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场足球赛     
上午英语课刚结束,体育委员便抓着一大张纸手当住了陶老师:“老师,来,签个名!”这是什么?陶老师奇怪地望去,只见上面写着大大的“(4)班5:0(3) 班”!“老师,不许支持三班哦!”有同学补了一句。“好,好”陶老师笑道,便信手签上了自己的大名。这张有老师助威的海报,很快被贴到了宣传栏上。  相似文献   

2.
黄彬 《四川教育》2004,(6):37-37
这是一堂六年级孩子毕业前夕的习作课——学写毕业赠言。令人感伤的背景音乐、一张张师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照片的回放,将孩子们带进了对往事挥之不去的氛围之中。当孩子们的情绪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一句“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将孩子情感的闸门启开,他们纷纷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一个孩子眼睛红红的,没有经过老师的允许,从座位上站起来,小声说道:“我想把我的话写在我设计的这张卡片上,送给黄老师。”我正想让孩子们讨论关于毕业赠言的写法,教室角落处站起来一个女孩子:“老师,我们搜集了好多赠言,可以参考吗?”“当然可以。那就请孩…  相似文献   

3.
幽默     
张荣启 《教师博览》2005,(10):28-28
纸条一次,学校举行期中考试,突然,监考老师发现地上掉了一张纸条,立即走了过来,问座位上的同学:“这是你掉的吗?”该同学道:“不,不是。”监考老师说:“真的不是吗?”同学说:“老师,真的不是,你看,我的在这儿呢!”说着,该生顺手从试卷底下摸出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没错老师:“小华,你爸爸才36岁,怎么你在作文里写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小华:“那是写我爷爷。”老师:“你搞错了,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小华:“没错,作文是我爸爸写的。”回答英语课上,教师正大谈中西方语言差异,有学生举手提问:“老师,‘饺子’在英语中怎么说?”教师面有愠…  相似文献   

4.
要把文章写好,让语句通顺流利,首先要造好句,因为造句能力既是遣词用字能力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写好片段作文的基础。那么,如何造好句子呢?一、句子要有内容。如用“微笑”一词造句。假如写“爸爸微笑了,叔叔微笑了……”这只是一般的造句,内容空洞。如果这样写:“张老师看见小华同学最近学习认真了,看见他整齐正确的作业,老师微笑了,笑得那么甘甜。”这就很具体、传神。要使句子有内容,就应该从时间、地点、对象等不同角度去思考,去发现,寻找造句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开心一笑     
谁是家长小明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还是爸爸?”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写谁吧。”小明自语道:“那……只能写我自己了。”试验淘气的迈克知道妈妈回来了,从房中冲出来:“妈妈,您知道这一支牙膏袋里装有多少牙膏吗?”“不知道。”“我刚刚才知道,它能从沙发边挤到房门口。”开心一笑  相似文献   

6.
临时老师     
因为我们的语文老师要出门学习,所以学校安排张老师给我们代课。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不无担心:张老师长得又高又大,平常也老板着张严肃的脸,我们能融洽地度过这几天吗?第三节就是语文课。上课铃声尚未停止,张老师已经走进了教室。“上课!”他的声音宛如一道晴空霹雳,把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的我们给吓了一大跳,都条件反射似的蹦了起来。张老师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在黑板上写今天上课的内容了。真是想不到,这么高大的人居然写得出如此清秀的字!开始上课了,这天学习的课文是《梵高传》。张老师先让我们找出课文中的雅词美句,又提了勇地回答:“…  相似文献   

7.
校园小幽默     
师生对话学生打开作业本,对着评语问老师。学生:“老师,你写的这句是什么意思?”教师:“这……”老师仔细端详了一番,答道:“字迹太潦草,以后请注意。”学生:“噢!怪不得,我看了半天,也没认出  相似文献   

8.
新芽     
龙丽英 《初中生》2016,(26):60-62
张新芽走在学校的小道上,漫不经心地听着路边几个陌生人的窃窃私语. “你看张新芽的作文又上校刊了!” “人家写得好,肯定的嘛!” “听说她写作文有窍门,哪天去问问?” “好啊.” …… 窍门?张新芽脚步一顿,摇头笑笑.“窍门”无非是用那些华丽、优美的辞藻,将虚假的内容填充得完美一些罢了——想到这里,张新芽又继续走向教室.在教室里,李悦从后面拍了拍她的肩膀,嬉皮笑脸地说:“恭喜啊,张大作家的作品又光荣上榜了!”张新芽不成不淡地回了句“谢谢”,便不再做声.李悦还想再说什么,前排的同学却突然喊了声:“老师来了!”吓得她一溜烟跑回了座位.  相似文献   

9.
谁是家长     
一个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的名字吗?”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写谁吧.”学生自语道:“那……只能写我自己了.”  相似文献   

10.
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幼儿园图书馆的一位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稚嫩的童声在教室里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哦...  相似文献   

11.
谁是家长     
一个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的名字吗?”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写谁吧.”学生自语道:“那……只能写我自己了.”  相似文献   

12.
___     
<正>张老师:今天我们要写一篇半命题的习作。大家知道文题中的“即景”是什么意思吗?阿呆:我从“景”字能看出这是一篇写景的习作。文君:“即”可以组词“立即”,立即的景色,这不通顺呀!张老师:“即”是立即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眼前的、短时间内的。“即景”就是指眼前的景象。那么眼前的景象都有什么呢?文君:不就是我们观察到的景物、景象吗?张老师:是的,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处景物,  相似文献   

13.
作者是谁     
老师问小刚:“两个黄鹂鸣翠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刚高声答道:“是诸葛亮。”“为什么是诸葛亮?”“诗最后一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诸葛亮把船都停泊在东吴门前了,怎么不是他写的呢?”  相似文献   

14.
小芳拿着张老师刚刚发下来的作文簿打开一看,老师写的批语是:“文章写得不具体。”小芳嘟噜着嘴不高兴地对张老师说:“这篇作文我写了五百多字,还说不具体!”张老师笑着说:“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字数多’不等于写得具体。请看下面这两个句子。”  相似文献   

15.
“刺啦——”老师从本子上撕下一张普通的作业本纸,紧接着说了一句让全班同学都感到不可思议的话:“大家看见这张纸了吗?今天,我就要从这纸里穿过去!”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带到幼儿园的图书馆,他们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人生的第一课。一位教师笑吟吟地走过来,她的背后是整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故事。“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里,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个小朋友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慢慢地说:“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幼稚的童声在教室里回荡。另一边,老师用一张非常好的纸,认真、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有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了一个“爸爸”,画了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画得很不像样,但是,老师同样很认真地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了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和出版的年、月、日。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多么好啊!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第7、8期《小学语文教学》发表了张运群老师写的《“风向”一说不合事理》一文,读后令我不禁佩服张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而张老师在文中所提到的两个“谜团”,也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查阅手中资料,撰成此文,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疑点一:邱少云牺牲时,“我”在什么位置?按课文中“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及“扭转头一看”等句判断,“我”当时是在邱少云身边不远处或前面,因此先闻到浓重的棉布焦味,再转头看,才发现邱少云已被火烧。但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我”怎么可以随意“扭转头”呢?因为…  相似文献   

18.
这是美国一所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孩子们,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这个故事就在这本书中,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稚嫩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  相似文献   

19.
对《岳阳楼记》一文中第二小节有关写景的句子.不同的教参有不同的说法.如南通师专的沈继常老师认为是“概述巴陵盛状.岳阳楼之大观”.并认为这一节是总写.又如江苏洪宗礼老师主编的《教师备课手册》中这样写:“第一句为概述岳阳楼的美景总写一笔.既是说明洞庭湖集‘巴陵胜状’之大成,又说明作者写景将以洞庭湖为描写对象.”第二句“具体写从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的远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参》中认为这一小节的首句“暗切岳阳楼三字.是这部分的总领句.接着顺理成章的写从岳阳楼眺望洞庭湖的远景”云云.综上所述,其共同点是说这部分的写景.仅仅是对洞庭湖景色的概述、总写.但部忽略了这部分写景在全文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快下课了,张老师转向黑板,写下一串数字。“什么意思?”同学们面面相觑。张老师转过头来,笑道:“这是我的QQ号,同学们可以加我,有事儿留言!”他严肃起来,“不过不提倡聊天!太费时间!”同学们大笑。“晕!都50岁了……”有人冒了一句,不料张老师听力过人:“50岁怎么啦?QQ只是通讯手段,别说50岁,500岁都可以用!”又是一阵笑声……近年来,QQ风靡大江南北,中学校园也不例外。朋友,咱们一起来看看,中学生与QQ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