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除旧布新的五四时代,各种思潮纷涌而至。五四白话散文的潮流虽稍迟于新诗,却显示了逼人的光彩和锋芒,五四散文作家对自己创作个性的发现,散文作品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扩张,以及由此产生的散文内容,形式,风格的独创性,无疑是五四散文的重要突破口,在五四文化统一战线之内,源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的散文作家队伍,不断地分化,组合,产生出鲁迅这样的散文巨匠以及胡适,周作人,朱自清,傅斯年诸散文名家,他们集中体现了五四散文不同流派作家的思想,艺术特色,共同谱写五四散文创作灿烂的星空。  相似文献   

2.
“五四散文”是思想解放的产物,“五四散文”的表现方式虽然形态各异,但其精神素质是对个性的张扬,重新界定“五四散文”的特质,对于研究“现代散文”的形成与20世纪散文现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除旧布新的五四时代 ,各种思潮纷涌而至。五四白话散文的潮流虽稍迟于新诗 ,却显示了逼人的光彩和锋芒。五四散文作家对自己创作个性的发现 ,散文作品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扩张 ,以及由此产生的散文内容、形式、风格的独创性 ,无疑是五四散文的重要突破口。在五四文化统一战线之内 ,源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的散文作家队伍 ,不断地分化、组合 ,产生出鲁迅这样的散文巨匠以及胡适、周作人、朱自清、傅斯年诸散文名家 ,他们集中体现了五四散文不同流派作家的思想、艺术特色 ,共同谱写五四散文创作灿烂的星空。  相似文献   

4.
五四散文主要由社会派散文与人生派散文两大系列构成。社会派散文关注的是社会性存在,具有显见的意识形态倾向,其主旨主要在于进行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这一类散文以杂感(随感录)为主要形式,它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互动,具有重要的思想和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迅曾说:“五四”时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而这是与周氏兄弟的贡献分不开的。郁达夫曾评价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的为最丰富最伟大。”可以说周氏兄弟是我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和奠基者,虽两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散文创作道路:鲁迅将随笔散文发展成匕首与投抢的杂文,并逐渐形成文学领域中的新体裁;周作人则把随笔散文发展成平和冲淡的小品散文,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五四”时期,周作人不仅在文学理论上大力提倡创作“美文”,而且在实践上身体力行,致力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从“五四”前后…  相似文献   

6.
五四散文话语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话语系统。以个人的视角对外在世界进行观照是五四散文独特的散文视角,直抒胸臆、对意象的描摹和对意境的创造是五四散文的艺术手法,自由流淌的结构方式是它组织材料时共同的特征,具有简单味和苦涩味语言是五四散文的语言特色。五四散文特有话语方式已经影响了整个现当代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7.
黄健新著《五四散文艺术论》2006年5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中国散文的文体观念和创作体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学术视角,探索了五四散文文体风格形成及艺术成就。本书将五四散文创作的学术性和现代散文的文体特性融会贯通,深入和细致地阐释了五四散文的现代品性和文体特性。这部著作分四编(还有一个附编)、八章,共32.5万字。该书的理论阐述涉及到了三个层面,一是现代性的散文文体理论及现代作家的散文文体论,这部分内容被融入到了整部书的各个学术环节中,成为对五四时期各体式散文风格论析的重要参照系统。二是以现代散文理论及现代…  相似文献   

8.
“五四”女性散文作为“五四”文学中独特的文学现象。它从女性视野出发,建构着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女性散文文本,真诚的体验、悲剧美的追求。悲剧美的追求、柔婉的风格以及独特的抒情结构与手段等,构成了它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台湾散文是中国“五四”新文学现代散文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中国现当代散文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本文通过梳理台湾散文发展的创作走向,对台湾近五十年的散文发展进行分期,对每一阶段重要作家的创作情况、主要作品进行分析评述,就海峡两岸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及一般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突出介绍分析了台湾散文在特定的时代氛围和历史条件下,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又不断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女性散文自“五四”以来就是文学创作中的一朵“奇葩”,当代都市女性不仅继承了五四文学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且还在散文的写作上独具特色。本文从内容、情感和语言上分析了当代都市女性作家的散文创作,总结了其独有的审美特征,肯定了当代女性散文独有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的散文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他的散文观念是发展的:早期主要以英国小品文为模范,后到晚明的传统中寻根,直到认为现代的理想散文应当是既有外援又有内应,他的散文逐渐从简单走向成熟。这一成熟的散文理论是在对五四启蒙精神的认同和反思的背景中形成的,他将自己对西方个性主义的向往和中国传统的士大夫的为文方式融汇起来,在散文理论及创作领域内成功示范了如何协调矛盾的甚至是异质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从表面上看,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配合着中西之争的古今之争,但究其实质,它只是以一种简化的方式将中国的大传统扩展到小传统之中。由于传统儒学的实用理性与西方文明的科学精神有一定相关性,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虽然表面是打倒孔家店,但实际上其揭橥的科学旗帜主要来源于中国大传统的实用理性。正因为此,虽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力图进行伦理的变革,但最终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精神中注重实用理性的痼疾。  相似文献   

13.
散文诗文体溯源与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自成体制的文体(诗体)类型,在它宽阔的光谱带上涵括了一切“用散文写的诗”。散文诗文体(诗体)的产生几乎可以追溯到与散文和诗同样久远的年代,中外散文诗生成、发展的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现代散文诗文体的诞生虽受外国现代散文诗影响,但对民族文学传统的承续是其根本性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论余秋雨散文的双重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余秋雨主要散文作品的解读可发现其独特的双重对话特征  相似文献   

15.
散文与结构     
60年代初期有论者指现,散文忌散,又有论者指出,散文贵散,要“形散神不散”,其实,散文之散,与骈文相对,而与作品结构之散无关,西方之prose和essay二词,通常译为散文,随笔等,这种文体与诗歌,小说相比,确实较为自由灵活,甚至容许“松散”,五四以来,不少人认为散文可以写得随便些,此说可能受到西方散文文体论的影响,然而,文学为艺术,文学作品重结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中国行秦至今的散文,其佳者莫不结构完善,前呼后应.“形散神不散”说至今仍然误导人。希望在辨释散文之本义与结构之重要后,“形散神不散”的误说,从此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16.
梁向阳教授的学术专著《当代散文流变研究》整合了"现代性"概念,把五四新文化作为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相区别的核心特征,强调当代散文对于"人的文学"理论预设的追寻将弥合"现代"与"当代"的人为裂痕。文章始终关注这一概念,探讨梁著如何审视现代散文"自由性"、"真实性"的人文内涵,进而提出"借景抒情"写作套路的心灵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在新诗革命特定时期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具有诗化和散文化的双重特点,特别是在外形上具有散文的形体,在文体功能上与诗的抒情功能有殊途同归之处。20世纪中国散文诗经历了从散文化的诗到诗化的散文的发展轨迹,其文体建设经历了一条曲折之路。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散文诗的非独立文体的存在方式一直影响着新诗的文体建设,加剧了新诗的“自由化”和“散文化”。  相似文献   

18.
"大传统"与"小传统"理论对中国当下的学术产生了影响,这种理念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术研究的诸多领域.本文以西晋郊祀制度为例,揭示儒学作为大传统如何规范皇帝亲祠、规范郊祀制度,从而使秦汉以来神仙方术与民间淫祠杂祀等小传统淡出郊坛.  相似文献   

19.
从译介到创造:散文诗在现代中国的发展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诗”是外来的文类品种。“五四”时期,现代知识者一方面从西方译介大量散文诗,另一方面也积极尝试散文诗的创作,使中国散文诗迅速完成了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文体成熟的进程。从“译介”的研究视角,我们既可以厘清散文诗作为“现代性”而独具的文体内涵,又能揭开这一外来文类在与本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获取成长因子的奥秘,进而粗略勾勒了中国现代散文诗发展的流变史。  相似文献   

20.
曾焕鹏的专著《中国当代散文论》和《当代散文再论》在散文批评实践和散文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体现在富有个人创见的散文理论观,注重散文理论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及对散文创作·领域新人的扶植和支持,对散文薄弱研究领域和福建散文创作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