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泰武 《兰台世界》2012,(16):54-55
程登科是我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其倡导的民族主义体育思想蕴含丰富的体育救国理念,在近代中国体育思想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民族主义体育思想形成的探索历程程登科祖籍湖南衡山,生于重庆,自幼热爱体育运动,他于1920年考入中央大学(现南京东南大学)体育系学习,师从于美国  相似文献   

2.
张克,1962年生于天津河东区的一个干部家庭。自幼受家庭熏陶,深深喜爱上了京剧。1975年。他考入天津戏曲学校,工京剧须生。在学校期间,他即对杨(宝森)派艺术情有独钟,曾受教于曹世嘉、张之俊、苏承龙、梅伯寒等名师。在唱、念方面潜心研习,刻意描摹。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3.
王道 《出版参考》2006,(26):35-36
高罗佩原名罗伯特·汉斯·梵·古利克,因其自幼对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心驰神往,故长大后以其原姓Gulik 的"Gu"和基督教教名"Robret"的谐音,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高罗佩. 1943年,曾在日本当过外交官的高罗佩经过几番争取,来到他梦寐以求的中国,就任荷兰驻中国大使馆(当时设在"陪都"重庆)一等秘书.在华任职期间,高氏更是如鱼得水,孜孜不倦地学习中华文化,钻研中国诗词歌赋.他还取中国俗语"一笑忘百忧"之意,自号"笑忘",而当他用中文写文章发表时,则署名"吾华",以表达他对中华文明的神往.  相似文献   

4.
烸铂 《档案天地》2014,(11):36-39
正贺跃进,1958年出生,河北深泽人。自幼喜爱戏曲艺术,13岁进入河北省专业艺术团,2007年担任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团长。他带领团队常年坚持送文化下乡,足迹遍布河北省乡村。被基层干部、群众誉为"党心与民心之间的桥梁",该团曾多次荣获中宣部、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他本人也曾两次荣立二等功,多次被评为省直文化系统优秀党员,2014年1月,贺跃进被评为  相似文献   

5.
<献征录>是一部记载明朝人物最重要的传记史书.焦竑编纂此书既是社会现实驱动的结果,也与他不满明代只有<实录>,而无"正史"的局面有关.故此,明万历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他在参修国史期间,利用馆阁藏书,部分完成<献征录>的编纂;后又经过多年的修订,最终于四十四年完成全书.至清,<献征录>遭致禁毁,传本极少,现存传本皆据徐象(橒)曼山馆本印影.  相似文献   

6.
许幸之是我国左翼美术运动先驱之一、影剧编导诗人、画家和美术理论家。1904年4月5日他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自幼酷爱艺术。1916年拜江南画家吕凤子为师,学习水彩画,1919年考入上海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受教于画家王济远、汪亚尘。他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1992年毕业后结识了当时“创造社”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这对他的绘画和诗歌创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1578年(明万历六年),意大利人Alexander Valignano以新任耶苏会远东教务亲察专员的身份从欧洲来东方,经过印度去日本,中途停留于中国澳门。逗留期间,他所了解到的各种信息燃起了有可能使基督教传入大明帝国内地的新的希望,他决定开始进行向广袤的中国大陆传教的准备工作。于是,刚从欧洲到达印度不久的意大利那不勒斯人Michele Ruggieri应召于1579年7月到达澳门,居留于Oratorio of St.Martin(圣马丁之圣乐堂),采购中文图书,建立了一个书房,聘请中文教师,开始攻读中国典籍,以准备进入中国内地。1582年(明万历年)8月7日,只一意大利人,马塞拉塔的MatteoRicci也从印度来到澳门学习中文。次年9月初,在葡萄牙商人Guspar Viegas等的资助下,M·Ruggieri和M·Ricci领仆人携带大量行李和欧洲图书等离开澳门,于当月10日乘内河船到达  相似文献   

8.
在古典戏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高则诚的《琵琶记》。我国戏曲的发展经受了很多的波折和磨难,但是我国戏曲在历练中成长,成为中国艺术中的璀璨明珠,我们对高则诚和他的《琵琶记》进行研究和学习,看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陈熙 《文化遗产》2017,(3):64-68
波兰籍戏剧导演格洛托夫斯基在国际戏剧界享有盛誉。他的戏剧理论和实践至今影响着西方,甚至中国的戏剧界。近十年以来,逐渐有国内的学者开始从"戏剧人类学"的角度,梳理和分析了格洛托夫斯基的戏剧理论、方法论和实践中与仪式密切相关的各因素。事实上,东方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戏曲对格洛托夫斯基戏剧研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1962年,他在中国待了一个月,专门考察了中国的传统戏曲。回到波兰后,他将一些经验运用到了后来的演员训练中。直至晚年,格洛托夫斯基对戏剧本质的思考,仍然离不开对京剧等东方传统戏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刘迪 《声屏世界》2007,(10):49-49
2007年初,宁波市残联的一位老师为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叫董鲁达的19岁盲人少年,自幼跟随老师学习中国传统乐器古琴和箫,喜好中国古典文学,他最大的心愿是进入残疾人艺术团演奏中国古典音乐。  相似文献   

11.
绿云舫,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此舫建于清代,形若舟舫,实为斋室,舫外绿荫浓郁,取泛舟烟波之意境.咸丰十年(1860),绿云舫被英法联军焚毁.民国时期,香山慈幼院在其遗址基础上修建了图书馆,俗称"小白楼".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小白楼作为中宣部的图书馆.据香山公园档案记载,1953年至2014年,该处建筑长期由香山饭店占用,通过函告、协商及强化管理措施等方式,历经香山公园几代人的努力,最终于2014年年底将小白楼收回.  相似文献   

12.
正1月2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小年。在平遥古城,2014年"我们的节日·春节——平遥中国年"活动今日正式拉开大幕。2014年"我们的节日·春节——平遥中国年"活动由山西省文明办主办,晋中市文明办、平遥县委、平遥县人民政府承办,以"走进古城穿越千年"为主题,共有"启动仪式、街区灯会、社火展演、年俗体验、戏曲表演、书画联展、影像采风"等组成内容,展示平遥独具特色的戏曲、社火、灯火等春节民俗民风和中国汉民族传统的年俗  相似文献   

13.
<正>舒新城先生曾用名舒建勋,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及图书资料编辑专家,并对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有着重要的贡献。1893年5月,舒新城出生于一个佃农家庭,自幼家境贫寒,但是他的父母拿出了家里积蓄的微薄的钱财送他进了乡村私塾读书,希望他能通过读书摆脱目前穷困的生活现状。出身  相似文献   

14.
高宗元是清代中叶诗人,也是一位戏曲家。但关于他的生平资料特别是生卒年,过去学术界都不甚了了。已故著名旅美戏曲研究专家邓长风先生所著《明清戏曲家考略三编》、庄一拂先生《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蔡毅先生《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以及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主编《清人别集总目》、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都著录有高宗元,而于作者的生平不得其详。笔者顷读丁丙辑《武林坊巷志》,在"东西坊二"所属"双陈巷"条,和"卫所下"所属"普济堂"条,同时见到了沈赤然为高宗元而撰的《候选州  相似文献   

15.
泰戈尔访问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泰戈尔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的文化界开始关注印度这位大诗人,他的作品也开始被介绍到中国来.中国最早翻译泰戈尔诗歌的人,大概是陈独秀,他于1915年10月在<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二期上发表了用五言古诗体翻译的泰戈尔的四首诗歌.1920年,蔡元培等教育界人士向泰戈尔发出了访华的邀请.当时泰戈尔正忙于国际大学的筹办和在欧美的访问,没有能成行,但是他一直想访问中国.  相似文献   

16.
没有经过系统的新闻科班学习,他只是一名当过兵扛过枪的农家子弟.然而今天,他成为新闻界的一位典型.为什么?解码俞佳友,需要三个关键词.喜欢那种"为民请命"的感觉发表的第一首小诗1992年,18岁的俞佳友高中毕业后参军当了海军航空兵.自幼喜欢文学、时常写点小诗歌小散文的俞佳友很快崭露头角——新兵连未结束就被派往青岛海军某部学习报务专业,这意味着他可以做大家都很羡慕的新闻报道员.  相似文献   

17.
罗家伦的大学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静洁 《兰台世界》2007,(13):58-60
提到罗家伦,可以用几个字符勾勒他一生中的几个辉煌:"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中央大学十年的首脑,中国首任驻印度大使.这几个头衔中的任何一个,都足够显见他的不一般.  相似文献   

18.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中国文化的列车与西方文化碰撞之后,出现了一个中西文化交汇、转弯、接轨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造就了一批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文人学者。其中,国学大师王国维(1877~1927年)便是一位时空立交桥式的文化伟人。 王国维自幼苦修中国旧学,经、史、子、集之外,兼及诗词、小说和戏曲,底学厚博。1898年,一个偶然机遇使他到上海维新派办的时务报馆“任书记、校雠之役”,同时又在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兼习日文和英文。不久赴日留学,接触西方哲学、科学、美学、文  相似文献   

19.
<正>张爱珍简介:女,汉族,1959年出生,山西高平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晋城市上党戏剧研究院副院长。自幼热爱戏曲艺术,13岁考入高平县青年文艺培训班,主攻青衣、小旦。毕业之后,进入剧团,排演新戏《蝶恋花》,并于"文革"之后在晋东南地区首次排演古装戏。对上  相似文献   

20.
张永熙     
相声表演艺术家张永熙,北京人,生于1922年12月,原名张宝康。自幼家中贫寒,9岁时拜相声名家赵少舫为师,三个月后即上台演出,一举成名,听众赠送艺名“小张麻子”。青年时的张永熙不仅能娴熟地演唱各种戏曲、曲艺唱段、唱腔外,还能操京胡、二胡、三弦和打击乐器,这为他后来演出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