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得了传染性肝炎病的人,在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般感到稍微有些发烧,随后感到全身无力,胃口很不好,甚至一提起某种食物,尤其是油腻的食物,就感到恶心;严重的病人,还会发生呕吐;轻一点的病人没有达到这样严重的程  相似文献   

2.
薛小玲 《知识窗》2010,(1):60-60
闲暇的时候在想.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虚伪起来的呢? 一个人不谙世事的时候应该是不懂得虚伪的。比如一个小小的孩童.若是他手里拿着一个好吃的东西.你在边上逗他说也想吃点儿.他第一反应大多是马上全部塞到嘴里或是“嗖”地把手背到背后.藏在一个自以为别人看不到的安全地方,这时候他的反应是本能的。  相似文献   

3.
AD是什么病?     
《科学生活》2010,(10):37-39
恩斯特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德国老人,中等个头,满头灰发,看上去不年轻,但好像也不老。一个月前,他由于一次车祸住进了法兰克福大学医院。但至今他还是想不起自己为什么住进了这家医院。至于车祸什么时候发生的,怎么发生的,他竟一无所知。当医生问他,什么时候发生的车祸,他说在去年。去年是哪一年?他回答:1901年。  相似文献   

4.
有些同志常常感到自己的胃口不好,吃不下飯,大便不正常,吃什麽痾什麽——食物沒有經过消化就痾出来,肚子總是有些不舒服,这样就去找医生。医生檢查了以後就对他說:“沒有什麽毛病,祇是消化不良,只要注意飲食就可以好。”“消化不良”不是單独的病症,而祇是一种病理现象。它是由於消化不正常而發生的。健康的消化道,它的消化工作是正常的;如果消化道發生障碍,或者是吃东西吃得太多、太雜,吃的時間不一定,特别是暴飲暴食,就会使消化道的工作量过重,负担不了,不能完成任务,就会産生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大多是由於吃东西吃坏的。有的時候也由  相似文献   

5.
近日,一则"人一生能吃9吨左右食物,谁先吃完谁先走"的微博爆红网络,网友纷纷议论"一生只能吃九吨食物"是否靠谱,甚至有人调侃说"如果自己从今以后不吃东西,不就能长生不老了。"但也有专家表示,如果按照70岁寿命计算,人一生大概要吃掉50吨食物。网帖: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3,(6):18-21
糖尿病病人的两个饮食误区 《科学生活》:对糖尿病病人来说,吃是最头疼的一件事,想吃又不敢吃,甚至会发生糖尿病病人因低血糖而进医院抢救的事情,那么是不是像人们说的那样,糖尿病病人很多东西都不能吃呢?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因咳嗽去医院就诊的病人,尽管医生给他试过多种抗生素药物治疗,但都无效,最终因感染不治身亡。究其原因,原来他长期以来一直觉得在外吃饭不卫生,每天回家后都要再吃几片抗生素,久而久之,很多药物对他都"英雄无用武之地"了。药,是不可以这样吃的。虽然这样的悲剧只是极少数,但是来自社会的一份调查显示:在生活中,我们有80%的人都在看似简单的吃药问题上,犯了很多错误。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景     
食物过敏源探针 对某种食物过敏的人,吃东西的时候都要特别小心,不过在遇到难以分辨食物成分的情况时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9.
提起蛋来恐怕很少人不爱吃的。的确,蛋是好东西,不但价钱便宜,养料丰富,而且到处都有,到处都能吃到新鲜的蛋。我们的祖先在还没有知道什么叫做“营养”之前就己经知道蛋是一种滋补的东西,一直到现在有许多人还是喜欢在早饭的时侯用开水冲一二个鸡蛋,或是把鸡蛋打在稀饭里和着吃。普通吃得最多的是鸡蛋,其次是鸭蛋,鹅蛋等就很少人吃了。这里,我们且来看看鸡蛋的营养价值。下面表示鸡蛋白和鸡蛋黄中所含各种养料的百分数: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0,(10):46-47
在现今社会中,几乎没有人不与他人发生或买或卖的经济关系,在非现场交割的买卖中,签订合同、支付定金或订金也是常有的事。但有的人对定金和订金的区别不甚了了,由此引发了不少诉讼。  相似文献   

11.
烂嘴角最容易在冬春两季發生。很多人的嘴角發白、發烂,张大嘴就疼甚至流血,很痛苦。这种病是由于核黄素(就是维生素乙二)的缺乏而发生的。平时如果不吃或少吃蔬菜,或是作菜的方法不当,身体就会缺乏核黄素,就会烂嘴角。超初的时候只是嘴唇發干,有烧灼的感觉。随后嘴唇上就出现了縱行的裂痕,有少许出血,形成結痂或者發紅、脱屑。这种症状在两侧口角特别明显,裂縫从口角射出,日子久了,便形成了白色糜烂区,有时候也有出血和結痂的症状,张嘴也就受到了妨碍。这种病再發展,喉嚨里干涩难受、發烧、声哑,眼睛也出现紅血絲。更历害的会發生陰部發痒,陰囊脫皮、糜烂。  相似文献   

12.
<正>当面对一些不可理喻的人,我们常常会用一些精神攻击法,比如说他们是"傻子""神经病"或者"精神病"。在对这三个词的使用过程中,其含义常常是混用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傻子vs精神病成龙的电影《快餐车》里面有这样一个桥段:两个人到精神病院送东西,刚到医院,车胎爆了。下车换轮胎时一不留神,车胎上的四个螺丝全滚到下水道里去了,他在那儿干着急。这时,一个声音对他说:"你从其他三个轮子各卸下来一个螺丝,不就能把这个轮胎固定上了吗?"这两人如梦初醒,忙向给他支招的声音道谢,却发现那个人竟然穿着蓝白条的病服——原来是精神病院里的病人。于是好奇地  相似文献   

13.
中学上生物课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生物钟"。生物钟是人体的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以24小时为周期,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但也许你还不知道,人体中除了管理睡觉的生物钟,还有个管理"吃东西"的食物钟。食物钟,调节我们的饮食  相似文献   

14.
海鲜味美,不爱吃的人可谓不多。可是,吃海鲜怎样才能吃得更安全、更科学、更营养呢? 很多人都知道,吃蟹的时候不能同时吃柿子,吃虾的时候不能同时吃柑橘、橙子等水果,吃了不仅容易引起腹绞痛,而且还可能患上"柿石病"。这些,已经属于常识性的问题了。这里主要讲讲吃海鲜时所禁忌的普通药物——维生素 C 片。为什么海鲜类食品不能与维生素 C 片同食?这是因为,在现代工业化时代,海鲜、河  相似文献   

15.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食谱和饮食文化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一种有关食物的本能,一种全人类共有的味觉体验?有没有一种"食物理论"决定着我们会选哪些东西来吃,决定我们认为吃多少才算饱,决定我们爱吃什么零食?神经人类学家约翰·艾伦觉得有。在《肠子,脑子,厨子:人类与食物的演化关系》这本书里,他探索了味觉的演化基础,以及每一种文化如何基于共同的认知基础建造起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话语的力量美国一家医院里,一位病人被诊断为癌症,他的主治医师自以为幽默地说:"你体内有定时炸弹。"没想到,这句话却像一颗子弹打中了病人,并且时刻回响在他耳边。结果,病人的身体越来越差,六个月后去世。尸检和解剖后,医生意外发现他根本不到死的时候,因为癌变的肿瘤仍然很小,尚未扩散。这种情况发生不止一次,科学家发现,很多病人不是死于癌症本  相似文献   

17.
健康小常识:病从口入,可别因为在外旅行就忽视了饮食卫生。不要吃受细菌、毒素等污染的食物。在吃鱼肉,海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是否煮熟,就连奶制品之类的食物也不可以随便吃哦。  相似文献   

18.
陈超民 《知识窗》2001,(1):32-33
我有一个老领导患多发性骨髓瘤,去探望他时,他对我诉苦:天天吃水鱼(甲鱼),吃得“嘴都歪“了.更有我的妹妹在乳腺癌手术后,别人说不能吃鸡,就日日土茯苓煲龟.至于牛肉嘛,很多广东人在手术后都说不能吃,是“发物“,有“毒“,只钟情于“生鱼“(黑鱼),于是在外科病房里探病的家属们人人都送生鱼汤.生鱼确实是个好东西:滋补,营养丰富,煲汤解毒,更着重“生“字好兆头.但是天天吃不说物极必反,起码吃腻了,胃口大减.一般来说,能吃的就有一定的道理,不能吃的就一点道理都没有.我跟他们说,外国人吃东西有那么多的禁忌么?他们不也生这些病,照吃照好起来?于是大家都笑.……  相似文献   

19.
问:有时候,吃东西不注意,肠胃会胀气,这些“气”究竟从何而来啊?我们的肠胃如何制造出这么多的气体?答:的确,我们经常受到肠胃胀气的困扰。肠胃胀气发生在消化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食物会分解为一些小单位,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如蛋白质必须分解为一个个氨基酸,脂肪必须分解为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则须分解为单个的葡萄糖分子(或等效物)。肠胃胀气通常出现在胃和小肠内的食物未被完全分解时,这样,未消化完全的食物就进入了大肠。如果你患有乳糖不耐症,就表明你的小肠内缺少了乳糖酶。乳糖经乳糖酶作用分解为两种糖分子后方可进入血液,为人体所…  相似文献   

20.
发现不明“果冻怪物” 2011年1明的一天,英国坎布里亚郡的罗布·谢泼德先生听朋友说了一件稀罕事。在他所在的湖区,出现了一种类似“果冻”的白色物体,而且有5个看过这东西的人都认不出它是什么东西。作为湖区度假别墅的业主,时年43岁的谢泼德从来就没听说过附近有这种怪东西。他感觉这很像是有人搞恶作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