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
城北有一条老街,以往这里十分热闹,糊灯笼的,做裁缝的,还有烙大饼儿的.每逢过节,就更热闹了,大人小孩一起上街.穿新衣、摔炮儿、买灯笼,过节的老街永远不缺人味儿,灯笼的明火照得人亮堂堂的.
但如今老街真的老了.该走的都走了,该关门的也都关了,只剩下了一家旧裁缝店.店主叫老孟,擅做旗袍,每一件都由他一针一线亲手缝出,可谓上品,据说老孟的祖宗还给慈禧做过衣裳.但就是没啥人来光顾,这生意是一天比一天差. 相似文献
3.
旗袍本是明朝满族人穿的一种服装。十七世纪初期,满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后来成为清太祖的努尔哈赤,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于1601年至1615年,创立了兵农合一的八旗制度,即红、蓝、黄、白四正旗,再加同色的四镶旗。每一个满族人,都属于这八旗中的一旗,例如属于正红旗或镶红旗,正黄旗或镶黄旗等等。据此,后来人把满族人称为八旗人或正旗人,简称为旗人。旗人的衣着称为旗装,妇女穿的袍子称为旗袍。旗袍有的紧扣高领,雅致庄重;有的微紧腰部,造型秀美;并且做工简便,四季相宜,不仅满族妇女喜爱,汉族妇女也同样喜爱。尤 相似文献
4.
我爱旗袍。旗袍是女人专有的衣服,正如中山装之于男人,穿上它,婀娜的身材立显。任何一位大大咧咧、叱咤风云的女性,在它面前也会浅斟低吟,也会姣花照水。因为有了它,我可以从柴米油盐的母亲变身为诗情画意的女人。喜欢旗袍的图案。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粉红、摇曳、浅笑,既含蓄又大方。看到它,不禁想起席幕容《莲的心事》,深重的笑靥背后,隐藏着女人多 相似文献
5.
祖母的那一箱子旗袍,在我未出生以前就已经存在着了.这些三十年代的物品,也不知道它们是怎么避过了战争的灾难,跟随着主人颠沛辗转,安然无恙地留存了下来.我们家在我很小的时候从南京搬来菰城,当那些军人从一辆很大的军用卡车上卸下家具行李时,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祖母穿着一双黑色的绣花鞋,我妈妈则足蹬一双米色高跟鞋;她们俩的脚边,放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箱子.我很奇怪自己的记忆,竟对两双女人的鞋子和一只栗壳色的樟木箱印象深刻.当时,我根本不知道这只不甚起眼的箱子里竟然会装着这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旗袍.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觉得,穿旗袍的女子是最美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子,如若穿上一件合身的旗袍,立刻就会变得神采飞扬。华丽的 相似文献
7.
一说起中国的传统服装,人们就很自然便会想起"旗袍",中国传统式的婚礼上新娘总会穿着一件件精美的旗袍来展现她们的风采,让我们都感到一种喜庆的气氛.
旗袍始于清朝的旗人着装,已有300多年发展历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是国际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女性代表服装.主要结构特征为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等.旗袍在我国服饰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那雍容大方的款式,曾经使几代人为之倾倒,被世界公认为是能代表我国民族特色的服装. 相似文献
8.
凡被努尔哈赤编入旗籍的人,均称旗人。旗人常服长袍,圆领、大襟、窄袖、四面开衩,一年四季皆适用,汉民族称之为“旗袍”。 公元1644年满族入关,强制在全国推行“薙发易服”。规定军民必须穿满族服装,并削发垂辫。这无疑是对汉民族的极大侮辱,为此,汉族人民曾将易眼看作是投降的标志,努力深持汉族文化传统,采取“生前着时服,死后着汉服,成年人着时服,小孩着汉服;男子着时服,女人着汉服;妓女着时 相似文献
9.
一说起中国的传统服装,人们就很自然便会想起“旗袍”.中国传统式的婚礼上新娘总会穿着一件件精美的旗袍来展现她们的风采,让我们都感到一种喜庆的气氛。 相似文献
12.
清廷世界是只瓜,一剖两半,一半为汉,一半为满.满族女人长袍一穿到底,汉族女人仍是三绺梳头,两截穿衣.原本泾渭分明的,到后来却各有仿效,两相交融,这个界限,就渐渐混淆了.毕竟汉人气场强,到最后居然出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奇特景象. 相似文献
13.
初夏的气息如绸缎上滑落的水滴般干净柔软.光影幢幢,青杨的油绿色大叶间漏下几缕麦色的阳光.教室里历史老师正讲得神采飞扬.她反复提到,上海.我看着窗外轻轻跳跃的阳光,心里轻轻念着“上海,上海”,仿佛望见那个女童时的自己,在上海旗袍店里流连的幼小模样. 相似文献
14.
妈妈穿旗袍真美!我想给妈妈做一件会变魔术的旗袍,在不同的风景里就会有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变化,让妈妈一件旗袍走天下!怎么做到的呢?跟我一起动手做一做吧! 相似文献
15.
旗袍——清代的旗女之袍,满族女子的长袍。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在上海风靡一时,女人们均以穿着旗袍为美,她一跃为中国的国粹,那为什么今天却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穿它呢? 相似文献
16.
细雨如烟,在清风中被吹散开来,一条湿漉漉的街道如同被轻抹了酥油,斑驳暗淡的墙壁上一些树影花影竞相翩舞,一些昏暗的路灯在小巷中影影绰绰地摇曳着浅浅淡淡的光影。一袭精致的水蓝色旗袍,在黯淡的灯光中依然折射着幽幽流光,裙底风情,在一阵又一阵风的 相似文献
17.
旗袍被公认为代表我国民族特色的服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我国的历史悠久,旗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体系,被视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18.
看过电影《花样年华》之后,除了惊艳张曼玉,至今依旧惊叹的便是那一件件或素雅、或绚丽、或含蓄、或摩登……的令人眩目的华美旗袍。不同于其他电影中服装的作用仅仅是道具,甚至不同于这部电影中梁朝伟饰演的男主角的服装,女主人公的旗袍有语言,会倾诉,外化着她的内心世界:她的体贴、幸福、温婉、娇媚、寂寞、忧怨、委屈、惆怅、怀念……帮她诉说这一切的,除了张曼玉细腻到手指、睫毛的绝佳演技外,便是那一件件运用着颜色和图案的旗袍。大红、碧绿、湛 相似文献
19.
千百年来,中国历代服装虽然姿态万千,但从总的形制上看只有两种——胡服和汉服。我们已经介绍过汉服,这一次就来详细说说胡服最典型的代表——起源于满人服装的旗袍。时至今日,我们通常只能在舞台演出或者是古装电视剧里见到汉服的踪影,旗袍却还时时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然成为今日中国国服的代表、女装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一闭上眼睛,小学生活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出现在脑海里。忽然,我的思路停留在了刚上四年级时的第一节语文课堂上。记得那天上课铃刚落,教室门口出现了一位老师:她四十来岁,穿一件水红色的旗袍,还套了一件网眼水红色的短外套,领口别着一枚褐色的椭圆的玛瑙胸花。头发在脑后盘成一个半圆形,显得很精神。她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眼光迅速地向班上扫视了一遍,使人感到一种威慑,又使人感到气度不凡。啊,原来是她!她来当我们的语文老师?!我不知是惊还是喜。当她出现在同学们面前时,我就感到教室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肃静。可不是吗?学校几千学生…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