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7月7日,伦敦地铁发生恐怖爆炸,当场伤亡700多人。警方利用遍布城市的数以万计的智能监控设备的记录数据,在案发后短时间就锁定并公布了恐怖袭击者的面部照片,第四天就抓捕了案犯,有力地打击了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值得一提的是在案件侦破过程中,警方使用了人脸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2.
抓捕恶魔的线索 1996年,美国警方抓捕了专门攻击教授的恶魔特德·凯辛斯基.这个恐怖恶魔因为蔑视现代科学发展,在18年间,将邮包炸弹寄给美国各大院校和研究所科技领域的知名教授,造成26人伤亡.这个恶魔的恐怖行为在美国制造了极为紧张的恐怖氛围,警方为抓捕他,简直伤透了脑筋.  相似文献   

3.
为追捕恐怖爆炸嫌犯,伦敦警方费尽周折。终于,他们发现了首犯奥马尔德的踪迹。在抓捕过程中,奥马尔德负隅顽抗,最终警察使用一种名叫"泰瑟枪"的武器才将其制伏。这是  相似文献   

4.
蚂蚁破案     
《初中生》2011,(16):53
一个星期前,在宾夕法尼亚城的第一大街发生了恐怖的枪击事件。当天,凶手躲在某大厦里,用红外线步枪瞄准,打死三个无辜的行人。凶手在行凶后迅速离开大厦。由于附近的大厦实在太多,警方无力对所有大厦实施监控。  相似文献   

5.
蚂蚁破案     
《初中生》2011,(6):53-53
一个星期前,在宾夕法尼亚城的第一大街发生了恐怖的枪击事件。当天,凶手躲在某大厦里,用红外线步枪瞄准,打死三个无辜的行人。凶手在行凶后迅速离开大厦。由于附近的大厦实在太多,警方无力对所有大厦实施监控。  相似文献   

6.
个体恐怖犯罪:特征、社会影响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境内发生多起个体恐怖犯罪案件,如投毒、爆炸等,都造成了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大量的个体恐怖犯罪案例,就我国个体恐怖犯罪的现状、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并对预防和打击个体恐怖犯罪活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将于今年8月举行,印度尼西亚警方不久前逮捕的几名与基地组织有牵连的恐怖分子,在对其中一名成员家里进行搜查时,发现了北京一些奥运场馆的平面图和一本手册,其中介绍了如何更有效地散布有害气体和生物病菌。由此可以看出国际恐怖势力已经企图在北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电脑》2006,(7):50-50
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件:一个游客在美丽的多瑙河上旅行的时候,却在维也纳附近莫名其妙地失踪了。不论是直升飞机侦察还是打捞,都找不到。不久,警方拘留了一个重大嫌疑分子,但此人一口否认。后来,警方在花粉工作者的帮助下,分析了这个人鞋上泥土里的花粉,判断出行凶地点就在维也纳南部的某树林里。嫌疑分子听了之后,大为惊恐,只好如实交待了罪行,并将警方带到一个偏僻的树林中找回了尸体。  相似文献   

9.
蛇头总是与偷渡、非法移民、黑帮、犯罪等恐怖字眼相联系的。但是,其貌不扬、慈眉善目且被众多人蛇奉称为“萍姐“的郑翠萍,很难让人将她与这些恐怖字眼相攀附,包括美国的警方和传媒。美国反偷渡专家史蒂文·王说:“我毫不犹豫地认为她是个好人。当其他犯  相似文献   

10.
刑讯逼供现象的泛滥一直被西方国家作为攻击我国人权状况的借口,归根结底,其根源就在于我国警方办案过程中对口供过度依赖。口供的独特功能使警方的依赖成为一种理所当然,但侦讯手段的落后却使这种依赖趋于畸形发展,而刑事诉讼较高的证明标准更加使这种畸形依赖成为警方的一种无可奈何。要想维护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就必须从源头根治刑讯逼供,这就需要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协同努力,共同促进我国法制状况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最近从一家传媒上看到一条消息:美国一家商业银行遭到几个蒙面持枪歹徒的袭击,被劫走一笔巨款。正当歹徒为他们得手庆幸时,警方赶到,将案犯一网打尽。警方何以这么快就知晓他们的行踪呢?原来,被抢的巨款中夹着一张外形似普通钞票的“尾巴钞票”,它实际上是一块薄薄的微型射芯片,发出的一种特殊射线信号,为警方提供了逃窜歹徒所处的具体方位。 看来,高新技术产品的使用,为警方快速破案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国有些城市,屡屡发生银行、运钞车被劫事件,但由于防范手段落后,使案犯屡屡得手。警方为侦破案件颇费周折。就拿破获“重庆六·一九案”来说,警方就排查流动人口一百五十多万人,调查访问一万三千五百名乘客,与六千二百多名小车、出租车驾驶员人人见面,清理治安复杂场所一千七百多处,比对指纹二百三十八万余枚等,其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 近十多年来,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并诞生了一批防盗防劫的新产品,如“尾巴钞票”之类。我们在打击抢劫银行、运钞车的犯罪活动中如果也能采取世界科技的最新技术,就可以大大减少侦破案件的艰难程度,加快破案速度。尽管引进国外先进产品需要花费不少外汇,但从维护社会安定,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大局来考虑,这个钱还是值得花的。 (《新民晚报》2000年10月15日)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德国人终于松了一口气,核大战的威胁大大减少了。可是曾几何时,恐怖的核阴影卷土重来,威胁缘起于频频发生的核材料走私事件。 从5月10日至8月12日的3个月中,德国警方已截获了4批走私核材料,纯度极高。在走私渠道中出现可以制造核武器的高纯度核材料,在德国、以至在全世界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3.
病人与杀手     
黄宝莲 《成长》2007,(4):69-72
电视里警方正在通缉精神病院杀人并出逃的疑犯,而就在此时,默迪太太家来了不速之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恐怖之夜     
从初中开始,我就迷上了恐怖片,尤其对“J恐怖系列电影”即“日本恐怖系列电影”情有独钟,因为日本的恐怖片除了贴近生活外,更多的是讲鬼故事。鬼看不见摸不着,谁也道不清,说不明。这和欧美的惊悸片大不相同。欧美的这类片子,着重血腥场面,如:《恐怖蜡相馆》、《惊声尖叫》。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2010,(4):62-62
珠宝失窃案” 如果兰尼真的是刚进房间就被打倒,她端着的牛奶肯定就打翻在地了,不可能放在床头柜上。所以兰尼明显在说谎。肯定是她和窃贼一起,取走了珍妮装满珠宝的手提箱,然后,假装被袭击。试图误导警方的调查,  相似文献   

16.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短篇恐怖小说中的杰作,作者通过营造恐怖气氛,选择恐怖情节,描述人物的恐怖心理,展示了人物从心理变态到精神崩溃的全过程.分析作者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营造恐怖气氛的方式,品味恐怖形成的因素,就能给读者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鬼!啊——”麻雀发出一声恐怖的尖叫,就一翻白眼儿,晕过去了。  相似文献   

18.
恐怖是人类丈明的跌绊,人类社会如何直面恐怖这一文明的伴生物,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本文剖析恐怖的特性,探究恐怖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化解与控制恐怖的机制,主张应该将恐怖的防患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日前,笔者读到两则真实的故事,情节曲径通幽,读后发人深思。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年前。某地警方抓到一个小偷,这个小偷很年轻,长相斯文,目光锐利。令人惊讶的是,警方还未做审问,他便自己拍着胸膛说:“大丈夫敢做敢当,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认。”警方拿出一大堆失窃案的照片给他指认,有的他一看就说:“这是我做的,这正是我的风格。”有一些屋子被翻得凌乱的照片,他看了一眼就说:“这不是我做的,我的手法没有这么粗。”核实得知,被抓前,该小偷已涉案上千件,之所以屡屡得逞,主要是因为他的手法细腻至极,有不少被偷的人家,经…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核恐怖犯罪的威胁和挑战。《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为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核恐怖犯罪产生的威胁提供了初步的国际法律框架。解析核恐怖犯罪构成要件有利于认识和防范此类犯罪,在此基础上探讨核恐怖犯罪的预防控制机制以及打击核恐怖犯罪的国际合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