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自媒体是利用网络平台自主传播信息的媒介形式,其多元化发展趋势不仅给公众带来新的话语空间,而且提升了媒体的传播效果。在自媒体平台上,公众使用自媒体的基本价值主要表现在个体参与意志的主观彰显、个体心理的集体理性、个体自由主义的无厘头宣泄等多种裂变形式。因此,要加强自媒体语言传播的个体规约,建立自媒体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强自媒体传播的网络监控与疏导,使自媒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新方式,具有平民化、个性化等特征。随着互联网信息传输方式不断更新,自媒体在社会信息传播中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基于此,本文以自媒体理论为突破口,着重对自媒体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进行探究,为我国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思想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继红 《文教资料》2021,(1):32-33,51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如何向世界全面生动地展示中国的发展成果、思想理念,如何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自媒体产业的不断发展,给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分析自媒体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优势,论说它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视域下社会思潮传播出现了新的特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在自媒体平台的传播是其理论魅力的体现、是实现新的战略任务的需要、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提升传播受众的媒介素养、用主流文化武装自媒体阵地、发挥政府把关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是普通大众进行信息推送与传播的活动,与传统主流媒体相比具有门槛低、易操作、传播快、监管不规范、内容良莠不齐等特点。近年来,由于自媒体的介入,学校德育实效受到严重冲击,学生价值构建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语文课堂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着眼未来、体悟价值、思辨选择,自觉构建德育核心框架、自觉进行心理情感审判、自觉涵养媒介素质、提升媒介品质。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作为个体传播为主的时尚媒介,以其特有的"自传性"特质备受世人宠爱,在日常学习生活的作用日益彰显,扮演着信息传播与人际交流的重要角色。同样,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宠儿,处于年龄与心理接受能力的阶段优势,自媒体在高等院校更是广为流传。但由于自媒体传播"规范性"与"严谨性"的缺陷,难免导致一些信息传播乱象频现。因此,如何规范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21世纪,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以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正逐步推进社会发展。相比传统媒体而言,自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传播平民化等显著特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互媒介,自媒体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搭建了新的平台,创新了传播方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机遇,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范围,使马克思主义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但风险与机遇并存。自媒体时代,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一直是广大马克思主义工作者最关心的焦点。基于此,阐述了自媒体时代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必要性,并积极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草根新闻是一种自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新闻,草根以特殊的大众性身份使用自媒体进行新闻传播。草根新闻改变了传统意义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以及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但是草根新闻的传播偏向没有归于传播平衡,徘徊的草根新闻游移在后现代文化的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不断升级和技术的日益改进,从官方到民间,从学者到学生,都在充分发挥各自的身份优势和职能优势,并乐此不疲地打造个性化极强的自媒体。其中,形形色色的公众号便是大众最常见的一类。然而,以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媒体并不多见,而能持续经营者更是少数。相较之下,已连续运营4年之久的文化传播类公众号"陆地诗词",正凭借其内容的原创性、推送的连续性,以及多种媒介形态的融合传播,开创了自媒体与传统文化互动融合的新局面。就其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功能和传播效果而言,"陆地诗词"作为以文化传播为己任的优秀自媒体,呈现出了融合传播的典型特质,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弘扬做出了诸多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0.
草根新闻是一种自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新闻,草根以特殊的大众性身份使用自媒体进行新闻传播。草根新闻改变了传统意义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以及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但是草根新闻的传播偏向没有归于传播平衡,徘徊的草根新闻游移在后现代文化的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和使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新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图文声像并茂的传播特点,在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样的传播途径、更丰富的信息内容、更多元的校园文化的同时,也面临传播方式可控性弱、传播内容良莠不齐、冲击主流文化的问题。面对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和挑战,大学应通过创新主流文化的引领思路,促进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加强网络监控引导,培养新媒体素养,关注网络诉求解决等方式,积极构建和谐繁荣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对人类的组织生活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可以使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维持良好的秩序。而文化则依赖于传播所存在,文化传播从广义上讲是文化迁移的过程,通过不同的方式使文化散布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很多新的媒体形态,比如网络、数字电视、手机杂志等,继之前的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这四大媒体之后,被成为“第五媒体”。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新媒体对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很大。从新媒体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出发,阐述在新媒体语境下文化传播方式的现状和发展的瓶颈,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突发性事件报道屡见不鲜。新技术——web2.0自媒体产生带来了媒介的新发展.使传统媒介不再是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唯一主角。微博正在改变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微博的研究对转型期的中国具有意义。文章以微博信息传播方式的角度出发,探讨突发性事件中微博的传播模式、微博传播效果、微博舆论引导、微博谣言的控制和引导等切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与诗歌“联姻”之后对诗歌在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创作主体的构成上。网络诗歌的创作主体大多是普通民众,这改变了传统诗歌创作由精英诗人掌控的局面;而网络诗歌创作主体的民间立场也与传统诗歌中的知识分子精英立场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民间立场既突出了网络诗歌的自由精神,也给网络诗歌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传统逻辑体系是不能接受“集合概念”的,因为“集合概念”是来自非外延世界的,而任何来自非外延世界的信息或者无助于人们运用传统逻辑分析一般的逻辑问题,或者会在传统逻辑体系内引发出令人尴尬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事件的舆论传播中,传统媒体作为网络关键的信源存在。相对于网民个体性信源,传统媒体可信度稳定,能够提供事件进展的调查性信息、理性权威的评论、平衡公平的报道。传统媒体的专业优势,使得其比网民信源更能设置网络议程,进而引导网络舆论。传统媒体应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以网络关键信源的角色来强化其对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功效,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是由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人构成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都应是媒体所关注的内容.但 事实上,新闻报道习惯于仰视权力与权威、俯视渺小与懦弱,从而忽视了最大多数的普通人.20世纪90年代后,各种媒体都先后出现了平民化报道的内容,这无疑给新闻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本文对平民化报道的现象进行了简要分析:从平民化报道的出现、与传统的不同、出现的原因及其现状和前景四个方面透视新闻报道 的平民化.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诗歌是运用网络这个新的媒介和载体,来创作、传播、存储和阅读的新的诗歌样式。从十多年我国大陆网络诗歌的发展来看,相对于平媒诗歌,它更多地体现了对传统人文精神的解构。网络诗歌的匿名创作放弃了诗人对创作主体角色的承担;颠覆了传统平媒诗中的人文价值观;它的读屏模式消解了平媒诗歌阅读时的诗性体验。电子媒体的崛起,把诗歌置于全球大众文化传播的背景下,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中国新诗可以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实现它在艺术领域的再次复兴。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传播媒介开始由以传统媒体为主流的渠道向新媒体过度,新媒体彰显出了非凡的影响力以及对宣传舆论的控制力,成为继纸媒体、广播电视媒体之后的第三大重要传播载体。并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新媒体重构的媒介环境中,其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元素都发生了同传统媒体相比较大的变化。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两者之间相关元素的比较研究,并从中探寻媒介本身对传播语境的影响,是文章关注的着眼点所在。  相似文献   

20.
视觉是人类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媒介,视觉传达的目标不仅是完成简单的视觉信息的传递,更是要给人以情感上的感染和满足,实现视觉沟通。视觉传达设计就是要通过设计将视觉元素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受众,同时给予受众更多的审美感受。传统的观点往往将视觉传达设计等同于平面设计,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视觉传达设计已经不能被局限在平面设计的范围内,同视觉媒介相关联的设计领域包括空间立体设计、动态设计都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