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天是怎样形成的大气本身是无色的。天空的蓝色是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和阳光共同创作的图景。阳光进入大气时,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绿色光透射力强,能透过大气射向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很客易被大气中的微粒散射,由于人眼对紫色感觉较弱,因此我们看到晴天的天空是蔚蓝的。但是,当空中有雾或薄云存在时,因为水滴的直径比可见光波长长得多,选择性散射的效应不再存在,不同波长的光将同样被散射,所以,天空呈现白茫茫的颜色。颜色虽然不蓝,但是不能说空气质量不好。事实上,好天气不一定都是蓝天。据介绍,空气质量的好坏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并不受晴天阴天的影响。由于阴雨天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所以根可能是好天气。  相似文献   

2.
我们抬头仰望天空,看到天空常呈蓝色。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天空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原来,天空所呈现的颜色与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有关。当太阳光通过大气遇到空气分子和微尘时,太阳光的一部分能量便以它们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这种现象称为大气的散射。  相似文献   

3.
光子在介质中和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可能使得光的传播转向任何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白天的天空各处都是亮的,这是大气分子对阳光散射的结果.宇航员在大气层外飞行时,尽管太阳的光线耀眼刺目,其它方向的天空却是黑的,甚至可以看见星星,这是因为没有大气对光进行散射.  相似文献   

4.
气压随着大气高度而变化,这是因为空气本身是具有重量的,而地球对物质又具有引力作用,且中心距离越近,引力也越大。所以大气愈接近地面愈密集,愈向高空愈稀薄。气压也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作用,气温低,气体收缩,密度增加,气压增大;相反,气温高,气体膨胀,  相似文献   

5.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3.天气状况。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洋流等);4.天气状况。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五、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一)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1)流域广,支流多;(2)中上游植被破坏严...  相似文献   

6.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大气本身是蓝色,也不是大气中含有蓝色物质,而是由于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对太阳光散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表现之一,这种散射不仅减弱了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还引起了一系列的大气光学现象。当太阳辐射碰到空气分子或空气中的微小尘埃时,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这种现象就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大致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的,一是空气分子的散射,二是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的散射。一、空气分子的散射1871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最先完美地解释了此光  相似文献   

8.
一、大气循环大气循环是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受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全球大气循环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三圈组成。如下图所示:赤道地区(0°)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的气流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流向高纬度,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不断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流到副热带(南北纬30°地区附近)风向平行等压线,不能继续流向高纬度,堆积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我们知道“光是一种波”、“光速很快”等等。可是,你知道吗,我们看到的天空之所以是蓝色的也和光是有关系的。我们看到的蔚蓝的天空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大气本身是蓝色,也不是大气中含有蓝色物质,而是由于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对太阳光散射的结果郾你也许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放学后,值日生打扫完教室,太阳光从窗户射入室内,这时教室里出现一束束的光线郾这是因为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尘埃,使光束朝侧方向散射形成的郾这种由于介质的不均匀性,使得光束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散射开来的现象,叫做光的散射郾随着尘埃的落净,散射强度逐渐减弱郾我们知道大气是由大气分子构成,而且大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尘埃,当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  相似文献   

11.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大气本身是蓝包的,也不是大气中含有蓝色物质,而是由于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使太阳光产生了散射的结果.我们可以来做个实验:在教室打扫卫生后,让太阳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入室内,我们就可以从侧面看到这束光.这是因为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尘埃,使光束朝侧方散射造成的.这种由于介质的不均匀性,使得光束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而向侧方散射开来的现象,叫光的散射.随着尘埃的落定,散射强度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2.
趣谈"天色"     
蓝天太阳辐射通过大气,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质点时,都要发生散射,如果太阳辐射遇到直径比波长小的空气分子,如氮、二氧化碳、臭氧分子等,其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对比关系是:对于一定大小的分子来说,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这种散射是有选择性的,即波长越短散射越强,称为分子散射.如无云的晴空,特别是雨过天晴,天空呈青蓝(蔚蓝)色,就是因为太阳辐射中青蓝色波长较短,散射强度较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蔚蓝.  相似文献   

13.
趣谈"天色"     
蓝天太阳辐射通过大气,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质点时,都要发生散射,如果太阳辐射遇到直径比波长小的空气分子,如氮、二氧化碳、臭氧分子等,其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对比关系是:对于一定大小的分子来说,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这种散射是有选择性的,即波长越短散射越强,称为分子散射.如无云的晴空,特别是雨过天晴,天空呈青蓝(蔚蓝)色,就是因为太阳辐射中青蓝色波长较短,散射强度较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蔚蓝.  相似文献   

14.
【知识详解】一、气温的测算日平均气温——把在一天中地方时8时、14时(一天中气温最高时)、20时、2时测得的气温相加除以4。月平均气温——把在一个月中测算出的每天的平均气温相加除以该月的天数。年平均气温——把在一年中测算出的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累加后除以12。二、气温的时间变化影响气温的因素分为三大类:太阳辐射强弱(太阳高度角大小);大气的不同组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温室效应的强弱;下垫面状况,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地势、植被覆盖情况、水文(含洋流)情况。1.气温的日变化(1)极值——对流层大气的温度主要受…  相似文献   

15.
黎明前的黑暗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天空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我们所看到的天空并不是"空"的,而是一层厚厚的气体--大气层,它能散射太阳光,使天空变得明亮.  相似文献   

16.
1.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为什么早晨或傍晚看到的太阳呈红色而中午的太阳呈白色?如果地球表面没有大气,天空将是什么样子?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天空又是什么样子? 解析:以上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光的散射造成的.光的散射是由于介质中存在微小粒子或分子对光的作用,使光束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而向四周传播的现象.当光束通过光学性质均匀的介质(如玻璃、纯水)时,在光束的侧面观察,几乎看不到光.但当一束太阳光射人有烟雾的室内或混浊  相似文献   

17.
丁凯 《地理教育》2004,(2):76-76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质点时,都要发生散射,如果太阳辐射遇到直径比波长小的空气分子,如氮、二氧化碳、臭氧分子等,其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对比关系是:对于一定大小的分子来说,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这种散射是有选择性的,即波长越短散射越强,称为分子散射。如无云的晴空,特别是雨过天晴,天空呈  相似文献   

18.
一、考点解读(一)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低等对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影响例1图1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从总体上看,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的特点是()A.西部高,东部低B.南方高,北方低C.从南向北递减D.从北向南递减(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C.地表植被D.人类活动【解题思路】第(1)题,据图示不同地区年太  相似文献   

19.
2005年4月27日,一场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漫天飞扬的灰尘使空气变得混浊,夹杂着土腥味。据此完成1~3题。1.此沙尘天气产生的原因是A.锋前的冷气团比较干燥B.暖锋过境C.锋后的暖气团比较干燥D.冷锋过境2.此时,下列作用强烈的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为春季,南极地区最有可能出现“臭氧洞”B.全球各地昼长和夜长相差最大C.我国东北地区的积雪融化D.悉尼的气温开始回升《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相似文献   

20.
温室效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热点问题 ,是在 2 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大气层中CO2 、CH4 和氮氧化合物等气体 ,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 ,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 ,并吸收转化为热量 ,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即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以CO2 为主 ,约占 60 %左右。温室气体浓度愈高 ,近地表的温度就愈高。没有温室气体 ,地球上的温度就会降到很低。亿万年来 ,地球一直受益于温室效应 ,因为温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