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高校学生享乐主义思潮流行现象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享乐主义思潮在大学校园滋生蔓延,主要表现在吃喝玩乐唯钱是图、女大学生“傍大款”或做“周末二奶”、“急嫁族”群体渐趋庞大、毕业生就业功利色彩浓厚等几个方面。价值观扭曲、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就业压力大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等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甚至下降的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工作热情下降,前进动力不足,甚至出现个性萎缩、职业倦怠,工作和自身发展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笔认为,要突破“高原现象”,就必须强化教育科研意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角色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型”。  相似文献   

3.
所谓“周末现象”是指近年来越来越火的校外补习现象。现在社会上各种机构、组织举办的各类辅导班,如器乐班、舞蹈班、英语班等处处都是门庭若市,生源不断。如今,每到周末,孩子们放下沉甸甸的书包,又得拎起或小提琴、或画夹、或课外英语教材等继续“上课”。不少孩子既要学英语  相似文献   

4.
“玩”是一种复杂的教育和化现象,是一种令人身心放松,愉悦,充满乐趣的观赏或体活动。“玩”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科研型教育”提出的背景 1.起源于纠正学校的“非教育现象”。 “非教育现象”是指融入学校主流教育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损害了教育的本质内涵与意义的一种教育现象。因其具有隐匿性、普遍性,因此很难被人们认识,而被大众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认同,这种现象后的“非教育行为”对教育的负面影响持久而深刻。例如,全面的数量化教育,把教育的所有内容,从知识技能到个性品质都统统数量化、具体化,学校教育成了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待学优生和“差生”的不同态度,造成“差生”的学业失败和心灵创伤。有些教师“辛勤”地加班加点,频繁地进行应试练习,把教育看成是简单的应试之学等。  相似文献   

6.
“差生”是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差生”通常是指那些成绩或表现不好或兼而有之的学生,如今一般称为“后进生”、“问题学生”、“困难学生”、“待进步生”等。在应试教育的所谓“择优录取”面前,“差生”成了学校、老师和父母的心头痛。  相似文献   

7.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多年来的教育现象,它随着民办教育的蓬勃兴起和“应试教育”消极影响的强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广泛性。而幼儿教育“小学化”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违反幼儿教育规律,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剥夺幼儿幸福童年,具有严莺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现象”或“曾国藩热”在曾国藩死后时断的续地出现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能不受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关于“曾国藩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剖析。  相似文献   

9.
“高原期”现象:在动作技能的练习曲线中,人们发现开始进步快,但随着练习时间或次数变化,中间常出现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突破这个高原期后,动作技能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突破“高原期”的策略是加强对动作技能的再认识,积累更多的背景材料,寻找新的兴奋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考制度恢复以来,“高中复读”就一直与之相伴相随。“高中复读”实际上是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之后因名落孙山而做出的选择。近年来,农村地区出现了高中复读升温的趋势,被人们称为“高中复读现象”。研究这种独特的教育现象,分析其形成的政策背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政策决策者因势利导地解决其中不利于农村教育发展、不利于考生发展、不利于社会公平的种种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往往出现或长或短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这一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或转折点,学生可能走出“低谷”后冲上“浪尖”,也可能坠入“深谷”而无奈,有的考生因此失去信心,有的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对此现象如果置之不理或处理不好,必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效果,甚至导致高考的失败。老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来突破复习备考的“高原地带”,具体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2.
"80后"现象的教育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80后”的不少代表人物是社会生活的成功,也是当代教育体制下校园生活的失败。他们存在着明显的“去校园”现象。通过对“80后”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当代中国教育存在着四大弊病:工业化生产模式,片面理解“全面发展”,过度偏爱知识教学,教育目标俗化。为此,有必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坚持“四强调,四提倡”,即强调学习主体,提倡个性自由;强调多元评价,提倡优势发展;强调能力本位,提倡有效学习;强调目标境界,提倡高尚追求。  相似文献   

13.
余文 《江西教育》2005,(7):28-29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铸就了景德镇第一高级职业中学教育品牌:陶瓷美术专业一枝独秀!学校发展实现了“招得进”(每年新生在800人左右),“留得住”(杜绝流生或辍学现象),“送得出”(毕业生能考进大学或找到合适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历时考察与现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学要顺利发展必须确立科学公认的研究对象。建国后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历经了“教育说”——“教育现象说”——“教育问题说”——几种观点并存等四个阶段的发展轨迹。探讨教育学研究对象必须明确三个前提,以之观照并考虑到实际情况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能够被反映为有价值的教育一般问题的教育现象”。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学者杜亚泉先生根据中国当时的教育、文化现象,提出了“调适”的理论和主张。他认为,任何“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或“全部引进、照搬照抄”的做法,都不利于我国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或长或短时期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低谷”,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一些中小学出现了一种分班现象。这种现象的特征是:将同一年级的学生分成重点班(或称快班、实验班)和普通班(或称慢班、平行班),重点班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甚至学生的住宿条件都优于普通班。对于这种做法,有人认为有利于因材施教;但另一些人认为,这样做不利于照顾大多数。究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宋代的朱熹把孔子的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便是“因材施教”的由来。“因材施教”的“材”,指的是受教育者的已有基础,包括他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因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范畴,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教育,保证教育的公平,是政府的义务。然而,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就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从而导致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要减少或消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就必须坚持以县为单位。在此基础上配置教育硬件、教师、管理等教育资源,尽可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9.
贾宪章 《中国德育》2005,(10):33-33
现在,“多陪教育”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人们也习以为常:从无论寒风肆虐的冬天还是酷署难当的夏天,在校门与家门之间不厌其烦地“陪行”的父母,到不计较是在饭桌前还是在书房里,都要在一旁兢兢业业“陪坐”的家长;从不放过每一个周末。  相似文献   

20.
王春燕 《教育导刊》2004,(14):36-37
幼儿园教育改革对幼儿园教学冲击最大的是原有的分科教学让位于综合主题教育活动。然而,我们所看到的、实践中的综合主题教学却有很多问题,如“拼盘”现象(或形式为综合活动,实质为学科教学)、被幼儿的兴趣牵着走的现象、主题对幼儿是否具有真正的价值等现象。尽管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但我们又理不出更为清晰的思路来。所以希望王博士就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给我们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