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郑观应是晚清“商战”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商战”思想的要旨就是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实现富强救国。本文拟就郑观应“商战”思想中的市场意识和市场观作一透视。  相似文献   

2.
郑观应的“商战”思想,是针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而提出的,商战的办法有:借助国家力量的保护,生产能和外国抗衡的产品.注重商业调查,设立银行,改革关税厘金,注重企业管理,发展机器制造业,设立新式学堂,商民参政、议政等方面。郑观应“商战”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当时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3.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杰出代表之一。其“商战”思想更是响彻一时,影响着一个时代。但“商战”思想毕竟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我们逆源而上,便发现了其早期的“寓兵于商”思想。  相似文献   

4.
产生:早期维新思想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入是其思想来源,与洋务派不同,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商战以反对外国侵略;  相似文献   

5.
郑观应作为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提出过一套君主立宪维新思想。但面对激烈的社会巨变,他固步自封,迷恋道教,提出救世“五愿”,设立“特别修真院”培养治世人才,幻想用仙道统一天下。郑观应的求道救世思想是一场无法实现的幻梦,却反映出近代知识分子救国救世曲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实业家和教育家.在不断探索“富强救国”之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本文探讨其职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郑观应的重商思想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振兴商务,以商立国,进行商战,在经济领域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进行对抗.其思想对当时及后来的经济思想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有利于启迪国人,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名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和实业经营家。在长期的经营中,他发觉国家的军事力量受经济力量的制约,因此提出“振工商以攘外”,主张“以商立国”,振兴商务,进行商战,并建议清政府实行制度改革,以保护民族工商业。他的爱国思想启迪着国人,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在帝国主义加深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洋务运动兴起等复杂形势下,郑观应形成了"商战"思想。建立自己的机器制造业、以"商"立国、行"励商之法"、"开议院"与"设商部"等是其"商战"思想的主要内容。郑观应的"商战"思想虽然由于时代及其自身认识的局限,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强调大机器工业及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等观点,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五、戊戌变法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产生:早期维新思想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入是其思想来源。与洋务派不同,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商战以反对外国侵略;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有的还主张政治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相似文献   

11.
郑观应经济伦理思想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伦理思想萌生于洋务派的求富活动和早期改良派的重商主义思想。郑观应作为早期改良派的突出代表,其资本主义化的经济伦理思想表现在:在立国基础上,完成了“以农为本”向“以商立国”的转变;强烈的经济变革意识与传统的政治妥协思想的统一;倡导经济自由思想与主张对民族工商业实施保护政策的统一;在义利关系上,提出追求和保护企业合理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郭嵩焘是一位极为孤独的热眼向洋、寻求民族振兴之路的先进。其对外开放思想不管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对外关系或化教育等方面,都是独树一帜,远远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具有整体性、求实性、前瞻性、坚定性等鲜明的特点,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馈赠。  相似文献   

13.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其《盛世危言》有许多关于教育的精辟见解。他将改革教育制度看作民族自强的重要途径,主张仿照西方广设新式学校并教授西学,以培养人才、复兴中华。他为实践自己的教育思想做了大量具体实际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博物学兴起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博物学思想萌芽于先秦时代,经过秦汉时期的初步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博物学逐渐摆脱了经学的附属地位而形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并出现了兴盛的局面。这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广大新地域的开发,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开发,为魏晋博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波澜壮阔的民族迁移和融合的浪潮,使博物学家的眼界不再仅仅局限在华夏文明圈内,对其他民族的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频繁的对外交往,殊方异物大量涌现,使博物学内容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后发外源型现代化国家,其早期政治现代化具有独特的历史规定性。从最初的边缘化政治机构调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到有限的政治体制变革,仿行日本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再到近代宪政的浅尝辄止,颇似代议机关的资政院最终成为皇权的御用工具,政府作用体现了其防御性、保守性的特点。后发外源型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是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进的,所以政府作用至关重要。对比日本的政治现代化历程,可知晚清政府作用没有达到历史的高度。多维透析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历程,对于我们今天仍在进行的政治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春秋诸国林立,争战不断,郑国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外交策略;建国初期实行强硬霸主外交,中期采取与诸小国共通的“唯强是从”态度,后期向强国争取自主平等对弱国威兵相加。郑国这种外交政策的变化与其国内和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紧密相连,它既反映了春秋小国外交的共同特点,又体现了郑国外交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七次下西洋既是中国,也是亚洲海上交通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的福州不仅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造船基地和后勤基地,同时也是琉球王国向明朝进贡和岫封使臣出使琉球的主要门户,本文以此为线索,结合具体史实探讨郑和下西洋与琉球海上贸易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一个时期一个国家作品对另外一个国家的描述,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这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总的观点和看法。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出发,梳理19世纪到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在西方思想家、传教士和作家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可以看出,在大国主义优越感、传教需要和商业利益等现实目的作用下,中国被镀上了一层越来越晦暗的令人害怕与恐惧的色彩,渐渐成为不在场的“他者”。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民族列传,专门给周边民族及国外民族立传。为中国最早的一部民族通史,亦是正史民族列传的滥觞。因史料翔实可信,是研究先秦秦汉民族史的最基本史料。因此对其史料的来源进行分析、考辨,对民族史及《史记》研究有重大作用。其史料来源主要有:一、“绌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二、游历访问、实地调查;三、使节、商人、各族归附人提供的材料;四、各族相关的实物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