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翻子拳技术特点及其训练1 翻子拳风格与特点翻子拳也称“八闪翻”“翻拳”是我国武术历史较为悠久的拳种。明代杰出军事家戚继光《纪效新书》中曾“八闪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的论述。兴于明代自成体系独具一格,目前盛行全国各地。主要以河北、东北、甘肃、陕西等为主要代表。翻子拳的套路内容丰富,短小精悍,  相似文献   

2.
鹰爪翻子拳又称"鹰爪拳、鹰手拳法",是中华武术优秀名拳"八闪翻"繁衍出的新拳种,此拳经过两三代人悉心研究、充实、试验发展而成。它是以翻子拳的技法为基础,吸收少林拳术、岳氏散手的擒拿技法,鹰爪功法的刁、抓、擒、拿的手型,融合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鹰手"手法特点的翻子新拳种。  相似文献   

3.
刘学勃,1926出生。北京市戳脚翻子拳研究会会长。刘学勃老家河北,10岁时就拜当地著名老拳师张永和练戳脚、翻子拳、地躺拳,解放后又在著名武术家吴斌楼门下练习戳脚、翻子举、地躺拳及传统器械,受益匪浅。刘学勃说起自己的老师,颇为自豪:“师父擅长九节鞭等软器械,不仅武艺高超,而且武德高尚,所以被北京武林人士送一雅号‘花鞭吴斌楼’。”经过六十余年的苦练,拳艺精湛的刘学勃在多年练武的基础上整理出传统拳及传统器械五十多个套路,并多次向国家献出戳脚、翻子拳、地躺拳和器械的传统套路及理论文字的宝贵资料。从六十年代初开…  相似文献   

4.
意拳自诞生以来,因其先进的拳学理论、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出色的实战效果,受到很多拳学爱好者的喜欢,习练者越来越多。由于习练者的锻炼效果不一,社会  相似文献   

5.
王国齐 《精武》2005,(6):36-37
鹰手拳亦称岳氏鹰爪拳,岳氏散手或岳氏连拳,它是翻子门鹰爪派的拳法精华。  相似文献   

6.
刘世君 《武当》2003,(8):39-39
中华武术乃民族之瑰宝,深受世人青睐,习练者较多,得道者却如麟角凤毛。究其原因,多为习练不得法而致。现据本人的习练体会,总结出内家拳习练概要,以供爱好内家拳的人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春雪荐书     
《新体育》2010,(10):78-79
《连手道》人民体育出版社 热度: 内容简介 连手道是少林绵张拳、鹰爪翻子拳和九宫八法十二雁合手提炼出来的技击精髓,是鹰爪拳的高层次功夫,所以不是武功功底深厚者再练此拳.不能达到登峰造极之地步。  相似文献   

8.
《精武》2006,(9)
之潘双喜版:据传武当洪拳为宋朝武当山一道士所创,因其俗家姓洪,故定名为武当洪拳。又说当年宋太祖打关东,闯关西,以三十六路拳,三百六十六手定天下,分三十六路为关东架,三百六十六手为关西架。故武当洪拳以阴柔圆活之关西架;阳刚脆快之关东架为拳术根基。武当洪拳内容丰  相似文献   

9.
乔秀川,1929年出生,河北高阳人,绵掌、翻子拳的主要传人。14岁起习武,掌握多种拳械,尤擅形意拳、大悲拳、太极拳等。1957年开始收徒传艺,并为中国人民大学、友谊宾馆等留学生及国际友人辅导武术,弟子遍及海内外十二个国家。现任  相似文献   

10.
张蒙军 《精武》2007,(5):49-49
三才翻子拳是传统武术中特有的一种拳法,其独特之处在于不失传统武术之真谛——技击,武林前辈们曾以“赛牡丹”之句赞美此拳。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拳实用技法锻炼,有助于灵便身手,掌握套路中的招式、招法,提高表现套路中的格斗技巧;有助于体会套路攻防意识和动作的攻防含义。本文通过多年来对查拳的学习和研究,详细解读查拳的本质'用'与'打',以便提高习练者的攻防技能,使习练者具有在实际应用中所必备的技能,掌握防身制敌的有效本领,展示习武者的功力和内壮外强的体魄。  相似文献   

12.
刘鹏 《中华武术》2000,(1):32-32
鹰爪拳是吸收鹰的形,意和击法发展而成的一种拳术,属象形拳。又有鹰爪翻子拳、鹰爪行拳和鹰爪连拳之称。此拳以模仿鹰爪抓扣和鹰翼翻旋的动作为主。其特点是:爪法丰富、抓扣掐拿、上下翻转、连环快速,仿形造拳、形神兼备:要求出手崩打,回手抓拿,分筋错骨,点穴闭气,翻转灵活,神形似鹰。整个套路动则刚暴  相似文献   

13.
白国栋 《精武》2007,(8):41-43
于伯谦简介于伯谦(1901~1981年),又名于吉庆,翻子、戳脚大师,辽宁复县人。他初师郝鸣九,继师胡奉山、杨俊峰,得到"奉天三老"全面教授,全面掌握戳脚、翻子拳械。他毕业于东北大学,曾任中东铁路职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赴西安参加东北军,任张学良秘书,参加了"西安事变"。1945年,他返沈阳,先后结识陈子正、毕玉山、李雨山,并交流技艺。又多方得到马凤图、马英图指点。建国后,他任教于沈阳市和平区武术学校,后在继承戳脚文、武两种趟子的基础上,融会其实战经验,创戳脚短踢,并整理充实翻子拳,对翻子、戳脚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曾任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体育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委员。其主要弟子有史春霖、张福生、佟庆辉、白国栋、范垂绂、潘清福等。  相似文献   

14.
关东架又称三十六路拳,据传“乃宋太祖赵匡胤所创”——“打关东,闯关西”,其内容丰富,拳架含短打、跌扑、擒拿于一体,动作阳刚脆快,柔化刚发,全力以赴,寻找致命一击,且连环不断。关东架因其严密的传承方式,虽历尽沧桑,仍保持着古朴的特点,观其动作名称古色古香,如伍子胥探井、巧女纫针、满面金花、木兰割草、风摆荷叶等。因该拳法较长,本文介绍的只是精要动作的练习、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的运动形式,攻防技击性是其基本属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二十四式太极拳虽为简化太极拳,习练时,仍应表现出中国武术的技击技法和招术。太极拳的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学会套路后应当进入拆解阶段的学习,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材已有十几个版本,也列入高校教材中,由于其中几乎没有攻防含义的拆解内容,所以影响到习练者水平的提高。因此,将攻防含义解说出来,进而使习练者了解全貌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二十四式太极拳每式不一定只有一种攻防含义,限于篇幅,本拆解主要介绍拳式动作的一种攻防含义,谨供习练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背快手制敌法是通背一百零八制敌法中的拳外之拳,法外之法.是在战场决斗中拳腿变法,巧中生巧,以快制慢、以巧判拙的击技方法。实战中以拳(掌)、腿、步相辅相承,互辅互生,全身肢体协调,气血平和,攻得进,退得出,刚柔相济、快慢相合,内含三折九扣,八护八断,冷急脆快之法。实战中突出一个快字,打在前,连手连击,手脚齐发,拳步齐到,攻中有防、防中有攻,一手二手连三手,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17.
八极单式拳在整个八极拳的训练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地位,是习练者能尽快掌握八极拳各种发力的必经之路。八极单式拳各地练法颇多,但拳理拳法基本一致。笔者在此将陆续对一些较具代表性的拳式加以整理,归为二十一式向大家进行演示说明,以供八极拳爱好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戴兴海 《武当》2012,(4):25-26
武当顾式太极拳由明末清初顾殿一道长传至河北邯郸,至今已流传了三百多年。期间,该拳未作一丝一毫的改动和删减,完全保留了其初创时的风貌。如能揭示出该拳初创时在套路编排、拳式命名、动作招式等方面所遵循的规律,就能更加深刻的理解顾式太极拳,也就能更好的继承和传播顾式太极拳。笔者师从顾式太极拳第九代掌门人刘登信先生习练顾式太极拳多年,在师傅指导下,试着对顾式太极拳的拳式名称、拳式动作及拳式衔接、套路编排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以期对广大顾式太极拳习练者有些许的启迪和帮助,更好地促进顾式太极拳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武术从传统到现代,对于习练者水平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从传统武术的“用意不用力”到现代竞技武术的“量化”追求,都是在对评价标准找出合理的解释。然而,从武术评价的发展变化来看,表现中国武术“意”文化特质的拳意,是影响中国武术个性发展和评价习练水平的核心要素。从中国武术“意”文化特质入手,挖掘拳意形成的心理阶序过程和表达方式,找出拳意在评价中国武术习练水平中所呈现的核心要素,从而对武术习练水平的评价提供一种早已具备但未见理论的研究视角。研究指出:中国武术的“意”文化特质,是由技术之意、哲理之意、艺术之意构成,其在评价体系中分别以“拳种”和“拳意”的语系形式为表达。拳意的呈现是习练者与经验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在技术核心表达上,拳意呈现为知觉性,表达出一招制胜、点到为止的底层逻辑;在理论核心范畴里,拳意呈现为主动性,表达出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哲学素养;在文化核心阐释方面,拳意呈现为指向性,表达出含蓄化、陌生化的艺术形式。由此,拳意在外显与深层结构上达成的共识,共同造就了中国武术独特的文化审美和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戳脚拳是以腿法为主的传统拳种,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如在沈阳地区,就有戳脚翻子、胡氏文趟子拳、地行戳脚,此三支传承至今。笔者练的是地行戳脚与文趟子拳。地行戳脚拳是先师高伯川(1897~1970年)所传。高师是河北蠡县人,11岁时拜师学艺,21岁艺成后走南闯北,孤身一人,终身未娶,后落脚沈阳。高师一生淡泊名利,曾担任过冯玉祥部队的武术教官。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