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颠覆了"水墨最为上"的文人传统理念,让"黑"回归到明清前"五大正色"之原位;他开创了"中国现代重彩写意派",融汉唐两宋院体重彩和明清文人写意于一体。他以同代人难以企及的诗书画印以及美学理论、国学等修养为底蕴,以大写意之笔势,汉魏书法之骨力,古典石色丹青为血肉,并合理吸收西画光色构成等有益因素  相似文献   

2.
陈淳的名字,意味着中国画的文人花鸟画大写意形态的完全成熟。文人写意花鸟画内质之“逸”、笔墨之“松”、形态之“散”的表现之统一,只有到了陈淳的淡墨挥写才臻于大成。从陈淳的生平、画法、创作方法、水墨观、表现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可以归结出其文人花鸟画大写意形态“散”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李苦禅,毕其一生从事传统文人写意画,受“禅宗”影响很大。平日教学多不备文字而靠口传心授(配合示范),每有所感则侃侃作即兴之论,亦颇为“写意”。且听他以下所说:  相似文献   

4.
“冯小青传记”的创作几乎贯通了明清“冯小青现象”的始终,参与创作的文人至少十七人,现存十四则流传于世.文人在“冯小青旧传”的基础上对其人其事进行了演绎.在对“冯小青传记”的演绎经历了明清之际的文人化、清代前中期的才子佳人化之后,冯小青其人在清后期的“后传”中确立了恪守家礼的贤妻形象.这些演绎蕴涵了文人思想、情感、价值取向与时代社会对于文人心理的投射.  相似文献   

5.
宋代以后,文人画逐渐兴起,使花鸟画的画风由工整细腻逐渐向水墨写意转变,到明清时期,写意花鸟画走向成熟。文人花鸟画在造型上讲求"似与不似之间",审美上注重状物抒情、托物言志;技法上重视笔精墨妙、神完气足;形式上诗书画印相得益彰。文人画的产生使花鸟画由工笔向写意发展,使花鸟画的思想内涵和意境更加深邃。  相似文献   

6.
元代文人的绘画创作不求形似,注重自我胸臆的抒发,诗、画艺术之内容、审美、气韵等诸多方面实现了交融会通,从元初赵孟頫至“元末四大家”,文人画日趋成熟。明末清初,以渐江、査士标、孙逸、汪之瑞为代表的新安画派承袭了元代文人诗画的创作传统,“新安四家”对元代文人诗画的接受体现在相似的人生际遇影响下形成的淡泊名利、以诗画自娱的思想个性;注重抒情写意的绘画表现;会通诗画一体的审美追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分析文人参与篆刻实践并使篆刻成为独立艺术形式的直接原因,主要归结为元代印章材质的改变和篆刻理论的出现。考察明清文人篆刻艺术思潮,经历了从“印宗秦汉”到“印从书出”和“印外求印”的嬗变,有力地推动了文人篆刻的发展,三者合力之下,最终使篆刻艺术在晚清达到历史的顶峰。探究皖籍印人在明清文人篆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贡献,表现在开宗立派、艺术思潮引领、承启发扬三个方面,其贡献也为近现代篆刻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雪涛,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师,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对我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下面,是其有关花鸟画创作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笑话集的数量与规模远超前代。许多笑话结集者有意识地借笑话行教化之旨,或直言相劝,或寓言传理,或讥刺度人,开发了笑话的劝惩功能,使笑话具有了“词涉诙谐”但“意存讽劝”的特征。在此将笑话的教化功能简称为“笑化”。“笑化”的出现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明清文人主动关注并参与了笑话的创作和结集、借以寄托劝惩理念之外因,也有笑话自身以“笑”为宗旨、以“话”为载体、以“教化”为底蕴等内因。在明清劝惩思潮的影响下,文人在对笑话劝惩功能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推动了这一文类的成熟。  相似文献   

10.
杨慎在滇吟咏名物诗篇至多,《垂柳篇》为其尤者,论者认为《垂柳篇》是杨慎的“自悼之作”“自怀之词”“自为写照”。因杨慎个人遭际加之《垂柳篇》托情于物的自怀,引发不少明清至滇文人的共感和本土文人的共情,深受当世和后世文人喜爱而被题于驿馆屋壁,刻石于署衙、楼阁。《垂柳篇》之后产生的相关作家的感发之作,诗作主题表现岁月变迁之感、优游风采之赏、杨慎遭际之叹及自身境遇之照。原作的流传和后世作家的相关作品促进了《垂柳篇》的经典化进程,显示出“垂柳”旺盛的生命力,它已然成为一棵不朽之树。  相似文献   

11.
<正>明清两代所谓传奇,专指在宋元南曲戏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篇戏曲。明清传奇有文人创作、民间创作、宫廷创作之别,我们把文人创作的长篇戏曲称作文人传奇。通观全部明清文人传奇,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三大时代主题,即忠奸斗争,人性探索和历史反思。以下分别论述之。  相似文献   

12.
选取明清两代9位作家、学者,取个案研究路向,勾勒中国散文从明代“文人之文”向清代“学者之文”类型转换的文学史脉络,陈平原的《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于散文通史与断代史之外,别创新径。从具体对象入手,强调文本细读,突出阅读体味和文学感觉,同时兼顾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结合和互援,尚友古人,知人论世。课堂实录的讲坛文体,不失为书斋著述之外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3.
甲申年是明清易代中承上启下的年份,此际文人结合自身遭遇,创作了大量乱离诗。乱离之中听闻惨烈的“甲申之变”,让他们于身难之外更经受了一重心灵重击,诗歌中的情绪也在闻变前后有所不同。文人们亦用诗歌记录了乱离中见到的兵燹战乱,为易代变局提供了史书之外的细微记载。而乱离诗中体现的文人思乡之情,更可以为他们在易代之后的人生选择提供另一种注解。  相似文献   

14.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以前所未有的火力猛轰明清的科举制度(即八股取士制度),深刻揭露这种制度对文人学子心灵的扭曲和毒害。小说家吴敬梓在开篇第一回“敷陈大义,隐括全文”中便借王冕之口发出了“一代文人有厄”的呐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屈原《离骚》中“求女”的意义,历来争论不休。本文结合《离骚》文本中“求女”的实际意义以及历代失意文人运用“思美人”这一范式来抒情写意的例证,认为“求女”这一活动,是屈原极度苦闷的情况下宣泄郁闷、寻求安慰的一种心理反映;而且这一范式。对以后的文人士大夫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还探索了失意文人倾向于采用这一范式来表达情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嵇康,魏晋时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魏晋之交,政治黑暗。当权的司马氏以“名教之治”为名剪灭异己、杀戮名士,文人名士无不心惊。作为当时文人领袖的嵇康,公然反对。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轻贱唐、虞而笑大禹”。他的诗长于四言,  相似文献   

17.
"逸品"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黄休复在前人基础上总结了逸品内涵;两宋期间,受文人画论影响,逸品论更强调文人意蕴;元代的逸笔说、逸墨说有了更鲜明的涵义,重视表现主体价值的写意;明清的逸品论则更推崇简淡清雅。神和逸皆能达到化工肖物的自然之境,然相对于神品,逸品有着更丰富的精神性涵义。  相似文献   

18.
韩愈论教学     
人称“文人之雄”的韩愈,是我国唐代大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为人刚毅正直,重视教育,提携后进。他任过“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大学校长),曾捐薪创设“乡学”。凡经过他指导传授的学者都自称“韩门子弟”。著名的文人李翱、皇甫  相似文献   

19.
雅俗是中国文学史上两种不同的审美形态,雅俗之间互动砥砺,构筑了中国审美意识变迁的深层动力机制。明清文人参与编创或创作通俗小说,使得小说形式愈发整齐,语言愈发雅致,结构愈发讲究,诗文点缀愈发用心,思想情感之寓意愈发受到重视。明清通俗小说经历了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的进阶,达到古典文学创作巅峰,近代小说观也随之产生。李明军的《从书坊到书斋——明清通俗小说的雅化研究》以明代至清代嘉庆中期为研究时段,探讨明清通俗小说雅化的嬗变历程和文本呈现,开创了明清通俗小说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明初的山水画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前一阶段延续了元末“写意”文人画风,而后一阶段复兴了宋代画风,形成了明代刚健的院体山水风格。王履既是画家,同时也是绘画理论家。他早年宗法南宋马、夏山水画,晚年写生于华山,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了游历华山的整个过程,开启了中国纪游山水画的先河。其代表作《华山图册》作为元末明初山水画风格转向的代表作,在承袭元末“写意”文人画风的基础上,提出了“意溢乎形”的意形观和“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写生观,为明初山水画带来了“师造化”的清风,在中国山水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