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教学工作中,有一种提法,要求在课堂上把一课新教材“讲深讲透”。要不要强调“讲深讲透”?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这种提法有很大的片面性。第一、教师讲“深透”,不等于学生学“深透”。学生只有在“学而时习之”的长期过程中,才能逐渐  相似文献   

2.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师很忌讳“讲”,甚至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了。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自己教学的一个原则,尤其在执教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时,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  相似文献   

3.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师很忌讳“讲”,甚至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了。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自己教学的一个原则,尤其在执教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时,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就是“越俎代庖”。至于评课,则更把“讲”的多少作为评判课的优劣和执教者教学理念是否更新的标准之一。于是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总能得到老师夸奖的放羊式的随便乱说,热热闹闹的无聊问答,逗笑取乐的庸俗对话,等等。难道这就是语文教学?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创新?其实,这是学风浮躁、教风花…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学校,当过副队长的人大多数都会说:“当‘队副’,太没意思了!我不当了。”我也是中队的副队长,同样也说过这样不争气的话。为什么那时会这样说呢?因为那时认为,当“队副”比较吃亏,于是队长怎么说,我就怎么干,工作没有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1.如果有个人你不喜欢,你还会和他(她)来往吗?是□""否□2.你喜欢热闹的场所胜过安静人少的地方吗?是□""否□3.你喜欢参加吵闹的同学聚会吗?是□""否□4.旅行或其他原因外出时,你很容易结交新朋友吗?是□""否□5.你乐于见到久别重逢的朋友吗?是□""否□6.你曾经在火车上主动与  相似文献   

6.
撒哈拉,广袤无垠,散发出炙热的光。光通过蓝天,折射到了北极川,冰川一点点融化,抬起头,向着撒哈拉的世界,前行……——题记开学第一天,我便遇见了她,不过,只是擦肩而过,浮光掠影。她走过时,有一缕茉莉花香,沁入心间。奇迹般的,我们分到了同一个班级。下午一起迟到的我与她,自然坐在了一起。我对她微笑,一个温暖的表情,换来的却是冰霜般的面孔。真的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喜欢用茉莉花香洗发露的女孩,为什么与茉莉花的品格如此不符。越是奇怪,越是想要了解,越是想要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7.
开学第一天,我便遇见了她,不过,只是擦肩而过,浮光掠影.她走过,马尾辫梢有一缕茉莉花香,沁入心间.奇迹般的,我们分到了同一个班级.下午一起迟到的我与她,自然地坐在了一起.我对她微笑,一个温暖的表情,换来的却是冰霜般的面孔.真的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喜欢用茉莉花香洗发露的女孩,为什么与茉莉花亲近他人的品格如此不符.越是奇怪,越是想要了解,越是想要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8.
物竞天择,这是大自然中万物进化的铁律,而物竞又是天择的先决条件,胜者、强者得以生存,败者、弱者将被自然淘汰。大自然对于一个物种如此,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也不会手下留情。因此,作为一个国家的教育、一个民族的教育,我们到底应该让我们的孩子明白什么,这还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真理吗?许多年前,在我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曾经读过一篇作者回忆他的老师的文章。其中就有一段作者与老师的对话。作者说:“老师,我们来到学校,对于我们来说学习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是知识,还是技能?是学会如何生活,还是学会如何处世做人?”作者的老师非常坚定地回…  相似文献   

9.
任何做父母的都不喜欢打孩子,可是绝大多数的父母又都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打过孩子。打孩子究竟好不好?应该说,打,在诸多的教育手段中是下策。对此下策,当然最好是不用,但也不是绝对不能用。对于一两岁的小孩子来说,往往是你想跟他讲道理也行不通,因为他太小,还不能理解。比如说,现代家庭中,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电插座也相应地多了。尽管你一再告诫孩子不能碰它们,可孩子出于好奇老想去摸它,怎么办?我看得狠狠地打他的手,让  相似文献   

10.
正课堂上,教师讲解,似乎天经地义。教师上课,能"不讲"吗?教师"不讲",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教师"不会讲"。比如,在三年级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计算  相似文献   

11.
浸染内地数学教育多年的我。从骨子里认同这样一句话——数学是“讲理”的。教学中,我们最常问的话是:“这是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算呢?”……“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在我们不少学校可谓“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我们的老师不愿也不敢越这样的“雷池”半步。最近笔者听了几位老师的课,课堂上教者挥洒自如,教学过程流畅,学生“相得益彰”。课间我问这几位老师:“这部分内容,课上如果你不讲,换换别的方法,学生能行吗?”“应该可以吧?”事实上,小学数学里的某些内容,教师大可不必煞费苦心地讲解,而应腾出这部分时间,开展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浸染内地数学教育多年的我,从骨子里认同这样一句话——数学是"讲理"的.教学中,我们最常问的话是:"这是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算呢?"……"为什么?" 甚至于,"数学学得好的孩子,在弄明白是怎样的同时,自己会去想一想'为什么这样'"!  相似文献   

14.
15.
此文是我院中文系学生丁仕原的论文习作,文中所论述的基本观点曾得到许钦文同志的赞同和支持。为了反映老一辈作家、文艺批评家对青年的关怀和培养,在刊登此文的同时,我们将许老给丁仕原的有关信件一并发表。  相似文献   

16.
你知道黄河的入海口在哪个省市?A.天津B.河北C.山东如果你查一查现在的地图,就会选中答案C;如果查一查《中国近代现代史》的“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就会发现,那时的黄河入海口并不在山东一带。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河流也会“搬家”?  相似文献   

17.
据报载,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位有新潮观点的校长,最近发现学校的师生关系如同餐厅里服务员与顾客的关系,特别是职业中专的师生关系和普通高中不同,更像饭馆、餐厅,教师是“服务员”,学生是“顾客”,所以应该和餐厅服务员那样打扮起来为学生服务,于是发起了一场“教师扮靓活动”:大力动员教师精心打扮,穿高跟鞋、染发上班的女教师大受表扬,特别鼓励教师穿时尚的衣服,亲自动员在群众中有影响的优秀教师带头扮靓。为了使扮靓运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进而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创新:取消原有的,教师和学生一样,在学校里要穿校服,不能染发、穿高跟…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播知识的主体,而更应当具备的是怎样把“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教师开始忌讳讲了:能少讲则少讲, 能不讲则不讲。尤其是一些语文公开课、评优课,教师怕走上烦琐分析的老路,背上“填鸭式”或“满堂灌”的黑锅,他们谈讲色变,总是绞尽脑汁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形式”。教师大都以少讲或不讲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标志,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语文课改的“大忌”。  相似文献   

19.
常有些青年教师捧着教材来咨询:“这篇课文要怎样讲才深才透?”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简要回答是:作为教师钻研教材要深要透,但不等于也要求我们的学生6~12岁的孩子,也要懂深懂透。也许大家对我的回答会感到茫然。于是,我想做如下解说。一是新课标明确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  相似文献   

20.
近读《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老师写的教学漫笔。“我曾经听过一些新课程的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和专家非常自觉地拒绝深度: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课的深度扩展被当作应试的产物;宁愿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对这一极具专业见解和极强针贬性的教学感言。笔在深以为是的同时联想多多。我曾多次置身不同级别的观摩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