿多彩的美好情感,在这些课文中充分地表现出来,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语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供了很好的载体。让学生领悟这些文章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教好这些教材呢?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文章都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富有极强的情感魅力。如何在语文课上挖掘文章内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文章中真、善、美各种情感的熏陶呢?我尝试着将"情"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孩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理清文章脉络,赏析文中优美的、富有深意的句子;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批注"学习,积极进行问题的探索、文本的研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作者对家庭、对生命的责任和爱;能对"尊老"这一生命的责任有更好地理解,培养"尊老"的良好品格。【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批注"学习,积极进行问题的探索、文本的研读。难点:能体会作者对家庭、对生命的责任和爱。  相似文献   

8.
课堂讨论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出结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讨论给课堂注入活力。但是,调查发现,有的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一、欣赏歌曲,进入情境 (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母亲》。生一边欣赏视频,一边观看文字,情不自禁地唱起来) 师:同学们,从这首饱含深情的歌曲中,你们听懂了什么? 生:母亲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着自己的孩子。 生: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呵护是无微不至的。  相似文献   

10.
每每读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总会对那"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灵动手指充满神往。猜想:那是怎样精妙的情思,才能有此神奇的"拨弦",那又是怎样的柔肠百转,才会有如此深情的曲调?一堂让人期待的语文课,它应该就是琵琶一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教师就是那善拨的妙手,让一堂课一开始就"未成曲调先有情"。所以,我一直努力尝试着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这段时间的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一、激疑导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导火线。开课设疑,如投石激浪,让学生疑窦丛生,然后在解疑中学习,注意力始终围绕所讲所练。比如,我在讲《草原》一课时,一上课我说:  相似文献   

12.
郭剑锋 《成才之路》2012,(18):21-2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新教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思想品德教学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以来,看着轰轰烈烈的课堂活动,笔者原是忧喜参半,但经过不断地尝试,现在笔者终于有了收获.下面是笔者在课堂活动中的一些感悟. 如在学习《我能行》时,笔者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1.故事导入.由一个学生讲述故事,提问:故事里主人翁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呢?于是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2.行动体验.教师先说"我能行"是一种信念,是一种胆量,是一种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烈的竞争中大显神威.  相似文献   

14.
李瑞良 《课外阅读》2011,(1):146-146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思想品德课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改进教育方法,改变重教学、轻活动的状况。在教学中应加强活动课教学,  相似文献   

15.
戴秋飞 《现代语文》2007,(11):12-14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行为,而语文教学更是一种需要精心细心去经营的行为。"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马建忠《马氏文通》),语文课中含有很多不可授受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关注那些复杂而微妙的难以言传的现象。所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硬性规定"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1月24日至27日,江苏省思想品德学科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在宿迁成功举办。本次大赛首次试用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修订的苏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教材(已通过教育部审批),教学内容是第十五课第二框题"提升法律素养"。对所有选手而言,教学内容都是崭新的,因而也是公平的。选手们要在封闭且没有网络的环境里,用短短3.5小时,完成教案设计和课件制作,对其理论功底、教学智慧与实践操作都是一种巨大考验。随后的课堂教学展示环节证明,选手们无论在教学目标确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流动的过程,它包含着多种因素: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学习形式、课堂情境等。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好这些相关因素,使它们在课堂上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就恰当的处理了这些相关因素,师生的情感沟通非常和谐,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高涨,课堂中充满了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8.
韩召贵 《语文天地》2014,(33):39-40
古诗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奇葩,蕴含丰富。学习古诗对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情感陶冶以及文化熏陶有重要作用。诗歌是审美的艺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明丽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深刻的思想。古诗还具有音乐美、建筑美与图画美,这需要我们在解析古诗过程中,让学生体悟诗歌的美。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诗歌写景抒情,充满了诗情画意。其实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如何根据诗歌内容还原生活场  相似文献   

19.
王有鹏 《学子》2012,(7):24-26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特定的问题入手,用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自主开展探究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的学习活动。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有利于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认同,进而...  相似文献   

20.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基石。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笔者把语文学科中的一些内容引入课堂,对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伟大的基本路线是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八课第三框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知道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奥秘,发展是硬道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