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奥运会不同项群项目的主场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项群对奥运会项目进行分类,分别分析不同项目(按项群分类)的主场效应.通过综合分析奥运会各项目的特征和主场的特征,发现技能主导难美项群容易产生主场效应,但不恰当的观众行为也可能导致主场负效应;技能主导同场对抗项群和隔网对抗项群也较容易产生主场正效应;技能主导格斗对抗项群的项目对主场因素不太敏感;体能主导类项群对主场因素敏感性较低;技能主导表现准确性项群容易受主场因素干扰.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会网球项目主场优势、主场劣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网球四大满贯赛和奥运会网球赛东道主成绩、戴维斯杯和联合会杯的主场胜率,发现网球的主场效应不像受裁判主观影响较大的集体球类项目和打分项目来得那么明显,以往只体现在网球的团体比赛中。对于国家网球队而言,北京奥运会主场优势大于主场劣势。主场劣势中,压力过大最为突出,运动员的心理问题亟待解决;而主场优势则涵盖了我国的备战和参赛环节,是东道主所独有的。  相似文献   

3.
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可能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效应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应大力发展经济、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超前规划、采取长远布局的战略保障措施,旨在能充分发挥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产生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4.
自从北京申奥成功后,中国在政治、经济、环境卫生、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与提高.随着北京奥运会圆满落下帷幕,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环境卫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北京奥运会后我国面临的后奥运效应进行分析并提供走出效应的思路,供有关部门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更清晰地把握新世纪中国体育事业的总体走势,以当今时代主题为研究重点,运用对比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1990年北京亚运会主题歌<亚洲雄风>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所表现的时代精神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前者铿锵有力的歌词以及澎湃激昂的旋律是当时中国改革开放之际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的反映;后者亲切质朴的歌词以及柔和缓慢的旋律则致力于表现一种和谐共处的安详与宁静,集中体现了追求和谐的时代主题.在以和谐为主题的新时代,作为强国之路的竞技体育将逐步淡化其政治色彩,反映人们文化生活的大众体育将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6.
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百年企盼,奥运会的举办绝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重大体育赛事,它更是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百年梦想的国际体育盛会,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会拳击比赛迎击拳功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专家访谈法、观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北京奥运会拳击比赛中的迎击拳技术.拳击运动要求运动员运用灵活的步法快速移动,迅速地出拳反击和适时地进行迎击.主要结论:要充分认识迎击拳在拳击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反应能力和拳法技术;加强左右手摆拳迎击拳的训练;与拳击强国的交流是提高拳击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建议我国拳击运动员进一步增强迎击拳和其他拳的综合运用效果.进一步提高中国拳击运动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北京2008年奥运会教育计划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02年8月24日,国际奥委会“寓教于体”(EducationThroughSport)世界论坛在德国威斯巴登市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了促进奥林匹克教育在全世界进一步发展的“威斯巴登宣言”。宣言表示:国际奥委会正式决定2003年为“奥林匹克文化与教育年”。我们特刊发了北京奥组委代表、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张海峰先生在大会上陈述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教育计划》和中国奥委会派出的代表孙葆丽教授写的介绍文章,并将连续刊登相关介绍文章。以使广大读者深入了解教育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导学校体育的实践,推动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奥运会后,对举办国效应问题进行重新认识意义重大.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举办国效应人文补正观念,并阐析了举办国效应的项目特征及后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湖北省挖沟村为个案,调查分析了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村落农民体育的影响:在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下,村落农民的体育价值观向理性、多元化转变;体育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体育活动内容日渐丰富;体育活动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体育管理工作日臻完善.基于村落经济条件、基层政府的重视程度等是影响北京奥运会作用于村落农民体育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大村落经济发展力度,降低媒体宣传重心,加速奥林匹克运动与村落农民体育的融合,采取多种有效路径与方式来进一步扩大北京奥运会对村落农民体育影响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近6届奥运会主办国参赛成绩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主办国获取金牌的大项数量、不同项群主办国运动成绩的差异等角度展开深入的分析,结果如下:主办国金牌项目数鼍多,分布广;室外项目比室内项目更有优势;技能类项目比体能类项目更有可能获得金牌;测量类、制胜类、评分类、命中类、得分类项目主场优势存在差异;多人项目(含双人)更容易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2.
奥运会中的主场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场优势这个话题之前并没有引起奥运会举办城市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更多兴趣.最近有一些研究从学术角度证明了主场优势的存在[1,2].这些研究用4个主要因素来解释主场优势,它们是:拥挤因素、学习或者熟悉因素、旅行因素和规则因素.我研究的目的是证实意大利奥运会代表团在2006年意大利举办的都灵冬奥会上是否存在主场优势.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学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进行量化研究,结果显示东道国获奖牌数是它们到客场比赛获奖牌数均值的3.6倍,是它们在奥运会举办年上届和下届奥运会比赛中获奖牌数均值的1.85倍;东道国的金牌率比它们到客场参加奥运会比赛的金牌率多28.1%,且最近几届奥运会东道国金牌的平均增长率是289.36%.这说明,在夏季奥运会的比赛中,主场存在着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竞技体育的魅力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是在人们关注金牌花落谁家的同时,处处体现出来视觉艺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从平面图像、立体图像两个角度对其蕴涵的视觉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运会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分析法,结合文献资料与现实,论述"北京奥运经济"的内涵、特殊性及最高原则.概述其正面效应,重点分析其负面效应("虹吸效应"、"挤出效应"、"低谷效应")及其成因;提出建设性对策:中央特殊政策;北京横向联合,修改户籍制度;政府搭建平台,促使企业与知识精英合作;对"三资企业"长期优惠进行战略性调整等.  相似文献   

16.
2008北京奥运旅游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比国外近几届奥运会的奥运旅游效应,探讨并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旅游效应,如大量增加入境客源,增加旅游业外汇收入,提高举办地国际知名度,举办地旅游形象塑造、提升,旅游支持系统的完善,增添生机与活力,创造巨大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大幅度发展,旅游环境改善,城市复兴和基础设施完善,静态吸引物和公共设施的激活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奥运会的经济价值分析以及对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将大大加快北京地区乃至我国的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应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历届奥运会的经济价值进行分析,指出举办奥运会对促进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改善劳动力就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同时从资金筹措、场馆建设、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北京避免奥运会后可能出现的“经济低谷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近10届冬奥会(第14—23届冬奥会)东道国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冬奥会主办国金牌数量、奖牌数量、奖牌榜排名、不同运动分项奖牌数量等东道国优势特征,从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政策与经费投入、主场观众因素、场地熟悉程度、运动员参赛人数等角度分析冬奥会东道国优势效应产生原因;建立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我国运动员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数量将创冬奥会参赛史最好成绩。借鉴冬奥会东道国办赛经验,提出我国运动员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冬奥会最佳参赛成绩策略:1)妥善应对疫情,实现参赛出彩目标;2)突出优势项目,确保运动员争金夺牌;3)利用场地优势,实现运动成绩新突破;4)适应观众氛围,发挥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5)补齐项目短板,赛出运动员风格与水平。  相似文献   

19.
科技奥运创新在北京奥运会中的展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北京奥运会是全球关注的体育盛会,对提升举办城市北京乃至我国的体育、经济、政治、社会和科技的多方面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科技奥运"创新在北京奥运会中的展现进行了研究,北京通过主办2008年奥运会,在借鉴各国举办奥运会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奥运会自身特点,借势发展"奥运经济"的同时,在实施"科技奥运"创新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