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兴树 《江苏教育》2022,(18):26-29
块茎思维反对层级固化、中心化和谱系化,主张把事物看成是非等级的,具有多元中心、多元结构的生成系统。学校治理注重消除传统科层制管理造成的等级化、封闭化和中心化等弊端,强调多元共治、平等参与。块茎思维与学校治理在旨趣上具有相通之处。借鉴块茎思维,学校治理改革应注重建立多向连接,促进异质交互,淡化外控管理,消解等级观念。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对中小学普遍采取的管理办法是校长负责制下的科层制管理体系。依据科层制管理的要求,学校一般都设有以"官方正式文件规定的有一定的成员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正式群体组织",如学校的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不同的管理层级。这些部门和层级构成了学校组织实体中的正  相似文献   

3.
科层化管理对学校管理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世纪60年代起,科层化管理思想开始应用于学校管理,并对教育管理产生了很大影响,提高了学校管理的功能和效率。然而学校不是完全的科层组织,纯粹的科层化管理不完全适用于学校管理,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弊端越来越明显。本文从介绍科层制、科层组织、科层化管理的含义及其特征入手,分析了学校的组织特性,并给予定位;指出了学校管理科层化存在的误区,进而对问题进行思考;介绍了一种正在成长中的全新的学校管理模式———校本管理。  相似文献   

4.
科层制学校转变为学习型学校,本质上是学校文化的整体变迁。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管理理念和系统思考是学习型学校的精神基础,而科层制学校秉承工业时代的标准化、外在控制理念以及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学习型学校的规范性行为准则、宪法秩序、具体的制度以及器物安排,都不同于科层制学校。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校并不是一种严密的科层制组织,学校管理引进适应于企业的科层制组织理论进行管理,忽视了学校自身特点,也与新课程理念相悖。重新理解部分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反思其利弊,对推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学校科层制的批判与反思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科层制是20世纪初组织管理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在各种类型的现代组织(包括学校组织)中我们都可以发现科层制的特征。对科层制的研究历来都是从正面进行的。研究实践表明,应将学校科层制置于教育背景中加以检视,对其基本原则及各项特征进行全面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高校现行的管理结构——科层制管理已无法满足高校分化过程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针对分化对高校管理方式改革的现实诉求,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类型和层次,以追求高深学问、储备人力资本、满足自我发展为切入点,实施学会式、科层制、创业型耦合的"分化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意义上,科层制(bureaucmcy)是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等级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具有专业分工明确、职权等级森严、制度规则化、非人格化、资格法定性、行政效率化等特征。科层制的组织结构被视为现代社会组织结构的"理想类型",被奉为有效的现代管理体制。学校科层制作为现代学校管理体  相似文献   

9.
内部管理改革与创新是新建本科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保障。与传统高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尽管也是特殊类型的社会组织,但不同的是,其在知识产出层次和类别、制度化成长环境、深度融合和频繁人才流动以及规模扩张引起的管理复杂化等方面独具特性,所有这些使得科层制在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然而,作为学术组织,其目标模糊、活动不可预测、文化多元化、内部治理多中心化、学术权威来源特殊等又导致科层制管理的失灵。因此,需要在遵循学校内部逻辑的基础上对传统科层制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0.
韦伯的科层体制在学校的管理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学校处于一个有组织的无序状态,是一个不同于企业或政府的特殊组织。后现代主义强调一种多元化的管理方式,组织本身的动态性也决定了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本文从分析科层制的定义和特点入手,分析了学校组织的特殊性,重点从等级体系、人员关系、科层管理和专业分工四个方面分析了科层制在学校管理中的弊端,借用后现代主义多元化的管理方式理念以期对我国的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消解学校科层制对德育的羁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科层制存在价值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损缺着德育的育人功能,负面地影响着学校德育,不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学校科层制的功能是通过学校制度的具体运行来实现的,为消解学校科层制对德育的羁绊,变革学校制度的德性便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在韦伯对科层制的经典论述中,把科层制的特征总结为层级结构、专业分工、规章制度、非人格化、职业定向。本文选取其中层级结构这一最显著的特征进行论述,分析其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负面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韦伯对科层制的经典论述中,把科层制的特征总结为层级结构、专业分工、规章制度、非人格化、职业定向。本文选取其中“层级结构”这一最显著的特征进行论述,分析其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负面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韦伯的观点,在现代社会中,科层制不可避免地要扩大。科层制权威是处理大规模社会系统管理要求的唯一方式。为了处理日趋复杂的事务,有必要发展控制与管理的系统。科层制的出现是对这些需求的理性化与高效率反应的结果。然而,正像人们将要看到的,韦伯也相信科层制显露出了许多缺点。后世学者对其做出了不同的回应。尽管如此,科层制所蕴含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本质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校偏好对于教育的筛选机制具有重要影响,功能主义和冲突论分别以科层制和中产阶级假设为分析核心,分别持有一视同仁与中产阶级偏好相对立的解释观点。延循功能主义的科层制视野,对广州市某中学进行的制度民族志研究,有下述发现。首先,学校科层制中的等级制与岗位分工,导致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对于学生持有不同偏好,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与专职教师对于学生分别持有特殊主义、平等主义和精英主义的偏好。其次,在当代中国的大城市中,中学教师并不具有中产阶级地位,冲突论的"中产阶级假设"在本土还无法证实,中等偏下的地位促使中学教师较偏向下层阶级的学生。因此,学校偏好更多是制度驱使而非阶层文化影响的结果;开创科层制研究与文化冲突论的韦伯,更倾向于支持功能主义;学校偏好显示出科层制的高效率,但也压抑了教育中多元文化价值的传递。  相似文献   

16.
对学校效率的追求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学校管理思想.从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引入学校开始,到科层制理论指导下的学校组织制度化和体系化,以及通过实证方法调查和研究学校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而改进学校管理提升学校效能,这些建立在理性认知基础上、以效率为取向的学校管理思想大大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管理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7.
项目管理在各级各类学校已有广泛应用,但是学校项目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项目的严格定义,学校中的很多工作任务可以设计为项目,这些项目对于实现学校战略目标、促进学校组织变革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管理具有常规管理所不具备的比较优势,更具有管理柔性,可以弱化科层制的僵化,有助于提高管理效能,增进组织活力,优化学校管理方法与技术,能带来学校管理的整体变革。  相似文献   

18.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关键,也是维持学校平稳运行的保障。研究基于授权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实证探究赋能学校科层制与中小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工作自主性和组织认同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通过对658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表明:赋能学校科层制对中小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工作自主性和组织认同在赋能学校科层制与中小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间均具有单独中介作用,也具有链式中介作用。因此,为促进中小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要建立健全赋能学校科层制,尊重和提高教师工作自主权,激发教师工作自主性,营造信任与合作的学校文化氛围,增强教师组织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科层制是当代学校常规性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学校组织具有科层体制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学校教育理念——理性主义的价值取向;学校工作目标——效率为本的现实追求;学校运作机制——法理权威作为基础。学校科层制保证了效率和理性的最大化,却消解了学校生活的创造性与丰富性,这是一种值得思考的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20.
学术自治与科层制的矛盾在不同国家与文化中的表现既有相同点也不同点,其矛盾根源于韦伯官僚制理论,两者矛盾冲突的历史表现形式包括四种类型。目前我国学术自治与科层制协调治理的实现路径应以未来为导向、理性和法制为基础、负面清单管理为突破口、激活基层学术组织为动力,不断调整、优化学术自治与科层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